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9篇
  免费   586篇
  国内免费   842篇
林业   692篇
农学   556篇
基础科学   442篇
  970篇
综合类   4377篇
农作物   595篇
水产渔业   353篇
畜牧兽医   1843篇
园艺   578篇
植物保护   501篇
  2024年   64篇
  2023年   190篇
  2022年   480篇
  2021年   449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456篇
  2018年   307篇
  2017年   503篇
  2016年   263篇
  2015年   475篇
  2014年   452篇
  2013年   587篇
  2012年   839篇
  2011年   802篇
  2010年   797篇
  2009年   685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652篇
  2006年   479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162篇
  2002年   181篇
  2001年   161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he present objective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ans cooling on dairy cow in northern mountainous region of Hebei in summer.Two cowsheds with the same structure and feeding technic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ans on indoor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and milking performance of dairy cow.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ambient temperature in cowshed with fans was 1.5℃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cowshed, and the average wind velocity was 0.49 m/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cowshed, reaching to 0.66 m/s.Temperature-humidity index (THI) of cowshed with fa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shed during the period of fans running (P<0.05).Besides, the rectal temperature and respiration rate of dairy cows in cowshed with fan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of the control cowshed (P<0.05), and the milk yield per cow per day was 17.0%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cowshed (P<0.05), however, the milk fat, milk protein and milk sugar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from the control (P>0.05).Overall, fans could decrease indoor environment, moderate heat stress and increase performance and health of dairy cows in northern mountainous region of Hebei.  相似文献   
102.
以引进西藏的6株蛹虫草为试材,对比研究了其菌丝生长速率、出草产出及长势,筛选优良的蛹虫草菌株,并通过正交实验筛选对蛹虫草大米培养基营养成分的最优水平组合。结果表明:蛹虫草"TAAAS1"的菌丝生长速率虽不是最快的,但出草整齐均匀,出草产出高于其它菌株,表明"TAAAS1"菌株是适宜在高寒地区栽培生产的好品种;蛹虫草大米培养基的最优水平组合为蛹粉4g/L,葡萄糖20g/L,硫酸镁2g/L,磷酸二氢钾1.5g/L。  相似文献   
103.
以2年生仁用杏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以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为对照,设置了轻度水分胁迫(55%)、中度水分胁迫(45%)和重度水分胁迫(30%)3个处理,开展了水分胁迫条件下仁用杏叶片光合色素、光合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不同程度降低了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荧光产量(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且下降幅度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大;轻度水分胁迫下降幅度很小,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104.
不同种源山杏光合生理特性日进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个种源的山杏为试材,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在自然条件下对内蒙古林木良种繁育中心,对山杏种质资源库中的12个种源的山杏光合速率日进程变化进行了测定研究,进而研究了其光合日进程变化特征和对该区环境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各种源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变化都具有单峰、双峰和多峰3种类型,第1峰一般出现在10:00—12:00。除凉城种源外东部区各种源光合速率日均值都大于西部区各种源,科左后旗最大(4.772 5μmol·m~(-2)·s~(-1)),而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均值没有东部和西部种源的差异。万家沟种源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日均值都低于其它种源,分别为1.665 5、0.041 5、0.817 8mmol·m~(-2)·s~(-1)。依据水分利用效率大小12个种源可分为3类: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的种源有克什克腾旗、科左后旗、阿鲁科尔沁;其次为扎鲁特旗、科右中旗、扎赉特旗、巴林右旗、乌兰浩特,较小的为乌拉山、凉城、敖汉、万家沟。克什克腾旗最大(4.180 7mmol/mol),万家沟最小(1.893 5mmol/mol)。根据光合能力、水分消耗和水分利用效率综合分析指出,在呼和浩特地区推广栽植的山杏种源首选克什克腾旗种源,其次为科左后旗和阿鲁科尔沁种源,其光合能力大、水分消耗小,能适应该区干旱气候条件,为该区山杏引种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5.
兰州引黄灌区玉米田杂草群落及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兰州引黄灌区玉米田杂草进行了研究,初步了解了其杂草种类和杂草种群的消长动态。主要杂草有打碗花、田旋花、藜、刺儿菜、荠菜、稗草、马齿苋、反枝苋、狗尾草。主要杂草的干重为藜、反枝苋、稗草分别列第1、第2和第3位。生态位的研究结果表明,藜的时间、水平、垂直生态位宽度值最高,分别为0.952 6,0.971 8,0.937 9,其危害最大;其次为反枝苋和稗草。藜、反枝苋和稗草为优势种群,与玉米存在时间、水平、垂直空间的竞争激烈,并且这3种杂草的生态位重叠值也最大,因此在使用一种除草剂时,可能会导致另两种杂草的发生与蔓延。马齿苋尽管数量最多,但其在垂直方位的生态位宽度值最小,对玉米影响小,处于劣势。除草处理各经济性状指标值均较不除草对照高,其折合产量为10 111.11 kg/hm2,较不除草处理增产36.19%。  相似文献   
106.
