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27篇
林业   45篇
农学   51篇
基础科学   53篇
  132篇
综合类   909篇
农作物   114篇
水产渔业   46篇
畜牧兽医   238篇
园艺   138篇
植物保护   3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24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89篇
  2011年   183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7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从化感作用角度筛选适宜与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mb.)Breit]进行轮间作的农作物,为建立合理的半夏轮间作体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水提法制备半夏地上部和地下部提取液,每种提取液设5个浓度梯度[0(CK)、0.025、0.050、0.100和0.200 g/mL],研究半夏不同部位浸提液对3种主要经济作物玉米(Zea mays Linn.sp.)、萝卜(Raphanus sativus L.)和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的化感效应.[结果]低浓度(0.025 g/mL)半夏提取液对3种农作物的生长整体表现为轻微促进作用.高浓度(0.200 g/mL)的半夏提取液对3种农作物均表现出较强的化感抑制作用,主要表现为幼苗生长受到抑制,叶片中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受阻;光合色素比例调整,整体表现为叶绿素a/b上升和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比值下降;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升高.3种农作物对半夏化感作用的敏感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萝卜>白菜>玉米.[结论]半夏的化感物质主要集中于地下部块茎中,其化感作用会影响受体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及抗氧化系统稳定性;3种农作物中玉米最适合与半夏进行轮间作.  相似文献   
102.
施肥方式和氮肥运筹对寒地水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目前黑龙江地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中存在施肥量偏高,偏施氮肥,且惯于表施和全层施肥,肥料的淋溶、挥发及排水损失较多等现状,提出一种寒地水稻点状施肥方式,比较了点状施肥、全层施肥和侧深施肥的产量、品质差异及其与氮肥运筹的互作效应,为寒地水稻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盒栽试验,以垦粳8为材料,常规施氮条件下,设置施肥方式3水平(A1全层施肥,A2侧深施肥,A3点状施肥),氮肥运筹2水平(B1基蘖同施,B2基蘖分施),分析干物质积累量、叶片SPAD值、产量及其构成以及稻米主要品质性状。施肥方式下A3产量显著高于A1,增产8.13%;氮肥运筹下B1产量极显著高于B2,增产9.56%。A3和A2分蘖始期、最高分蘖期叶片SPAD值,分蘖期叶面积,齐穗期高效叶面积、总叶面积极显著高于A1,增幅分别为3.88%~7.80%、3.54%~4.35%,15.85%~31.07%,7.87%~13.24%、8.09%~13.47%;A2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A1,增幅为6.39%;氮肥运筹下B1齐穗期高效叶面积、总叶面积显著或极显著高于B2,增幅分别为6.57%~6.71%,分蘖期、齐穗期、成熟期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B1极显著高于B2,增幅分别为10.13%、10.52%、8.51%。A3蛋白质含量最低,其食味值最佳,但加工、外观品质变劣;氮肥运筹下香气、光泽、味道、口感及食味值B1极显著高于B2,增幅分别为0.81%、3.46%、1.61%、3.21%、1.65%。施肥方式和氮肥运筹二因素互作的蛋白质含量效应分析以侧深施肥、基蘖同施处理最低。施肥方式和氮肥运筹下对寒地水稻产量、品质的效应分析,侧深施肥和点状施肥产量均优于全层施肥,氮肥运筹下基蘖同施优于基蘖分施,其中以侧深施肥、基蘖同施处理可获得相对优质的最高产量。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设施蔬菜生产中过量施肥现象普遍存在,本研究针对设施番茄磷肥过量施用问题,定位研究减施磷肥对番茄产量、干物质量、养分吸收、分配及土壤速效磷状况的影响,旨在为设施栽培磷肥减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习惯施肥为对照 (CK),2015年设磷肥减量50% (P1)、磷肥减量70% (P2) 2个减磷处理,2016年增设不施磷 (P0) 处理,共3个减磷处理。2016年在膨果期、盛果期采集植株样品,测定根、茎、叶、果干重,及各器官氮、磷、钾养分含量;在定植前、盛果期和拉秧期采集0—60 cm土层土壤样品,测定土壤速效磷含量。【结果】在基础速效磷含量较高 (约220 mg/kg) 的土壤,连续两年减磷70%或一年不施磷肥不影响番茄产量,2015年和2016年番茄产量分别为53.9~55.1 t/hm2和50.2~52.7 t/hm2。各减磷施肥处理与CK相比,均显著提高盛果期果实干物质量和N、P、K养分分配率,降低叶片干物质量、干物质分配率和N、P、K养分分配率。膨果期番茄植株62.8%~65.7%干物质分配于叶片,植株氮、磷、钾携出量分别为83.2~89.9 kg/hm2、10.3~11.1 kg/hm2、75.0~85.9 kg/hm2,此时番茄叶片和茎杆是养分的主要累积部位,茎叶氮、磷、钾分配率之和分别为84.4%~86.4%、79.4%~83.4%、76.9%~82.3%,番茄氮、磷、钾吸收比例为1∶0.12∶0.84~0.96。盛果期43.0%~44.6%和37.0%~44.6%的干物质分配于果实和叶片,此时番茄果实和叶片为养分主要累积部位,果实和叶片氮、磷、钾分配率之和分别为84.6%~86.7%、78.5%~82.7%、81.4%~83.9%,植株氮、磷、钾携出量分别为197~226 kg/hm2、33~37 kg/hm2、200~247 kg/hm2。CK处理番茄叶片、果实全钾含量及钾吸收量显著高于减磷处理,可见减施磷肥可降低番茄对钾素的奢侈吸收。经过两年的减磷处理,表层土壤速效磷累积量显著降低,但各处理土壤剖面出现磷素向下迁移,膨果期0—20 cm土层土壤速效磷含量较种植前减少27.0~60.9 mg/kg,20—60 cm土壤速效磷增量在11.8~50.1 mg/kg,减磷处理显著降低20—60 cm土壤速效磷增加量。【结论】在基础磷素含量较高的土壤上,较农民习惯施磷连续两年减少70%的磷肥用量没有影响番茄产量,降低番茄对钾素的奢侈吸收,减缓土壤速效磷累积。两年连续减施磷肥的土壤速效磷含量仍处于较高水平,可见该研究区域设施蔬菜生产减磷潜力仍较大。  相似文献   
104.
