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3篇
  免费   764篇
  国内免费   1199篇
林业   1133篇
农学   762篇
基础科学   708篇
  1427篇
综合类   5789篇
农作物   796篇
水产渔业   558篇
畜牧兽医   2197篇
园艺   784篇
植物保护   652篇
  2024年   91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563篇
  2021年   604篇
  2020年   574篇
  2019年   542篇
  2018年   380篇
  2017年   572篇
  2016年   411篇
  2015年   577篇
  2014年   626篇
  2013年   755篇
  2012年   1028篇
  2011年   1058篇
  2010年   1014篇
  2009年   863篇
  2008年   985篇
  2007年   834篇
  2006年   710篇
  2005年   540篇
  2004年   353篇
  2003年   263篇
  2002年   279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24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72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9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专家系统在植保上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建  白小玲 《江西植保》2004,27(1):40-41,39
专家系统在植保上主要应用于病虫害诊断、预测预报、决策管理等领域。植保专家的特点是应用范围广、实用性增强、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应用、有向综合性系统发展的趋势。文中还对植保专家系统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2.
为提高当归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田间抽样的准确度,用7种聚集指标判断了当归茎线虫病的田间分布型.结果表明,当归茎线虫病在田间呈聚集分布,其中奈曼分布(核心分布)的适合率为100%,嵌纹分布(负二项分布)的适合率为77.8%.理论抽样数量约820株.4种抽样方法差异均不显著,在保证抽样数量合理的情况下,4种方法均可采用.  相似文献   
53.
SUN Fen-yong  PAN Qiu-hui  HONG An 《园艺学报》2004,20(12):2316-2319
AIM: To further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PKARⅠβ in the growth-promoting effects of shuang long Jiegu pill (SLJGP), a Chinese medicine, on cultured osteoblasts. METHODS: pcDNA- antiPKARⅠβ, a recombinant expressing the antisense sequence of PKARⅠβ, was constructed and transformed HFOB1.19 by lipofectin. MTT was undertaken to assess the cell growth with the treatment of high dosage of SLJGP containing serum. RESULTS: Antisense gene blocked the growth-promoting effects of SLJGP containing serum on HFOB1.19. CONCLUSION: The function of SLJGP is closely related to cAMP-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A.  相似文献   
54.
通过 PCR技术 ,以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RB1B株基因组 DNA为模板 ,扩增了包括 pp38基因及其启动子 -增强子和终止子在内的 2 2 0 0 bp的核酸片段。将该片段用 Sac 和 Sph 酶定向克隆到 p U C18质粒中 ,构建成重组质粒 ;将重组质粒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 ,用小鼠抗大肠杆菌表达的 pp38血清作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验证 pp38基因的表达。结果 ,在转染的细胞浆中看到了绿色的荧光 ,证实了该启动子的单向启动活性  相似文献   
55.
参考GeneBank发表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国际标准强毒株GA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一对引物,分别以RBIB,814,GD2(广东分离株),J-1-E(北京分离株),Md11,Md5,CV1988等不同毒株的MDV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得了预期大小的PCR产物。该产物经pGEM-T-easy克隆后测序,将所得序列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不同毒株间pp38基因的启动子和增强子序列间有缺失突变,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5.9%,其中大多数的突变发生在MDV复制的原点附近。  相似文献   
56.
利用体外发酵法研究了4种粗精比(10∶0、8∶2、6∶4和4∶6)底物对山羊瘤胃细菌产量、15NH3-N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混合培养液的pH值与氨态氮浓度在8h内急剧下降,而后至24h呈缓慢下降;经24h培养的细菌产量在8∶2、6∶4和4∶6组中差异不显著(P>0.05),但都极显著地高于10∶0组(P<0.01);细菌体15N丰度以8∶2及4∶6组较高,显著高于10∶0和6∶4组(P<0.05);细菌体15N富集量以8∶2组最高,底物547.43μg15N中有120.44μg被细菌体富集,显著高于10∶0组(P<0.05),但6∶4、4∶6组与10∶0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细菌赖氨酸的相对百分组成随精饲料比例的增加而显著增加,胱氨酸在粗饲料组(10∶0)显著高于其它组,但各精饲料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组氨酸以8∶2组为最高,显著高于10∶0组,但与其它精饲料添加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57.
