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78篇
  免费   505篇
  国内免费   760篇
林业   649篇
农学   389篇
基础科学   335篇
  751篇
综合类   3968篇
农作物   646篇
水产渔业   372篇
畜牧兽医   1505篇
园艺   678篇
植物保护   35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62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401篇
  2020年   325篇
  2019年   334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430篇
  2016年   250篇
  2015年   433篇
  2014年   424篇
  2013年   552篇
  2012年   754篇
  2011年   735篇
  2010年   669篇
  2009年   651篇
  2008年   604篇
  2007年   575篇
  2006年   434篇
  2005年   308篇
  2004年   190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58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4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现有产业化应用的温室穴盘苗移栽机大都为三坐标龙门架式结构,其体积庞大、惯性大、相对刚度低、移栽速度低、柔性作业能力差,无法满足高速剔苗、高速补苗作业要求。针对这些问题设计了一种并联式三平移移栽机器人,阐述了并联移栽机器人主体结构和为其配套设计的5种末端执行器,并统计了这些末端执行器的质量;在ADAMS中建立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选定一条最长对角线轨迹进行仿真;比较了刚性模型理论轨迹与柔性模型实际轨迹的误差,并分析了因动平台质量变化引起的误差变化情况,发现移栽轨迹末段存在振荡问题;最后通过物理样机进行定位精度试验,样机经误差补偿后,平均误差由7.611 mm降低到1.208 mm,其中大部分误差为系统误差。运动试验发现,机构运行平均速度为2 m/s、加速度峰值为20 m/s~2时,满足精度要求;但机构在平均速度3 m/s、加速度峰值30 m/s~2时,误差会扩大,需要进一步改善关节径向支撑力。  相似文献   
992.
重庆市 4484 例孕前检查妇女 TORCH 感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重庆市孕前检查妇女TORCH感染状况及流行特点,为本地区妇女孕前保健提供依据,加强一级预防,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2月共4 484例重庆市渝中区符合国家免费孕前检查的妇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弓形虫的IgM和IgG,并分析总体感染状况、不同年龄组感染状况、季节差异及不同年份的感染状况.结果巨细胞病毒(CMV)、风疹病毒(RV)、弓形虫(TOX)的IgG阳性率依次为90.1%,92.7%,4.68%;IgM阳性率依次为0.49%,0.65%,0.02%.不同季节相比,秋季更容易发生CMV和RV急性感染,与其他3季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OX-IgG抗体在春季检测值明显高于其他3季.不同年龄组相比,CMV,RV的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均无明显差异;20~24岁组和≥35岁组的TOX-IgG抗体分别为7.23%,6.41%,较25~29岁组和30~34岁组的4.28%和4.7%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份相比,2013年CMV,RV,TOX的IgM抗体最高,随之逐年降低,IgG抗体逐年增高.结论重庆市育龄期妇女存在一定比例的CMV,RV,TOX感染,建议备孕妇女行孕前检查时,筛查CMV,RV,TOX,有利于指导其合适的妊娠时间.受孕时间尽量避开秋季,减少因TORCH感染导致的不良妊娠结局.国家启动免费孕前检查以来,TORCH感染逐年下降,表明健康宣教能有效减少TORCH感染.  相似文献   
993.
为研制食品中总铬质量浓度检测间接竞争ELISA(icELISA)试剂盒(Cr-Kit)。利用蛋白质连接技术合成免疫原Cr~(3+)-iEDTA-BSA,紫外扫描(UV)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进行鉴定;用Cr~(3+)-iEDTA-BSA免疫BALB/c小鼠,细胞融合技术筛选抗Cr~(3+)-EDTA mAb细胞株,体内诱生腹水法制备Cr~(3+)-EDTA mAb,并对其特性进行分析;应用Cr~(3+)-EDTA mAb研制Cr-Kit,测定其性能并进行初步应用。结果表明,免疫原制备成功,Cr~(3+)-iEDTA-BSA中Cr~(3+)和BSA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40.8mg/L和5.81g/L;筛选出2A3C11、2A3D9、2A11G5共3株杂交瘤细胞株,其中2A11G5最好,经6次传代分泌抗体稳定,亲和常数(Ka)为2.69×109 L/mol,与其他重金属离子无交叉反应;Cr-Kit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1.0~264μg/L,检测限为1.0μg/L,IC50为8.37μg/L,河水样、大米样、面粉样和猪肉样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101.7%、96.47%、95.8%和84.3%,Cr-Kit与国标(GB5009.123-2014)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的符合率为100%。本研究成功研制了Cr-Kit,可满足食品总铬残留的检测要求。  相似文献   
994.