诱导幼羔卵泡发育及体外胚胎生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羔羊年龄、运输应激和重复超排对幼羔所获卵母细胞数量的影响,胚胎发育液中添加EDTA对幼羔体外胚胎发育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6~8周龄组幼羔超排的只均获卵数和可用卵数(60.8枚和58.2枚)显著高于12~14周龄组(27.3枚和26.0枚)(P<0.05);运输应激不影响幼羔超排所获卵母细胞数量(P>0.05),但重复幼羔超排会显著降低所获卵母细胞数量(P<0.05)。在胚胎发育液中加入10μmol EDTA可显著提高幼羔体外早期胚胎的发育能力(P<0.05),并且将部分体外胚胎移植后成功产下健康后代。  相似文献   
105.
农业信息化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手段。本文阐述了我国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加快农业信息化、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6.
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变化可以用来指示环境压力的变化。近年来,研究植物形态、分布格局等对水淹的响应较多,但对植物中氨基酸代谢机制的研究较少。综述水淹下植物中氨基酸代谢的变化,主要包括植物组织中游离氨基酸GABA、Glu在水淹胁迫下的响应,以及植物中其他游离氨基酸的响应情况,提出以后研究应关注复合压力胁迫下植物中游离氨基酸的响应。  相似文献   
107.
依据《山东统计年鉴》(1981—2012)中的相关统计数据,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山东省生猪生产格局变化的历史进程;在理论分析生猪生产格局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山东省生猪生产格局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82年以来山东省生猪生产格局经历了从"√"型格局到"⌒"状格局再到"·—S"格局的变化过程;上一年生猪生产格局指数、消费者市场潜力、政策扶持和畜牧业比较优势对生猪生产格局变化有显著正影响,非农就业机会有显著负影响,且上一年生猪生产格局指数的影响程度明显高于其余4个因素。  相似文献   
108.
109.
采用PCR方法扩增弓形虫GRA3基因,将扩增产物与pMD18-T Simple载体连接,重组质粒经PCR、双酶切鉴定后测序;构建pGEX-4T-1/GRA3表达载体,经IPTG诱导表达后,进行SDS-PAGE、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克隆的GRA3基因片段长687bp,含有1个669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22个氨基酸,与GenBank中UK株(AF414079)的同源性为99.8%;表达的融合蛋白为50Ku,能被弓形虫阳性血清识别;表明该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10.
分子佐剂C3d增强猪流感病毒HA-DNA疫苗免疫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分子佐剂C3d对猪流感病毒HA-DNA疫苗免疫原性的影响,本研究构建了3种表达不同形式HA的重组质粒,分别为:表达分泌型HA的质粒p-sHA、表达全长HA的质粒P-tmHA和融合表达3拷贝鼠C3d与HA的质粒P-sHA/mC3d3.3种质粒与空载体pCAGGS分别免疫BALB/c小鼠后,采用ELISA和HI试验检测抗体水平.结果显示,免疫后第8周,P-sHA组与P-tmHA组的抗体水平没有明显差别,而P-sHA/mC3d3免疫组的抗体水平显著高于这两组,说明分子佐剂C3d增强了抗体应答水平.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及细胞因子检测实验结果显示,免疫后第8周,P-tmHA诱导了更强的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和更高水平的IFN-,而p-sHA/mC3d3诱导了更高水平的IL-4,说明HA表达形式的变化影响了免疫反应的类型,C3d与HA融合后通过诱导IL-4的产生而使免疫反应倾向于Th2型.总之,本研究证实3拷贝分子佐剂C3d与分泌型HA融合后显著提高了DNA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这提示质粒P-sHA/mC3d3免疫可能对接种动物提供高水平的保护,有希望成为抗猪流感病毒的候选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