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2篇
农学   2篇
  29篇
综合类   61篇
畜牧兽医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外科手术是治疗外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尽管种类繁多,操作复杂,但都离不开手术的基本功——无菌技术和手术基本操作。外科总论的实验课和动物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建立“无菌观念”和掌握手术基本技能,为临床实习打基础。根据附院实习生调查,学生普遍存在基  相似文献   
12.
粉蝶虫疫霉Erynia pieris对鳞翅目害虫感染力较强,产孢最适pH值7.0,最适温度23℃,EY和MYMA培养基上产孢量最大。  相似文献   
13.
在引种筛选的基础上,以"徐筒玉丝瓜"高代自XT-6为母本,以淮北地区耐褐变品种"绿钻88"的高代自交系LZ-6为父本,杂交获得F1新配组(暂命名为"徐绿1号").对其进行农艺学性状综合评价,结果发现,新配组"徐绿1号"在耐褐变性上优于XT-6,OD值为0.31;在早熟性上没有明显差异;小区产量优于XT-6,为36.89 kg;田间病情指数白粉病和霜霉病分别为26.52和5.23;即新配组"徐绿1号"在褐变性、早熟性、产量性状以及田间自然发病率等方面均表现较好.因此该杂交配组可作为丝瓜新品种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对张家港地区水稻籽粒中重金属元素Cu、Pb和Cd的含量及其空间变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62-2005)相比,张家港局部地区的水稻样品存在着Pb超标现象,超标样点主要出现在某些企业周围:Cu、Cd不存在超标情况,但在某些工厂企业周围含量较高,应当引起注意;空间分布上,水稻重金属Cu、Pb含量在雏形土地区明显高于人为土地区,而水稻中Cd的空间分布则相反;工业活动导致的土壤重金属含量异常对水稻中元素含量影响也较突出,不同类型的工厂企业对水稻重金属的影响不同,化工类企业周围的水稻重金属Cu和Cd含量要明显高,水稻重金属Pb在冶金类企业周围的含量要明显高;土壤重金属Cu、Cd全量对水稻Cu、Cd含量和富集有着明显的影响,土壤pH的变化对水稻中Cd元素的富集有明显的影响.这些结果为该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评价和针对性农业管理措施的开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00-2007年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草地土壤有机碳变化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友芳  于永强  黄耀 《草业科学》2011,28(9):1589-1597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历年草地管理面积和不同草地管理下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文献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Tier2和基于文献数据的转移矩阵方法,估算2000-2007年该盟草地土壤有机碳变化。结果表明,研究期内该盟草地土壤有机碳增加量为20.85~29.80 Tg,年均增加量2.61~3.72 Tg。其中,东乌珠穆沁旗、西乌珠穆沁旗、苏尼特左旗、苏尼特右旗、阿巴嘎旗和锡林浩特市有机碳增加占全盟总增加量的80%以上。采用IPCC方法2与转移矩阵法估算的土壤有机碳变化量在空间上具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前者的估计值比后者约低1/3。用两种方法估算的逐年有机碳变化量在时间序列上不具可比性,IPCC方法2估算的土壤碳贮量前3年增加迅速,转移矩阵法估算的土壤碳贮量后5年增加迅速。  相似文献   
16.
干燥和重新湿润过程引起土壤CO_2激发释放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短期培养实验研究了干燥和重新湿润引起的土壤CO2激发释放及其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不经干燥和重新湿润处理土壤CO2释放速率基本不随时间变化,其CO2释放过程可以用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y=k0t)描述;干燥和重新湿润处理过程能够引起明显的土壤CO2激发释放,这是干燥和重新湿润引起的土壤呼吸激发效应(一级反应)和土壤基本呼吸(零级反应)相互叠加的结果,可以用两库叠加模型y=at+Ao(1-e-kt)很好描述.本实验条件下扰动、干燥和重新湿润引起的(蝼)土CO2净激发释放量为23.05~59.90 mg CO2-C·kg-1,主要与不同培肥措施长期实施造成的土壤性质和肥力差异,特别是有机质数量和质量的差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18.
环境因素和作物生长对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常规灌溉和持续淹水条件以及不同水平有机质(小麦秸秆)投放量(0、2.25、4.5t@hm-2)条件下各环境因素(包括土壤温度、灌溉水层深度和土壤Eh)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以及水稻生长与CH4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在2种水分管理下,CH4的累积排放量均与水稻冠层高度呈显著正相关(P<0.001).连续淹水条件下,无论有无外源有机质投放,稻田CH4排放的季节性变化均与土壤温度呈指数相关(P<0.001),而N2O排放的季节性变化则仅取决于土壤水分条件.  相似文献   
19.
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生物炭含碳量高,具有较大的孔隙度和比表面积,是天然的吸附材料,其吸附性能高、成本低廉,具有改良土壤、增加碳汇、修复环境污染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领域。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研究生物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将生物炭与其他材料组合,利用物理、化学方法合成具有新性能、新结构的材料,提高吸附材料的性能。通过综述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的制备、表征方法以及其在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阐述了生物炭及其复合材料对水体和土壤中污染物的修复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来研究高效生物炭吸附材料的重点和方向,以期为生物炭的大规模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UV-A辐射增强对土壤-冬小麦系统微量气体释放的影响规律,通过室外盆栽试验,人工模拟UV-A辐射增强,UV-A辐射强度处理分别比自然光(CK)增加10%(T1)和20%(T2).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UV-A辐射强度下裸土、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和N,2O排放通量.结果表明:T1和T2处理下裸土呼吸速率分别比CK高83%(P=0.022)和263%(P=0.038),T2处理比T1高99%(P=0.073);T1和12处理使裸土N,2O排放通量比CK分别增加了64%(P=0.019)和186%(P=0.059),但,12与T1处理间的N,2O排放通量差异不显著(P=0.123).UV-A辐射增强没有显著影响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呼吸速率大小;T2处理下土壤-冬小麦系统的N,2O排放通量显著高于CK(P=0.012)和T1(P=0.010),分别比CK和T1高33%和40%,但T1和CK的N,2O排放通量无显著差异(P=0.352).UV-A辐射增强没有影响冬小麦生物量(P<0.05),但T2处理下土壤-冬小麦系统的土壤微生物碳和亚硝酸氧化菌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