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69篇
  免费   499篇
  国内免费   750篇
林业   661篇
农学   356篇
基础科学   322篇
  745篇
综合类   4109篇
农作物   640篇
水产渔业   386篇
畜牧兽医   1571篇
园艺   710篇
植物保护   318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366篇
  2021年   383篇
  2020年   304篇
  2019年   321篇
  2018年   210篇
  2017年   435篇
  2016年   249篇
  2015年   429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557篇
  2012年   780篇
  2011年   779篇
  2010年   713篇
  2009年   678篇
  2008年   657篇
  2007年   616篇
  2006年   459篇
  2005年   326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69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51.
耐药性木霉T2菌株的筛选、紫外诱变与药剂驯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对杀菌剂有抗药性的菌株,首先测定了深绿木霉T2菌株对6种常用杀菌剂的抗性,选择出了最敏感的杀菌剂-速克灵。同时通过紫外光照射挑选出突变菌株,并在不同浓度的速可灵(50~800 μg/mL)培养基上驯化,最后得到了4株对速克灵抗药性较强的菌株:T2-1,T2-2,T2-5和T2-6。10次转化、菌落生长速度测定、产孢数量的测定和对灰葡萄孢菌的拮抗作用测定结果表明,此4个菌株生物学特性稳定,其中T2-6菌株显著优于其他3株。  相似文献   
952.
通过研究不同多花黑麦草品种耐盐能力的差异及其与饲草产量和品质的相关关系,为选择耐盐和饲草品质优良的多花黑麦草品种提供依据,在江苏沿海滩涂地区种植7个多花黑麦草品种(Wasehope, WasehopeⅢ, Sachiaoba, Musashi, Nioudachi, Shiwasuaoba 和苏牧1号),分别测定苗期、拔节期和抽穗期植株地下和地上部分的Na+、K+和Ca2+含量,并计算K+/Na+和Ca2+/Na+,同时测定不同品种的出苗率及拔节期和抽穗期的饲草产量,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有机物体外消化率(IVOMD)等指标,并对品种的耐盐能力和饲草产量、饲用品质相关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Nioudachi、苏牧1号、Wasehope不同生育时期地上部分的Na+较低,K+和K+/Na+较高,表现出较强的耐盐性,而WasehopeⅢ的耐盐能力较差;Nioudachi、苏牧1号、Wasehope拔节期和抽穗期的饲草产量高于其他品种,且WSC含量和IVOMD较高,NDF和ADF等细胞壁物质含量较低,饲用品质较优,与其耐盐能力较为一致;多花黑麦草的耐盐能力与盐土条件下的产量和饲用品质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953.
试验旨在研究肉鸡日粮中添加枯草芽孢杆菌B7对其生长性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将200只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肉雏鸡随机分成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Ⅰ、Ⅱ、Ⅲ、Ⅳ组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105、5×105、8×105和1×106 CFU/g枯草芽孢杆菌B7。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①在整个试验阶段,除29~35日龄外,试验Ⅱ组肉鸡的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料重比均低于对照组;36~42日龄时,与对照组相比,试验Ⅱ组肉鸡的日增重显著提高了10.25%(P<0.05),料重比显著降低了14.83%(P<0.05)。②28日龄时,试验Ⅱ组脾脏指数高于对照组31.96%,差异显著(P<0.05);除14和28日龄外,试验Ⅱ组法氏囊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Ⅱ组新城疫抗体效价处于较高水平,28和35日龄时,试验Ⅱ组新城疫抗体效价分别高于对照组16.04%和18.09%,差异显著(P<0.05);21、35和42日龄时,试验Ⅱ组血清中IgG含量分别高于对照组81.94%、46.67%和15.63%,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知,添加5×105 CFU/g枯草芽孢杆菌B7能够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增强肉鸡的免疫功能,综合比较,试验Ⅱ组的5×105 CFU/g为枯草芽孢杆菌B7的最佳添加量。  相似文献   
954.
包衣技术在饲料添加剂中的应用前景广泛,在提高产品稳定性,掩盖不良气味,控制产品在消化道中的释放和提高生物利用度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对薄膜包衣技术在畜牧业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55.
