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7篇
林业   9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7篇
  14篇
综合类   56篇
农作物   1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7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校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我校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成效,提出进一步做好我校植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2.
胡杨(Populus euphratica)是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荒漠河岸的建群种和表征种,是塔里木河流域荒漠生态系统的支柱。文章以塔里木河下游为例,就胡杨生长与更新恢复的限制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影响胡杨林生长和分蘖的主要因素是大坝建设导致的地下水位下降及病虫害;根据对限制因素的分析,提出了基于水肥管理、育苗、病虫害防治和建立野外监测站点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3.
烟田施用氯化钾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百色烟区烟田氯肥的合理施用量,以烤烟(Nicotiana tabacum L.)品种云烟85为供试材料,研究了百色烟区烟田施用氯化钾对烤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烟田施用氯化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烟叶的农艺性状;烤烟产量、产值随氯化钾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并以22.5kg/hm2、45.0kg/hm2处理较高,产量较不施氯化钾处理(CK)分别提高27.11%、21.80%,产值分别提高41.73%、32.32%;施用氯化钾还可改善烟叶的化学品质和评吸质量,以施氯化钾22.5~67.5kg/hm2的烟叶化学成分含量适宜,K2O/Cl、总氮/烟碱、还原糖/烟碱值比较协调,烟叶评吸质量好;随氯化钾用量的增加,烟叶中氯含量增加明显。综合分析,生产上百色烟区烟田氯化钾施用量以22.5~45.0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04.
番木瓜(Carica Papaya L.)又称万寿果,原产南美洲[1].番木瓜果肉味甜而清香,营养价值高,且有益健康,有"百益果王"之称.100g果肉中,蛋白质含量为0.39g,脂肪含量为0.06g,碳水化合物含量为12.2g,钾为183mg,钙为30mg,镁为21mg,磷为12mg[2],还富含多种维生素.此外,番木瓜还有滋补润肺,助消化、降血压、解毒消肿、通乳等保健功效及美容养颜的作用,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广西区的种植面积约3000hm2,主要集中于南宁、玉林、崇左、钦州等地.笔者结合自身经验,将适合于广西的一些优良品种及丰产栽培技术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5.
2007-2009年,对甘肃省中部麦区小麦条锈病越夏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条锈病菌在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海拔1 718~2 350 m地带自生麦苗上可顺利越夏,病田率和病叶率分别为63.0%~80.0%和1.05%~5.80%,其越夏菌源量比陇南更大,是当地秋苗发病的初侵染源;秋苗病情调查结果表明,中部麦区秋苗病田率和病叶率均高于同期陇南麦区;品种抗性监测结果发现,34个供试品种(系)在中部麦区和陇南麦区的抗条锈性表现基本一致,部分品种发病程度重于陇南麦区。表明甘肃省定西、临夏等中部麦区已成为陇南小麦条锈病越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中还对中部麦区越夏菌源的影响、作用及品种抗性变异因素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6.
小麦条锈菌新毒性小种的产生和发展是造成条锈病大流行及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导因素。本文通过常规监测、致病性测定、毒谱分析等方法对2004-2009年采自甘肃省不同麦区1966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系统研究,共监测到37个小种和致病类型,基本反映了这期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优势致病类群及生理小种的消长变化情况。除2005年‘条中32号’、‘条中33号’并列第一位外,出现频率为24.1%,2004、2006-2009年‘条中33号’均占居首位,出现频率分别为29.3%、26.2%、33.5%、37.6%、21.5%,‘条中32号’2004、2006-2008年为第二位,这2个小种总出现频率一直波动在37.5%~57.1%之间,第三、四位小种2004-2006年为‘水源11-4’、‘水源11-7’、‘水源11-5’及‘条中31号’,2007年为‘水源11-7’(尤Ⅱ感)、‘水源11-7’,2008年为‘条中33’(F.抗)、‘水源11-4’,出现频率在4.1%~11.6%之间。而2009年‘条中33’(F.抗)已上升为第二位,出现频率达18.9%,‘水源11-4’(F.抗)占据第四位,其它小种类型出现频率均比较低。Hybrid46致病类群和水源11致病类群出现总频率已由2004年的93.1%上升到2008年的99.4%。条锈菌已进入以‘条中33号’、‘条中32号’为代表的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优势的新阶段,‘条中32号’、‘条中33号’、VYr9、VYr3b+4b、VYrSu为危害我国小麦生产的主要流行小种及致病基因,这将对全国小麦条锈菌群体组成产生重要影响,为小麦抗锈育种及锈病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7.
