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55篇
  免费   546篇
  国内免费   872篇
林业   1063篇
农学   1233篇
基础科学   640篇
  1378篇
综合类   3010篇
农作物   476篇
水产渔业   384篇
畜牧兽医   1315篇
园艺   393篇
植物保护   681篇
  2024年   47篇
  2023年   146篇
  2022年   373篇
  2021年   435篇
  2020年   441篇
  2019年   405篇
  2018年   264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447篇
  2014年   409篇
  2013年   505篇
  2012年   657篇
  2011年   691篇
  2010年   574篇
  2009年   512篇
  2008年   490篇
  2007年   568篇
  2006年   395篇
  2005年   394篇
  2004年   182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22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208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37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83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86篇
  1991年   65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63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71.
以日本晴(Wt)和光敏色素A、B的突变体(phyA,phyB)3个水稻(Oryza stiva L.)粳稻品种为试材,检测其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叶片组织的叶绿素含量,并采用半定量RT-PCR和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水稻MAPK基因OsMPK14在叶片中的表达特性。结果表明,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光敏色素A和B的突变叶片叶绿素含量呈下降趋势;表达模式分析显示,OsMPK14基因在3个水稻品种的叶片中具有不同水平的表达,在Wt和phyA植株叶片中的表达呈现出波动性,而在phyB中随着生长进程的延续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2.
引种条件下八种新疆野生蔷薇种子自然萌发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逢玉  杨帆  郭润华 《北方园艺》2017,(13):108-112
以引种条件下8种新疆野生蔷薇种子为试材,采用低温层积处理和打磨种子的方法,研究了种皮厚度和低温层积处理对新疆野生蔷薇种子的影响。结果表明:种皮厚度为0.408~0.665mm,发芽率均超过50%的由高到低依次是弯刺蔷薇、疏花蔷薇、伊犁蔷薇和宽刺蔷薇,发芽率分别为87.17%、72.17%、75.44%和68.97%,与这4种蔷薇种子种皮打磨处理相比,无明显差异。而蔷薇种子种皮厚度0.665mm,正常种皮厚度下,尖刺蔷薇、刺蔷薇、大果蔷薇和大花密刺蔷薇发芽率均较低,其中大花密刺蔷薇的发芽率为0.00%,与种皮打磨处理相比,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这4种蔷薇种子的发芽率。弯刺蔷薇、伊犁蔷薇、疏花蔷薇和宽刺蔷薇种子发芽高峰基本集中于将种子进行低温层积处理后7~9d。  相似文献   
73.
以翅果油树试管苗为试材,研究了影响其生根的一些因子.结果表明:单独使用IBA和NAA时,IBA含量为1.5mg·1-1时的生根率为52%,NAA含量为0.5 mg.1-1时的生根率为48%,当IBA和NAA配合使用时,有一定的增效作用,生根率可达56%,最佳浓度配比为IBA1.0+NAA0.05.以蔗糖浓度在25~30 g·1-1时,生根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74.
饮料工艺学是高校食品类专业的主干专业特色课程,是食品工艺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主要分析了饮料工艺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方式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改革探讨。通过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善和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从而达到提高饮料工艺学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75.
硒肥与钝化材料组配对土壤Cd钝化及稻米Cd消减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不同硒肥施用方式联合钝化材料对土壤镉钝化和稻米镉消减的效果,采用盆栽试验的方式,选用亚硒酸钠作为硒肥,钙镁磷肥和硅藻土作为钝化材料,设置基施硒肥+钙镁磷肥+硅藻土和叶面喷施硒肥+钙镁磷肥+硅藻土2种方式,研究其不同用量对镉污染酸性稻田土壤修复与安全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用量的增加,稻米产量增加,基施硒肥产量略高于叶面喷施硒肥,产量差为 2.115 g/pot,与对照(CK)相比,基施0.28%钙镁磷肥+0.12%硅藻土+0.004‰硒(T3)能够提高1.68倍的稻米产量;随着施用量的增加,pH升高,有效Cd降低,有机质与CEC变化不大;基施硒肥与叶面喷施硒肥处理对土壤pH、有机质与CEC差异不显著,但基施硒肥处理有效Cd含量略低于叶面喷施硒肥处理,T3对土壤Cd的钝化效果最佳;随着基施硒肥用量的增加,稻米Cd含量降低,随着叶面喷施硒肥用量的增加,稻米Cd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基施硒肥处理对稻米Cd的消减程度强于叶面喷施硒肥处理,相差 0.021 mg/kg,与对照(CK)相比,T3处理稻米Cd降低0.063 mg/kg。可见,硒对调控稻米镉累积具有重要作用,且基施硒肥强于叶面喷施。综上所述,基施0.28%钙镁磷肥+0.12%硅藻土+0.004‰硒对土壤Cd钝化与稻米Cd消减的效果最佳,值得在镉污染稻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6.