黑龙江省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灌浆脱水及产量品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灌浆脱水及产量品质特性,为黑龙江省选择熟期适宜的玉米品种提供参考,选用晚熟品种(‘先玉335’和‘鑫鑫2号’)、中晚熟品种(‘绥玉23’和‘吉单27’)作为试验材料,在哈尔滨地区(第一积温带)展开试验,对其籽粒灌浆速率、含水量、脱水速率、产量及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熟期的品种籽粒灌浆特性不同,中晚熟品种‘绥玉23’和‘吉单27’灌浆启动快、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早于晚熟品种‘先玉335’和‘鑫鑫2号’。各品种的脱水特征亦有不同,相比‘先玉335’‘鑫鑫2号’2个品种,‘绥玉23’‘吉单27’前期脱水速率更大,脱水快,收获时含水量更低。中晚熟品种与晚熟品种产量差异不显著,品质差异显著,中晚熟品种籽粒体积质量和淀粉质量分数显著高于晚熟品种,品质相对更好。为保证玉米正常成熟,降低籽粒含水量,提高产量和品质,在哈尔滨地区种植中晚熟品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995.
通过对来自云南省1 183名村干部的问卷调查、访谈,了解到当前云南省村干部队伍在性别、年龄和学历结构等方面有所优化,带头致富能力有所提高,这为村干部治村理政职能的有效发挥提供了保障,但在队伍建设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村干部综合素质不高,致富带富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和社会管理能力有待提高,经济待遇偏低,后继乏人等;为此,针对不足提出完善选拔任用机制,选好配强村干部班子,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村干部的胜任力和推进大学生村官选拔机制等相关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996.
大肠埃希菌能够引起鸡大肠杆菌病,对养殖业危害巨大。检测阜新某鸡场分离的33株鸡源大肠埃希菌对6种临床常用的四环素类药物的敏感性,并对四环素耐药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土霉素和脱氧土霉素高度耐药;对四环素和多西环素中度耐药;对金霉素和强力霉素敏感。在33株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中检测出tetB、tetC、tetM、tetK、tetL 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未检出tetA基因,tetK检出率最高。  相似文献   
997.
为揭示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水分收支变化特征,利用涡度相关和微气象方法对青海省果洛州大武镇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年蒸散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并探讨了环境和生物因子对其影响。结果表明:年总蒸散量为481.9mm,年蒸散量约占年降水量的97%。生长季中日均蒸散量为2.3mm·d-1,而非生长季日均蒸散量仅为0.6mm·d-1。温度与蒸散量呈明显的指数关系;该区接收的太阳辐射较强,但净辐射占太阳辐射的比例相对较低(46%),在非冻土时期,蒸散量与净辐射呈线性关系;研究区降水量相对丰沛,与温度和净辐射相比,土壤含水量对蒸散的影响相对较小。本研究说明高寒草甸的退化加剧了生态系统的蒸散量,从而降低了生态系统涵养水分的能力,净辐射和温度是驱动三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生态系统蒸散最主要的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998.
为查明辽宁地区猪源大肠埃希菌氯霉素类耐药菌株主要耐药基因的流行及分布情况,为猪大肠埃希菌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25株氯霉素类耐药菌株进行cat1、cmlA基因检测,并对cat1和cmlA基因进行序列分析。通过对耐药基因的检测发现,cat1、cmlA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32%和84%,8株同时检出cat1和cmlA基因。因此,在辽宁地区cmlA基因在猪源大肠埃希菌耐药菌株中普遍存在,cmlA介导的泵出机制是辽宁地区氯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其次为cat1基因,与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的灭活有关。  相似文献   
999.
应用real-time PCR评价三种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更加精确有效地评估杀菌剂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效,本研究利用real-time PCR检测潜育阶段的分子病情指数(molecular disease index,M DI)并结合田间病情分析,对三种杀菌剂的防效进行评价。春季返青后在品种铭贤169和京0045试验小区的诱发中心接种小麦条锈菌夏孢子,待充分发病后将其铲除。设置播种前2%立克秀拌种,接种后21和28 d分别喷施25%阿米西达和30%苯甲-丙环唑1 500倍液三种处理。发病后调查不同处理的普遍率和严重度,计算病情指数和AUDPC。结果表明,阿米西达和苯甲-丙环唑对小麦条锈病具有良好的防效且能够明显抑制发病中心的扩展,而经立克秀拌种对该病害的防治效果和发病中心扩展的抑制作用均不理想。对京0045于发病中心接种后24和33 d采样,经双重real-time PCR定量检测,计算MDI。结果显示潜育检测获得的M DI与AUDPC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阿米西达和苯甲-丙环唑对潜育期小麦条锈菌的扩展具有明显的持续抑制作用,而立克秀拌种仅对小麦条锈菌潜伏初期的扩展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00.
正小麦黄花叶病于1927年在日本首次报道~([1]),其病原包括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和中国小麦花叶病毒(Chinese wheat mosaic virus,CWMV)。我国各省麦区在1980年以后陆续报道了其发生与危害,对小麦生长发育构成严重影响。WYMV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