收获期对玉米茎秸产量和营养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亦芾  白冰  赵俊权  毛华明 《草地学报》2007,15(2):173-175,186
研究适于云南亚热带地区的玉米品种.结果表明:玉米青秸产量以蜡熟期最高,干秸产量以完熟期最高;粗蛋白质产量和产奶净能量(NEL)均以蜡熟期最高;专用青贮玉米、粮饲玉米和普通玉米蜡熟期鲜秸产量分别为108.9、111.7和127.5 t/hm2,干秸产量为33.4、36.4和40.7 t/hm2,粗蛋白质产量为2.7、2.9和3.4 t/hm2,产奶净能量为49825.8、57789.4和64430.3 Mcal/t/hm2;高产优质玉米品种为京科9号、樱红和路单4号.  相似文献   
107.
枝干病害葡萄溃疡病近年来严重限制了葡萄产业发展。研究表明葡萄蔗糖转运蛋白参与寄主植物和病原菌的互作过程。为解析蔗糖转运蛋白VvSUC12在葡萄免疫反应过程中的功能,本研究克隆了VvSUC12基因翻译起始位点上游1 500 bp的启动子区,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该区域包含4个Dof转录因子结合序列(A/TAAAG)及多种激素调节与防御相关的顺式元件。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显示,接种可可毛色二孢菌显著诱导VvSUC12和VvDof19基因的表达。通过酵母单杂交实验筛选得到与VvSUC12启动子互作的转录因子VvDof19。酵母双杂交实验证实VvDof19具有自激活活性;进一步通过烟草瞬时表达发现Dof19-GFP的相对GUS活性约为对照GFP的9倍,表明转录因子VvDof19能够激活VvSUC12基因的表达。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蔗糖转运蛋白在葡萄免疫反应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8.
为揭示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马铃薯“水改旱”种植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选取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27个站点,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土壤数据和管理数据驱动充分验证的APSIM-Potato模型,模拟分析农牧交错带地区灌溉和雨养马铃薯的耗水差异。结果表明:北方农牧交错带地区马铃薯种植连续灌溉10、20 a和30 a的产量分别为15 900~35 600、16 400~34 800 kg·hm-2和16 600~34 800 kg·hm-2,改为旱作后对应的产量分别为12 800~30 600、13 900~29 100 kg·hm-2和12 700~25 500 kg·hm-2;灌溉马铃薯产量均表现为西部较高,旱作马铃薯产量则为东部较高。连续灌溉10、20 a和30 a的播前1 m土层土壤含水量分别为163~388、161~394 mm和154~398 mm,改为旱作后分别下降31.8%、35.3%和36.9%。连续灌溉10、20 a和30 a后的地下水消耗量分别为5 360~21 330、8 910~4...  相似文献   
109.
为更好地利用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野生资源,本研究从我国青藏高原、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以及国外部分地区共采集了1 723份野生披碱草属种质资源,通过表型特征观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共鉴定出了990份野生老芒麦种质,246份垂穗披碱草种质,并测得老芒麦的DNA含量在5.86~7.30 Gb之间,平均DNA含量为6.66 Gb;垂穗披碱草材料的DNA含量在9.50~10.36 Gb之间,平均DNA含量为9.97 Gb。研究结果显示,在西北、华北以及东北地区的部分野生老芒麦材料在苗期基部叶鞘出现了绒毛,分析发现该表型出现的概率与经度和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海拔、年年均气温以及年平均降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表明老芒麦苗期基部叶鞘绒毛的有无与环境因子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可能是老芒麦种质应对不同环境类型的适应性机制之一。本研究为老芒麦的形态鉴定提供了新的依据,为老芒麦种质资源挖掘和育种应用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10.
高寒草甸斑块的根-土复合体对局部水土流失过程具有调控作用,为研究其特征及抗侵蚀效应,本研究选取三江源区达日县境内典型中度退化草甸的植被斑块为研究对象,调查草甸斑块中心与边缘植物群落特征,测定斑块边缘0~10 cm土层和斑块中心0~20 cm土层的容重、含水率、毛管孔隙度等土壤物理性质,并开展单根拉伸和根-土复合体直剪试验。结果表明:受优势种矮嵩草的分布影响,地上生物量主要分布在斑块中心,根系主要分布在0~10 cm土层;斑块中心区域土壤抗剪强度、内摩擦角和粘聚力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斑块边缘区域土壤粘聚力,抗剪强度明显高于斑块中心区域,草甸斑块植物根系是土壤抗剪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草甸斑块根-土复合体能明显增加退化草甸土壤的抗侵蚀能力,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高寒草甸根系固土功能及水土流失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