针对传统化学及人工分离椰壳纤维生产效率低、污染严重、纤维损伤率高、劳动强度大等弊端,设计出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椰壳纤维分离机械。该机械具有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单、实用性强等特点。椰壳纤维分离机械的研究不仅填补了我国机械分离椰壳的空白,同时也对椰子产业规模化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7.
介绍了6S管理的内涵、实施方案,以及引入6S管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针对当地个体食品生产者生产馒头的现状,引入6S管理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8.
本研究旨在探究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干奶期长度(DPL)的变化规律及其变异对奶牛各项生产性能的影响,包括产奶性能、繁殖性能、初乳品质和乳房健康。收集了北京地区34个牧场出生于2009—2018年136 231头中国荷斯坦牛的干奶日期、生产性能记录、繁殖性能记录等。通过整理试验牛群的干奶记录,揭示了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1胎和2胎DPL的群体规律,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胎次、产犊季节、场-产犊年和初产月龄对DPL的影响;此外,利用固定模型分析了DPL的变异对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首末次配种间隔(interval from first to last insemination,IFL)、产犊至首次配种间隔(interval from calving to first insemination,ICF)和初乳品质的影响,利用Logistic回归过程分析了DPL的变异对首次配种受胎率(conception rate of first insemination,CR)、首次配种56 d不返情率(56-days non-return rate of first insemination,NRR56)、难产率和乳房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地区中国荷斯坦牛DPL平均为58.81 d,胎次、产犊季节、场-产犊年和初产月龄均对DPL有显著影响(P<0.05)。DPL的变异对日产奶量、乳蛋白率、ICF、CR、NRR56、难产率和乳房健康有显著影响(P<0.05)。干奶期短的奶牛测定日平均乳蛋白率、CR和NRR56更高;DPL适中的奶牛测定日平均产奶量更高、乳房健康水平更好、ICF更短、难产率更低。本研究在国内利用大规模牛群数据揭示了中国荷斯坦牛DPL的群体规律,可为中国规模化奶牛场提升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家庭林场经营模式的优点,除了创新经营管理体制,解放农村生产力,调动广大林农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促进林农脱贫致富外,还在于该模式内涵丰富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能够将生态文明价值观在代际间传递延续,指导生产实践,保护生态环境,实现永续发展,这对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具有重大的现实作用和深远的影响意义。本研究在阐明家庭林场内涵丰富的生态文明价值理念的基础上,阐释了发展家庭林场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并针对目前家庭林场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0.
吉林莫莫格白鹤春季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鹤属大型涉禽,仅分布于亚洲地区,其东亚种群数量为3 750只左右;由于环境变迁,种群数量越来越少,已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阐明在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环境中白鹤春季的活动规律以及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于2010年4月15日~5月13日,在吉林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鹤春季迁徙期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白鹤的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依次为:觅食占64.34%、静栖占4.42%、警戒占13.92%、游走占4.57%、理羽占11.51%、其他(包括打斗、飞行、呜叫等情况)占2.56%。成体与亚成体白鹤、雄鹤与雌鹤在行为和时间分配上有明显差异,在觅食时间上雌鹤高出雄鹤10%左右,雄鹤的警戒时间高于雌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