为了测定H1N1亚型猪流感病毒(swine influenza virus,SIV)对小鼠的致病性,本试验对A/swine/Guangdong/2/2012(H1N1)株SIV HA基因进行克隆及遗传分析,并将SIV尿囊液经鼻腔感染6周龄BALB/c小鼠,观察感染后小鼠的一般状况、器官系数和组织病理学变化,在病毒感染后第1、3和7天使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小鼠肺脏、脾脏、脑组织中7种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量,研究其对小鼠的致病特性。结果显示,该病毒属于经典SIV,病毒经鼻腔感染后可引起小鼠活动减少、采食量降低,但无咳嗽和死亡;病理组织学变化为肺间隔较正常组织明显增厚,毛细血管明显扩张充血,周围肺泡腔呈代偿性肺气肿;小鼠肺脏、脾脏组织样本中IFN-α、IFN-β、IP-10、IL-1β、TNF-α、IRF-3和IL-10 mRNA含量在感染后第3天均显著升高(P<0.05),而脑组织样本中IL-1β和IL-10在小鼠攻毒后第3和7天均显著上调(P<0.05)。  相似文献   
95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畜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由量转化为质,肉品质的评定及如何调控已成为当前营养学者研究的热点。文章综述了肉品质的评定指标,介绍了影响肉风味的因素,同时,从遗传和日粮两个方面讨论了影响肉品质的因素,为进一步改善肉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7.
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为利用外源动物、植物、微生物基因培育优良转基因水稻品种提供了新的途径。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格外关注,转基因水稻的食用安全性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作者简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转基因水稻研究现状与安全性评价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58.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生物酶和代谢产物测定,研究了氨氮急性胁迫对红螯光壳螯虾幼虾代谢及免疫系统的毒性影响及其毒后恢复情况。实验首先进行3 d的氨氮胁迫,取样后剩余虾移入曝气自来水进行7 d的毒后恢复实验。结果表明,3 d氨氮胁迫后,肌肉ACP、AKP、SOD活性表达均受到显著影响,随着氨氮浓度的升高酶活性分别降低,最高浓度组(16 mg/L)降低为对照组的76%、68%和62%。线粒体MnSOD、胞外Cu/ZnSOD的mRNA表达量也随着氨氮浓度增加而下降,最高浓度组降低至对照组的69%和68%。CAT、GPX活性以及GPX和GST的mRNA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肝胰腺中可溶性蛋白和甘油三酯含量随着氨氮浓度升高而降低,最高浓度组分别降低至对照组的72%和59%,AST活性在12 mg/L浓度组显著升高至对照组的134%。7 d恢复期过后,ACP和AKP活性以及各代谢指标恢复到正常水平;而SOD和GPX活性高于对照组。各抗氧化基因的表达量都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实验表明,高浓度氨氮胁迫能抑制部分免疫相关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对免疫系统造成损害。氨氮胁迫下,红螯光壳螯虾动员蛋白质和脂肪来供能应对胁迫。7 d的恢复时间不足以让红螯光壳螯虾从胁迫中完全恢复,其肌肉仍处于轻度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959.
为了解缘管浒苔生殖过程的特点与规律,通过在不同生态因子条件下单株培养缘管浒苔,计算出缘管浒苔生殖细胞放散后的排空率,探讨不同的生态因子对缘管浒苔生殖细胞放散过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缘管浒苔生殖细胞放散的最适环境因子组合为温度18℃、光强7 000lx、盐度33‰。在此条件下,生殖细胞放散速率达到最大。18℃最利于缘管浒苔生殖细胞的放散,随着温度的升高放散量减小,到27℃时几乎不放散。而17‰、25‰、33‰三个梯度的盐度处理和3 000lx、5 000lx、7 000lx三个梯度的光强处理对于缘管浒苔生殖细胞放散并无显著影响。总体而言,温度对于缘管浒苔生殖细胞放散的影响最显著,盐度居第二位,温度与盐度的交互作用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960.
中华绒螯蟹性腺香气品质评价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采自阳澄湖的特级、1级、2级的雄性及雌性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性腺中的香气成分进行了鉴定并以内标法对其定量。6种中华绒螯蟹样本中共检测到8类58种挥发物,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标准化后的8类香气成分的浓度值进行分析,以主成分综合得分作为评价依据得到:特级和1级雌蟹性腺的香气品质最好,且呋喃类、醇类、芳香类、醛类4类成分对其贡献显著,是表征"高品质风味"的特征性香气成分;将性别因素统一考虑后,中华绒螯蟹等级越高,性腺香气品质越好;相同等级条件下,雌蟹性腺香气评分高于雄蟹。结果证实,主成分分析法可用于建立不同中华绒螯蟹性腺香气品质的评价模型。本研究旨在为深入探讨如何改善中华绒螯蟹的风味特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