黄土丘陵区沙棘优良品种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代琼  白岗栓  姜峻  黄瑾 《沙棘》2005,18(2):6-10
1993~2004年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陕西吴旗,安塞县进行了沙棘优良品种引种试验研究。通过引种国内不同地理种源20余种优良沙棘类型,引进10余种俄罗斯优良沙棘品种,采用家系选择法,初步筛选出生态经济型5种沙棘类型,经济型3种类型。前者生长迅速、树冠好、根系发达、郁闭快、水土保持效益好,且果实较大(果径0.8~0.9cm,百果重22~31g),单株产量2~3.5kg,V-C含量较高,其生态、经济性状较当地野生沙棘为好。此种类型沙棘适于在黄土丘陵区大面积荒沟、荒坡种植。通过引种俄罗斯大果、无刺沙棘优良品种与本地野生中国沙棘对比分析看出,其适应性、抗性较中国沙棘差,经济性状较好。通过试验筛选出3种优良类型,果径为0.9~1.3cm,百果重46~52g,单株产量2~5kg,无刺或少刺。俄罗斯沙棘与中国沙棘杂交种,效果较好。此项研究为在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大面积荒山、荒沟建造高产、优质沙棘林,高效、持续发展沙棘产业具重要意义。在引种试验中必须掌握好其关键技术,建立好采穗圃、种子园,并建立一定面积的集约经营高产、优质沙棘园及良种繁育基地,掌握水、肥等项抚育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08.
黄土高原沙棘建造植被的生态功能及效益试验研究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1 975~ 2 0 0 3年 ,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开展的沙棘种群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探索利用沙棘建造植被 ,改善生态环境条件 ,以及发展经济的重要意义。沙棘具适应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生理生态和形态解剖学特性。沙棘耗水较经济 ,水分利用效率较高 ,其水分利用效率为 1 2 1~ 1 5 3g·(m-2 ·mm-1 ) ,是荒山植被的 3 1~ 5 8倍。在干旱季节沙棘叶水势降低 ,有较高的束缚水含量 ,较大的束缚水与自由水比值 ,较高的组织含水量 ,临界饱和亏增大 ,持水力增强 ,蒸腾减少。这些水分生理生态学特性是沙棘在半干旱生态条件下 ,通过自身调节体内水分平衡 ,使之适应性强 ,分布广。沙棘林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功能明显。通过其茂密的林冠层、林下草被层、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层形成良好的水分生态环境和森林生态结构 ,对林下小气候、土壤水分、养分及生物多样性有良好影响 ,其生态、经济效益明显。沙棘是植被建造的先锋树种和伴生树种 ,沙棘林形成的灌木、草本群落 ,其水土保持 ,防风固沙效益明显。沙棘林综合开发利用价值大。在黄土高原大面积人工种植和飞播造林 ,为黄土高原迅速建造植被 ,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和水土流失区群众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9.
几丁质酶是一种分解N-乙酰氨基葡萄糖分子的糖苷酶。在高等植物中,几丁质酶虽然普遍存在,但迄今未发现其底物的存在。据研究,几丁质酶在植物抗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近年来,通过对橡胶胶乳中几丁质酶的研究,认识到它不仅是橡胶树防御病原微生物的抗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参加了胶乳的凝固过程,与橡胶树的排胶及产量具有密切的关系。文章概述了几丁质酶研究的现状及最新进展,介绍了橡胶树胶乳中几丁质酶的理化性质、生理学功能、在细胞中的定位及其调控。  相似文献   
110.
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饲料中三聚氰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三聚氰胺[C3N3(NH2)3]是一种有机化工原料,俗称"蛋白精",常温下为一种无毒无味的白色结晶粉末。三聚氰胺添加到饲料中可以冒充蛋白质,少量添加即可大大提高蛋白含量。因为每个三聚氰胺分子中都含有6个氮原子,而在原料的粗蛋白检测过程中,用浓硫酸消化这一过程可以将三聚氰胺分解掉,这样在最后的计算中,三聚氰胺中的氮原子即可拉高粗蛋白的比率,造成蛋白含量虚假增高。在饲料中添加三聚氰胺是属于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