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2篇
  11篇
综合类   13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以2年生仁用杏为试材,采用盆栽方法,以正常供水(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5%)为对照,设置了轻度水分胁迫(55%)、中度水分胁迫(45%)和重度水分胁迫(30%)3个处理,开展了水分胁迫条件下仁用杏叶片光合色素、光合指标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水分胁迫不同程度降低了类胡萝卜素含量、叶绿素a、b含量、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水分利用效率(WUE)、最大荧光产量(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和PSⅡ潜在活性,且下降幅度随着胁迫时间延长而增大;轻度水分胁迫下降幅度很小,中度和重度水分胁迫下降幅度较大。  相似文献   
3.
辽西半干旱区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玉米大豆间作的作物增产、土地生产力提升和水分高效利用机理,优化辽西半干旱区适宜的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于2018−2019年在国家农业环境阜新观测实验站,采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设置了玉米大豆间作2行﹕2行(M2S2)、4行﹕4行(M4S4)、6行﹕6行(M6S6),玉米单作(M)和大豆单作(S)5种种植模式,研究玉米大豆间作对作物产量、土地生产力、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单、间作模式作物总产量表现为M>M6S6>M4S4>M2S2>S,间作模式中作物对总产量的贡献率表现为玉米>大豆,玉米贡献率为79.0%~87.3%,大豆贡献率为12.7%~21.0%;M6S6和M4S4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LER)分别为1.13~1.19和1.06~1.07,均具有间作产量优势,其中M6S6间作优势最强;M2S2间作模式土地当量比(LER)小于1,表现为间作劣势;土壤水分空间分布结果表明,0−50cm土层间作玉米与大豆存在水分竞争,60−100cm土层玉米和大豆存在水分互补;3种间作模式均提高了单位面积的玉米水分利用效率,除M6S6间作模式外,M4S4和M2S2间作模式均降低了大豆水分利用效率;M6S6和M4S4间作模式水分当量比(WER)分别为1.18~1.21和1.05~1.06,水分生产力提高5%~21%,均具有间作水分利用优势,其中M6S6间作优势最强,M2S2间作模式水分当量比(WER)为0.99~1.01,间作水分利用优势不显著。综合分析认为,玉米大豆间作模式中M6S6间作产量优势和水分利用优势最强,能够显著提高农田土地生产力和水分利用效率,在辽西半干旱区农业生产中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高效聚磷菌株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处理提供参考,对水体中的聚磷菌株进行了筛选和鉴定。结果表明:共筛选到聚磷菌株6株,其中,高效聚磷菌株3株,分别为 E5、E7和 E9,在磷浓度为30 mg/L 培养基中的除磷率分别为96.67%、87.78%和98.90%;通过菌株形态、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 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 E5和 E7属于变形菌纲假单孢菌目假单孢菌属的荧光假单孢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 )和假单孢菌属某种(Pseudomonas sp),菌株 E9属于变形菌纲肠杆菌目克雷白氏杆菌属肺炎克雷白氏杆菌肺炎亚种(Klebsiella pneumonia subsp.pneumoniae)。  相似文献   
5.
6.
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2014-2015年在辽宁铁岭设置了秸秆0.0 kg/hm~2+纯NPK 0.0 kg/hm~2(S0F0)、秸秆9 000 kg/hm~2+纯N 0.0 kg/hm~2+纯P 112.5 kg/hm~2+纯K 90.0kg/hm~2(SN0)、秸秆9 000 kg/hm~2+纯N 112.5 kg/hm~2+纯P 112.5 kg/hm~2+纯K 90.0 kg/hm~2(SN1),秸秆0.0 kg/hm~2+纯N 225.0 kg/hm~2+纯P 112.5 kg/hm~2+纯K 90.0 kg/hm~2(S0N2)(CK),秸秆9 000 kg/hm~2+纯N225.0 kg/hm~2+纯P 112.5 kg/hm~2+纯K 90.0 kg/hm~2(SN2),秸秆9 000 kg/hm~2+纯N 337.5 kg/hm~2+纯P 112.5kg/hm~2+纯K 90.0 kg/hm~2(SN3)6个处理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春玉米产量、氮肥农学利用率影响明显。全量还田9 000 kg/hm~2和配施氮肥225.0 kg/hm~2产量最高,相同施氮条件下,2年秸秆还田比秸秆不还田增产1.10%~11.56%,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百粒质量和行粒数的显著提高和秃尖的显著降低,但产量并未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秸秆还田配施氮肥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生长速率(Cm)和干物质最大积累量(Wm)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秸秆未还田和不施氮肥春玉米干物质最大生长速率时间(tm)出现延后,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干物质积累量的减少;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水库起到了扩蓄增容作用,提高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秸秆还田比秸秆不还田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并未达到显著差异(P0.05);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能够提高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但速效养分增加并不明显。秸秆还田量9 000 kg/hm~2和配施氮肥225.0 kg/hm~2是辽北棕壤区比较理想的还田方式,在该区域农业发展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不同水分条件对东北风沙土花生各生长期植株形态、生理指标、产量及水分利用率的影响。采用盆栽的方式对花生各生长期的土壤水分进行调控,对上述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风沙土栽培花生苗期适当干旱对花生生长发育没有显著影响;花针期对水分要求明显增高,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为宜;结荚期必须提供充足的水分,否则严重影响荚果生长,导致减产。在各组处理中全生育期土壤含水量下限控制在田间持水量60%时,水分利用率最高,达到1.53 g/kg,产量92.9 g/盆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该指标可用来指导东北风沙土花生补水灌溉。  相似文献   
8.
