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猪鞭虫和猪痢疾混合感染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发病情况该群猪共203头,是从各地收购来的仔猪,发病时平均为90日龄左右,平均体重为30~35 kg,自从购进(购进时平均为40日龄左右)以后都没有进行驱虫。2006年8月8日早上发现有5头病猪,主要症状为拉带血稀便,其中的3头病猪当天死亡。8月11日发病猪和病死猪明显增多。该户主请当地的村兽医人员进行诊治,怀疑为猪痢疾,在饲料加痢菌净和土霉素,病死率有所下降,病猪还不断增多;用药4 d后,便改用青霉素拌料。到8月20日已有67头猪发病,其中病死猪21头。8月20日送2头病死猪到广西柳州畜牧兽医学校动物医院检查。2临床症状病初精神不振,食欲减少,消瘦,…  相似文献   
32.
运用甲苯胺蓝等染色法对广西三黄鸡气管和肺中肥大细胞的形态与分布做初步的研究.试验结果发现,肥大细胞成簇分布或单一分布,细胞大小不一,呈椭圆形、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在气管中,肥大细胞多分布在气管软骨环的开口处;在肺中,肥大细胞多分布在肺内支气管与小支气管伴行的小血管壁外的结缔组织中.  相似文献   
33.
为了解卵母细胞体外成熟与凋亡过程,进而提高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本试验研究了不同成熟时间水牛卵母细胞体外核、质成熟与凋亡的情况。结果表明:培养24 h,卵母细胞核、质成熟率分别达到61.4%和59.8%,与其他各时间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凋亡率也呈增加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4.
[目的]明确黄喉拟水龟肺气肿病的病原菌及其药敏特性,为该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微生物常规分离、人工感染试验、生理生化鉴定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方法分离鉴定黄喉拟水龟肺气肿病的病原菌,测定该病原菌对黄喉拟水龟的半致死剂量(LD50),并采用K-B药敏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敏特性.[结果]从患肺气肿病黄喉拟水龟的肺脏组织中分离获得一株优势菌株(命名为GXNN1),其生理生化特性与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完全一致;经腹腔人工注射感染,黄喉拟水龟表现出与自然发病相同的症状,腹腔内有少量血水,肠壁充血,肺脏充血膨胀;菌株GXNN1对黄喉拟水龟的LD50为0.63×103 CFU/g.菌株GXNN1与肺炎克雷伯氏菌的16S rDNA序列同源性为99.4%~99.9%,从基于16S rDNA序列同源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也发现,菌株GXNN1与肺炎克雷伯氏菌聚为一支.综合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人工感染试验及16S rDNA序列分析结果,可确定黄喉拟水龟肺气肿病的致病菌(菌株GXNN1)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菌株GXNN1对先锋必和舒普深敏感,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多西环素、庆大霉素、诺氟沙星、阿莫西林等15种药物已产生耐药性(不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氏菌是引起黄喉拟水龟肺气肿病的主要病原菌,LD50为0.63×103 CFU/g,生产中可使用舒普深和先锋必等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5.
