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6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4篇
  2篇
综合类   24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52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与PCR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市饮食行业健康人群的1 426份人粪便样品进行沙门氏菌检测,并与国家标准方法对比,直接ELISA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100%和97.2%,PCR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确定的沙门氏菌快速检测优化程序为对大量样品采用直接ELISA筛检,去除阴性样品,阳性样品采用PCR法作进一步鉴定;需要定型时则用国家标准方法.此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快速简便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沙门氏菌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根据沙门氏菌组氨酸转运操纵子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沙门氏菌属A-F各群中共15株沙门氏菌标准菌株、27株沙门氏菌现场分离菌株和其他10株非沙门氏菌菌株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结果沙门氏菌均出现495bp特异性DNA扩增条带,所有对照均未出现特异条带,提示这对引物具有很强的沙门氏菌属特异性。PCR敏感性试验显示,该体系能检出14pg以上的沙门氏菌DNA。通过对5种不同的DNA模板提取方法的比较,选择操作简便、快速、成本低廉的热裂解法。采用该方法。采用该方法,对生鲜奶样进行检测,经与国家标准卫生检验方法相比较,两者符合率达100%。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鸡白痢沙门氏菌与鸡伤寒沙门氏菌的基因组差别,筛选鸡白痢沙门氏菌特有的序列,利用SSH对鸡白痢沙门氏菌C79-13(实验方)与鸡伤寒沙门氏菌Sg9(驱动方)基因组进行了比较。选择四碱基内切酶Rsa I将C79-13与Sg9基因组DNA酶切,酶切的C79-13基因组DNA分成两份,分别与接头1和接头2R连接,然后进行两轮杂交和两轮PCR ,得到消减混合物, 将其与PCR?2.1克隆载体连接,转化感受态E.coli DH5α建立消减文库。结果共获得400个阳性克隆;筛选240个克隆制备质粒进行PCR检测,均扩增出100~2000 bp大小的片段。差异DNA消减文库的构建为进一步筛选、克隆鸡白痢沙门氏菌特异的未知新基因、建立分子鉴别新体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减毒沙门菌疫苗株97A免疫鸡经鸡沙门菌强毒株Sg9攻击后,对免疫攻毒组和攻毒对照组鸡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细菌分离,以进一步评价97A疫苗的免疫保护效力。结果表明,免疫攻毒组鸡肝脏、肺脏和肾脏等实质器官仅有轻到中度的炎症反应,而攻毒对照组鸡则表现出了严重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同时减毒鸡沙门菌疫苗株97A能显著地限制强毒株在鸡体内的定居和增殖,显示出了良好的免疫保护效力。  相似文献   
15.
沙门氏菌作为食品中致病菌检测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公共卫生.食品卫生.畜牧兽医和口岸检疫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采用黄金林介绍的直接ELISA和PCR联合检测沙门氏菌的方法对生猪屠宰加工流通环节的沙门氏菌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取得了满意结果。对了解目前生猪屠宰加工流通环节中沙门氏菌污染率的现状和更好、有针对性的控制沙门氏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单抗竞争ELISA检测猪沙门氏菌感染方法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猪霍乱沙门氏菌作为包被抗原 ,利用沙门氏菌O7单克隆抗体酶结合物建立了竞争ELISA方法检测猪霍乱沙门氏菌抗体。经过研究确定抗原包被浓度为 2×1 0 8CFU/ml,血清检测稀释度为 1∶1 6,酶标抗体浓度为 1∶70 0 ,包被液为碳酸盐缓冲液 ( 0 .0 5MpH9.6)。应用单抗竞争ELISA和平板凝集试验 (PAT)同时对 5 0 6份血清进行猪霍乱抗体检测 ,PAT的检出率为 3 .60 % ,ELISA检出率为 5 .75 % ,两者符合率达 96.4%。试验结果表明 ,ELISA方法敏感性高 ,特异性强 ,稳定性和重复性好 ,操作简便。本方法的建立在猪群沙门氏菌感染的检疫、实验室诊断的标准化及流行病学调查方面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柑桔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 Forst.是危害柑桔的一种主要害虫,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被害树干基部或主根内越冬。防治该虫可采用捕杀成虫、消灭虫卵和初孵幼虫、用棉球或废纸浸40%乐果乳油10倍药液或90%敌畏乳油10倍药液塞入虫孔毒杀幼虫及虫孔注射1:10的敌敌畏药液杀死幼虫等办法。  相似文献   
18.
灌水上限对大棚滴灌葡萄土壤水分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碧香无核"葡萄为试材,采用U14(74)均匀设计方法,研究了生育期不同灌水上限和灌水量对葡萄田间土壤水分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期探索吉林地区设施滴灌条件下适宜葡萄各生育期生长的灌水上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率在葡萄新梢生长期、果实膨大期、果实成熟期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各处理根层(0~20cm)土壤含水量变化较大,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逐渐趋于稳定但差别仍较大;处理Ⅴ(灌水量为462.9mm)产量最低(2 333.3kg·hm-2),其余各处理较对照(CK)增产显著,处理Ⅳ(灌水量为755.0mm)增产效果最好,其次为处理Ⅰ(759.0mm),产量分别比CK提高了73.1%和72.0%;不同处理间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可溶性糖含量处理Ⅴ最高,处理Ⅳ次之;维生素C含量处理Ⅰ最高,处理Ⅳ次之,CK(100%FC)最低。综合分析,处理Ⅳ即萌芽展叶期75%FC、新梢生长期60%FC、果实膨大期85%FC、果实成熟期70%FC时有利于葡萄产量的增加和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食源性人兽共患细菌病流行现状及其防控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源性疾病是食品安全的主要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将食源性疾病定义为:"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导致人体惠感染性或中毒性的疾病".这里包括了由食品生物性污染和化学物质残留引起的食源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食源性人兽共患细菌病事件频频发生,在我国,由于食物链中病原细菌污染及其造成的食源性疾病也屡见不鲜.另外,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日趋严重,细菌耐药性也助推了食源性人兽共惠细菌病的流行.由此可见,人兽共患病原细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我国应加强对食源性人兽共惠细菌病的研究和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20.
应用PCR快速检测方法对生猪屠宰加工流通环节的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Listeria monocytogenes,Lm)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结果表明,市场生鲜肉污染率为5%,而宰前猪毛、大肠及入冷库前猪肉样品未被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