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32篇
  免费   2066篇
  国内免费   3333篇
林业   2913篇
农学   2652篇
基础科学   2046篇
  3987篇
综合类   14441篇
农作物   2404篇
水产渔业   1808篇
畜牧兽医   4607篇
园艺   2154篇
植物保护   1519篇
  2024年   149篇
  2023年   563篇
  2022年   1267篇
  2021年   1328篇
  2020年   1274篇
  2019年   1296篇
  2018年   858篇
  2017年   1523篇
  2016年   1150篇
  2015年   1580篇
  2014年   1656篇
  2013年   2035篇
  2012年   2758篇
  2011年   2886篇
  2010年   2694篇
  2009年   2442篇
  2008年   2381篇
  2007年   2256篇
  2006年   1865篇
  2005年   1493篇
  2004年   989篇
  2003年   709篇
  2002年   850篇
  2001年   725篇
  2000年   626篇
  1999年   293篇
  1998年   167篇
  1997年   143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91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59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62年   4篇
  1956年   8篇
  193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40 in-calf heifers were observed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timbers placing in passage area on their use of cubicle beds. Prior to the experiment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was taken on these 40 heifers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wo even groups (cubicle user(or control) group versus cubicle refusal (or experimental) group by whether they properly used the cubicle beds or not. The timbers were placed in passage and feeding areas for the cubicle refusal group to force the animls to lie in the cubicle beds. The results of this experiment showed that feeding behaviour was unaffected by the presence of the timbers, but lying acitvity was about 8% higher for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ich led to a mean of almost 2 hours longer lying time over 24 h. After the timbers were removed,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ecline in lying by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e diurnal pattern of lying behaviour in cubicles indicated that the major effect on lying activity exerted by the presence of the timbers was seen during midnight to 10:00 a  相似文献   
52.
梨芽变新品种—尖把王梨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尖把王梨为尖把梨大果芽变,平均单果质量189g,最大单果质量280g,是一般尖把梨的2倍以上。部分果面有1~2条纵沟,果面黄绿色;果皮薄,果肉白色,肉质细腻多汁,石细胞较少;总糖含量为11.88%,总酸含量为0.92%,维生素C含量为5.81mg/100g,风味酸甜适口,香气浓,果心小,可食率高,品质上,是鲜食、冻制和加工兼用新品种。枝条、叶片也明显大于尖把梨,抗寒能力与尖把梨相同,是栽培梨中抗寒力最强的品种之一,适于辽宁、吉林、内蒙古等较寒冷地区发展。  相似文献   
53.
在冬期施工,对于土方开挖、钢筋绑扎、人员的通行、砼的浇铸、砼的温度控制,基坑的保温等都带来一定困难,为此提出了深基坑锻锤基础才是最佳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54.
定义了遗传同型交配下一对等位基因群体的基因库信息熵和基因型信息熵,给出并讨论了世代交替中母子间基因型联合分布及其信息熵性质。并从信息角度加以解释;最后,应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模拟,验证了所得结论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55.
本试验对送检的金丝雀经实验室诊断,确认为金丝雀痘,对分离的痘病毒进行动物致病性试验、病毒分离传代和致试验、致弱毒保护力试验和返强试验。结果表明:金丝雀痘病毒经鸡胚盲传3后能适鸡胚并致死金丝雀,8代后无致病性,13例毒性快速通过本动物3次无返强现象,金丝雀用第13代毒刺种30天能抵抗强毒攻击。  相似文献   
56.
蜂胶高生物活性黄酮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静  李熠  薛晓锋  蔡阳 《中国蜂业》2005,56(3):9-10
本文探讨了蜂胶总黄酮中最具活性的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分离、官能结构特征与功能关系、可能的功效,进而提出了如何看待蜂胶总黄酮含量高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57.
高等级公路植被护坡工程技术发展初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依据恢复生态学原理,在探讨植被护坡技术现状的基础上,对高等级公路植被护坡工程技术中的生物治理和工程治理进行分析,提出了植被护坡工程设计原则、技术发展趋势和建议.  相似文献   
58.
生物质液化燃油的可利用性及转化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特别是汽车工业的发展,石油资源的短缺逐渐成为制约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积极探索能够替代石油的能源及其生产技术必将具有深远的意义。我国地域辽阔,生物质资源丰富,但是其利用率却很低。为此,提出了生物质转化技术—热解的改进方法,其关键点在于能有效地从生物质中提炼出特性较好的生物质油,产物经适当处理后可作为内燃机燃料。  相似文献   
59.
生物素对肉仔鸡脾脏细胞PCNA基因的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了生物素对脾脏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的mRNA表达的影响。将60只1日龄AA雄性肉仔鸡随机分成3个处理,每个处理20只鸡,基础日粮为小麦-酪蛋白-鱼粉型日粮,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30mg/kg和2.7mg/kg2个水平的生物素,包括对照组共计3种日粮处理,为了刺激PCNA基因表达产物mRNA的表达,在48日龄采用皮下注射方式定量接种禽流感疫苗。结果表明:添加生物素显著提高了脾脏细胞PCNA基因表达产物mRNA的表达量(P〈0.01),其中2.7mg/kg处理组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和0.3mg/kg处理组(P〈O.01),0.3mg/kg处理组和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推断,生物素通过促进脾脏细胞PCNA基因的mRNA表达,进而促进脾脏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60.
玉米花粉黄酮类物质对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比色法和化学发光法研究了玉米黄酮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玉米花粉黄酮类物质浓度在0.005mg/mL开始对OH·-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并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浓度从0.001mg/mL起,对O·2自由基有清除作用,其作用也随浓度增加而加强.研究表明,玉米花粉黄酮类物质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