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多级质谱(LC/MSn) 同时快速、准确测定蜂蜜中呋喃西林、呋喃唑酮、呋喃它酮和呋喃妥英4种硝基呋喃类抗生素代谢物。硝基呋喃类代谢物在酸性条件下经过邻硝基苯甲醛衍生化, 液相萃取后经色谱分离, 利用二级质谱进行定性和定量。加标样品平均回收率达到64% ~79%, 定量下限(LOQ) 为0 1~1μg·kg-1, 检测限(LOD) 达到0 05~0 5μg·kg-1。该方法测定结果满足欧盟(EU)对进口动物源性食品中硝基呋喃类抗生素的残留要求。  相似文献   
58.
基于研究区多年降水特征,设置高频低量、中频中量和低频高量3种降水格局,采用凋落物分解袋法,对科尔沁沙地3种常见一年生草本植物一个生长季地上和地下凋落物分解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降水格局和凋落物埋深均是影响分解率的关键因素。其中地表凋落物的分解率显著低于地下凋落物,随埋深增加地下凋落物的分解率有增加的趋势,10~20 cm层狗尾草地下凋落物分解率显著高于0~10 cm层(P<0.01)。低频高量降水状况下地上凋落物的分解率显著降低(P<0.01)。降水格局与凋落物埋深存在显著的耦合关系(F=3.60, P=0.008),随土壤深度增加,降水格局对凋落物分解率的影响减少,且物种间存在差异性,不同降水格局下狗尾草和黄蒿地上凋落物和0~10 cm埋深地下凋落物分解率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而尖头叶藜仅地上凋落物在不同降水格局下的分解率表现出显著差异性(F=48.42, P<0.001)。  相似文献   
59.
草原灌丛化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也是生态学、畜牧学研究的热点问题。紧扣草原灌丛化过程、发生机理及其生态学后效等关键问题,介绍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灌木入侵途径包括有意识引进入侵和自然入侵2类,入侵过程分为传播到达、定居建群和扩散入侵3个阶段。放牧、火烧、温室气体增加,干旱以及降水格局改变等均可导致草本向木本的转化,且机制复杂,主要有影响草本,木本植物盖度、水分利用效率、化感作用等。木本植物入侵打破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表现出沃岛效应,影响动植物的分布以及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服务。阐明草原“草本-木本”群落演替机制,可为我国研究草原灌丛化和管理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60.
为了研究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广河羊羔肉品质的影响,在广河县羔羊肉生产区,选择不同精粗比饲喂的6月龄健康陶寒杂交(陶赛特羊♂×小尾寒羊♀)断奶去势公羔各3只进行屠宰,取股二头肌、背最长肌、肱二头肌3个部位肌肉和肾周脂肪、皮下脂肪、尾部脂肪3个部位脂肪,用气象色谱法分析其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结果表明,在所有组织中均检测出38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17种,不饱和脂肪酸21种。脂肪组织中饲喂低精粗比日粮的亚油酸(C18∶2n6c)、α-亚麻酸(C18∶3n3)、饱和脂肪酸(SFA)、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及其与饱和脂肪酸比值(P/S)、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和n6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均显著高于饲喂高精粗比日粮(P<0.05);饲喂低精粗比日粮的所有组织中花生四烯酸(C20∶4)的含量显著高于饲喂高精粗比日粮(P<0.05);与饲喂高精粗比日粮的羊羔肉相比,饲喂低精粗比日粮既节省了生产成本又明显改善和提高了羊羔肉中脂肪酸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