刘胜坤  蔡倩 《花卉》2020,(12):13-14
茶花是一种观赏价值较高的花,深受人们的喜爱,很多人都选择在家中或者办公室栽培盆栽茶花。基于此,本文以盆栽茶花为研究对象,主要介绍了盆栽茶花的区域特征,而且提出了盆栽茶花的栽培管理措施,希望可以为有需要的人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9.
大扁杏具有抗寒、耐旱、耐瘠薄、易管理、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已成为风沙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修复的经济林先锋树种。阜新地区近几年发展速度很快,到2005年已发展到20余万hm^2。但由于大扁杏自然坐果率非常低,在栽培生产过程中人们又没有注重授粉树的配置,以及花期晚霜、大风、干旱等危害,致使年年出现花开满树却不见挂几个果的现象,达不到丰产丰收的目的,影响了果农种植大扁杏的积极性,影响了大扁杏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为此,于2006年对大扁杏进行了人工授粉试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大麦TIFY基因家族成员进行鉴定及表达分析,为进一步探究TIFY基因家族在大麦生长发育与胁迫响应中的作用机理打下基础。【方法】基于TIFY家族蛋白的保守域特征,利用HMMER从大麦中鉴定TIFY基因家族成员,利用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理化性质、保守基序、特征结构域、顺式作用元件、基因结构、系统进化及表达模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从大麦中鉴定出15个HvTIFYs基因(HvTIFY1~HvTIFY15),分布于5条染色体上,且大多数基因在染色体上成簇分布。15个HvTIFYs蛋白均具有TIFY家族蛋白的特征结构域(TIFY),根据所含保守结构域的不同,可分为ZML(4个)和JAZ亚族(11个),且亲水性蛋白(14个)和偏碱性蛋白(11个)居多,但均定位于细胞核;二级结构相似度较高,均由α-螺旋、β-转角和无规则卷曲组成,除HvTIFY7蛋白外,其余蛋白二级结构所占比排序:无规则卷曲>α-螺旋>β-转角。HvTIFYs基因结构存在明显差异,其中,JAZ亚族11个基因的内含子数为0~6; ZML亚族4个基因的内含子数为6~7个,系统发育进化树上相邻分支的基因具有较相似的基因结构。HvTIFYs基因启动子区域富含光、激素和胁迫等顺式作用元件,种类及分布均呈多样性。5个物种的79条TIFY蛋白分为4个组,恰好与TIFY家族的4个亚族对应,其中,ZML、TIFY和JAZ亚族包含单、双子叶植物的TIFY蛋白,而PPD亚族仅含有双子叶植物的TIFY蛋白。15个HvTIFYs基因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HvTIFY1、HvTIFY2和HvTIFY8基因在8个组织中的表达量均较高,HvTIFY10和HvTIFY15基因表达量中等,HvTIFY6基因表达量较低; HvTIFY11基因不表达。15个基因在根的不同组织中对盐胁迫的敏感程度不同。【结论】从大麦中鉴定出的15个HvTIFYs基因存在一定的功能分化,具有明显的组织和时空特异性,推测其在大麦逆境响应和激素调节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