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8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25篇
林业   243篇
农学   126篇
基础科学   124篇
  274篇
综合类   1139篇
农作物   112篇
水产渔业   114篇
畜牧兽医   489篇
园艺   144篇
植物保护   124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113篇
  2018年   65篇
  2017年   120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93篇
  2009年   195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55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响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分析退化生态系统中主要植被恢复类型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的影响,探讨敏感和可靠的微生物群落活性响应指标,揭示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植被恢复类型。结果表明,沙米荒地、白沙蒿、柠条、沙冬青和人工乔木林地土壤微生物量C,N,P和微生物商、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均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在土壤各层内,除上层人工乔木林地土壤微生物量N相对较高外,柠条恢复草地土壤微生物量C,N,P都相对较高,沙米荒地均较低;土壤微生物商没有明显的趋势;人工乔木林地蔗糖酶和柠条恢复草地脲酶活性相对较高,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沙米荒地的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以及白沙蒿草地碱性磷酸酶活性较低。方差分析(ANOVA)显示,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与土壤有机质、全氮以及微生物量C,N,P之间呈显著相关关系;主成分分析(PCA)表明,土壤微生物量N,C,P和蔗糖酶、土壤微生物商基本反映了研究区植被恢复中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的响应信息。不同植被恢复类型草地中土壤微生物群落活性的变化表明,柠条和人工乔木林是研究区域内适合当地生态条件的植被恢复类型。  相似文献   
72.
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草复合系统是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地区陡坡农林复合的主要模式之一。该文在综述黄土高原林草复合模式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对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优化配置与结构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适宜黄土半干旱区林草复合的造林树种为刺槐和油松,草种为以苜蓿为代表的豆科类优质牧草。并对目前晋西黄土区林分密度研究进行了分析,根据水量平衡原则确定了适宜于在黄土高原推广应用的林分合理密度计算公式。在对黄土高原林草复合研究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黄土高原林草复合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旨在为黄土高原退耕还林及水土保持人工林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3.
为明确茶园花蓟马种群数量与茶叶中生化物质的相关性,利用HPLC-ELSD法测定茶叶中生化物质的含量,再通过对茶园9种茶叶上花蓟马的数量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通径分析和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生化物质含量与花蓟马数量关系的密切程度,并进行综合比较与分析。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花蓟马种群数量与茶叶中糖类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儿茶素类呈显著负相关;通过通径分析得出,低聚原花青素类与花蓟马的通径系数绝对值最大,其次为糖类和儿茶素类,其中低聚原花青素和糖类的通径系数为正数,儿茶素类为负数;通过回归分析得出,糖类与儿茶素类仍然是与花蓟马数量相关性最显著的2类生化物质。因此,栽植时为了避免花蓟马危害,可以选择糖类含量低或者儿茶素类含量高的茶树种类。研究结果为花蓟马抗虫育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究红壤区不同母质发育水稻土团聚体稳定性的差异,为红壤区土壤资源的利用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择红壤区6种不同母质发育耕作层和犁底层水稻土,选择无水酒精、0.1 mol/L NaOH溶液、0.002%Na2CO3溶液和0.1 mol/L NaCl溶液作为分散液,以超纯水为对照,采用湿筛法测定水稳性团聚体量....  相似文献   
75.
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识别短板要素,确定最大承载规模,进行国土空间优化布局.运用加权求和模型进行晋中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并测算出短板要素约束下的承载规模,利用耦合多目标遗传算法和FLUS模型得到生态保护、粮食安全、经济增长和均衡发展4个情景下的土地利用类型数量结构和最优情景下的空间布局.结果表明,各类空间的本底资源...  相似文献   
76.
研究了枯草芽孢杆菌B1、B2的活菌液、代谢液对“黄河蜜”甜瓜采后黑斑病和粉霉病的抑制效果。离体条件下,B1、B2活菌液对黑斑病菌(A.alternata) 的抑制率分别达到100 %和94 %,而对粉霉病菌(T.roseum)的抑制率均达到100 %。离体条件下,B1、B2活菌液均能显著抑制“黄河蜜”甜瓜采后黑斑病和粉霉病的侵染和扩展。B1、B2代谢液显著抑制粉霉病的扩展,但对黑斑病的扩展无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77.
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模型的基础上,采用直接搜索法改进了自然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模型,该模型优于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模型,便于估算自然植被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充分发挥气候生产潜力,最大限度地提高植物的产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8.
桂林岩溶石山青冈栎种群的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取样凋查,对桂林岩溶石山青冈栎种群进行统计,绘制了其种群径级与高度级结构图和存活曲线,分析种群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青冈栎种群幼苗极多,但死亡率极高,因而表现出种群前期下降,后期趋于稳定的特点;青冈栎种群的存活曲线接近于Deevey Ⅱ型,表现出稳定型种群特征;青冈栎种群的自然生长更新良好,可通过自我调节能力保持种群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9.
阐述了人工引雷技术的原理,结合2008年夏季在大兴安岭松岭地区进行的人工引雷实验情况,具体介绍了利用火箭拖带细金属导线进行人工引雷的专门技术,包括场地布局、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部分试验结果。通过电场变化的同步测量和光学观测,揭示了人工引雷的放电特征与自然闪电有极大的相似性,提出了人工引雷技术在研究雷击效应和引燃林火机理方面的具体应用以及主动防御森林雷击火灾的潜力,探讨了近距离同步测量云地闪电回击电流、量化分析雷击火机理的物理模式。  相似文献   
80.
滇东南岩溶地区植被结构优化造林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岩溶地区采用墨西哥柏、川滇桤木、清香木、紫花苜蓿等16个树(草)种进行的12种配置模式试验表明:合理的乔灌草配置,有利于长短结合科学经营,前期牧草生长迅速,能很快覆盖地表,减少水土流失,并为牲畜提供大量的饲料,林木长大郁闭度增加后,牧草生长衰退,逐渐转向以经营林木为主。通过综合分析筛选出了适应性强、造林成活率高、生长旺盛、种间共生性良好的优化造林模式8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