奶牛乳房炎防治措施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措施和预防措施进行了全面的概述,部分先进措施对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明确辣蓼黄酮提取物的毒理作用,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在急性毒性试验预试验中,选取20只健康SPF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0 g/kg BW)和辣蓼黄酮提取物1~5组(灌胃给予辣蓼黄酮提取物20、10、5、2.5和1.25 g/kg BW),连续观察7 d,记录小鼠中毒和死亡情况。在急性毒性试验的最大给药量试验中,对20只小鼠分3次在24 h内按照30 g/kg BW灌胃给药,观察其生理状态,中毒情况及有无死亡情况,于试验第8天剖检观察其脏器有无异常情况。在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取80只健康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0 g/kg BW)和辣蓼黄酮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辣蓼黄酮提取物20、10和5 g/kg BW),每组20只大鼠(雌、雄各半),喂养30 d,记录其体重、摄食量和饮水量。停药第7天,采血进行血常规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查,计算其脏器指数,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急性毒性试验各剂量组小鼠均未出现死亡情况,无法得出辣蓼黄酮提取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小鼠对辣蓼黄酮提取物的最大耐受量为30 g/kg BW,说明辣蓼黄酮提取物安全无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各给药组大鼠体重、饮水量、采食量及脏器系数与对照组虽有差异,但在正常范围内。给药30 d血常规指标中,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白细胞及淋巴细胞显著下降(P<0.05),中性粒细胞显著上升(P<0.05);中剂量组大鼠白细胞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其余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血液生化指标中,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组大鼠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上升(P<0.05),尿素氮(BUN)、肌酐(CREA)、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下降(P<0.05);中剂量组大鼠BUN水平显著下降(P<0.05),CREA水平显著上升(P<0.05),低剂量组大鼠谷丙转氨酶(ALT)、TG水平显著上升(P<0.05),BUN水平显著下降(P<0.05),其余各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剖检和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变化,说明辣蓼黄酮提取物安全无亚慢性毒性。【结论】 5 g/kg BW及以下的辣蓼黄酮提取物无毒副作用,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7.
为探讨瘦素(leptin)对水牛体外卵巢卵泡颗粒细胞(GCs)凋亡的影响,用三组含不同浓度(10ng/ml、100ng/ml、1000ng/ml)leptin的培养基体外培养水牛卵泡颗粒细胞,以不含leptin的培养基做对照。采用An-nexin V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卵泡颗粒细胞的凋亡率。结果发现leptin浓度在100ng/ml时颗粒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其他浓度组与对照组的凋亡率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一定浓度的瘦素对卵泡颗粒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8.
本试验采用不同超排处理方案对不同月龄犊牛(1~6月龄)进行超排处理,以得出犊牛超数排卵的最佳方案、最佳月龄和重复超排的最佳时间间隔。结果表明,超排方案4的超排效果最好,平均采卵数(80.0枚)、平均回收卵数(43.3枚)和平均可用卵数(37.8枚)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方案(P<0.05),表明超排方案4比较适合3月龄犊牛的超数排卵;2、3、4、5月龄犊牛应用超排方案4的超排效果较好,差异不显著,平均可用卵数分别为33.5、41.0、34.5、32.8枚,1、6月龄犊牛的超排效果显著差于其他4个月龄组(P<0.05),平均可用卵数分别为10.8、18.3枚,表明超排方案4处理犊牛的最佳月龄为2~5月龄;超排间隔2周组(6.3枚)平均可用卵数效果显著差于间隔3、4和5周组(16.7、23.7、23.0枚)(P<0.05),超排间隔3、4、5周组之间超排效果差异不显著,表明犊牛重复超排处理的最佳时间间隔为3~4周。  相似文献   
39.
40.
试验旨在确定黄花倒水莲总黄酮超声提取的最佳条件及其体内抗炎、体外抗菌效果。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花倒水莲总黄酮提取工艺,建立芦丁标准曲线,测定黄花倒水莲总黄酮的吸光度,以黄酮得率为指标,采用单因素、Plackett-Burman试验和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试验条件;通过二甲苯诱导的小鼠耳肿胀评估黄花倒水莲总黄酮的抗炎效果,微量稀释法测定黄花倒水莲总黄酮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超声提取黄花倒水莲总黄酮的最优提取条件为:超声时间95 min,料液比1∶25,超声功率225 W,乙醇浓度75%;此条件下,验证黄花倒水莲总黄酮得率为6.632 mg/g。黄花倒水莲总黄酮中剂量组对小鼠耳肿胀抑制率达56.46%,对金黄色葡萄球菌4590菌株的MIC值为12.5 mg/mL。本研究为进一步开发黄花倒水莲的药用价值可提供一定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