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4篇
林业   41篇
农学   24篇
基础科学   33篇
  20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21篇
园艺   16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群居型与散居型东亚飞蝗飞行能力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室内对群居型和散居型的东亚飞蝗成虫连续悬吊飞行测试10h,结果表明:群居型东亚飞蝗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最远的累计飞行距离可达65km,累计飞行时间超过7h。不同日龄的成虫飞行能力有显著差异,羽化后4日龄成虫的飞翔能力较弱,以10日龄成虫的飞行能力最强;13日龄已具下降趋势。雌雄个体间飞翔能力无显著差异。散居型成虫不具备远距离飞行的能力,各日龄成虫累计飞行距离和飞行时间均极显著短于同日龄的群居型个体。  相似文献   
92.
本文简要描述了三甲氧苄胺嘧啶(TMP)在成年健康重挽马体内的动力学过程。用灵敏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了不同时间血药浓度。按二室模型的数学式算出单剂量给药的主要动力学参数如下:t1/2β为4.20±1.08(hr),A∪C为41.67±10.40(μg·hr/ml),Vc为0.82±0.05(L/kg),Vd为2.24±0.60(L/kg),ClB为0.38±0.07(ml/kg·hr)及Tcp(ther)为11.46±2.50(hr)。按单剂量给药有关参数算出多剂量给药参数如下:τ(给药间隔时间)为8hr,R(积累系数)为1.31,平均、最高与最低稳态浓度分别为5.21(μg/ml),13.59(μg/ml)与2.57(μg/ml),D_0~*(首次剂量)为19.65(mg/kg)。  相似文献   
93.
泰山蚜虫区系及其生态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118种泰山蚜虫的区系及其生态分布。从世界昆虫区系看,泰山蚜虫的古北区、古北区+东洋区种类颇丰富,分别是35和46种,占29.7%和39.0%;其余的跨区系种是37种,占31.3%。从中国昆虫区系看,分布在华北区、华北区+华中区、东北区+华北区+华中区+蒙新区+华南区+西南区及全部7个区的种类较多,分别是17、14、14和12种,占14.4%、11.9%、11.9%和10.2%。按照植被在泰山上的垂直分布,从3个大范围即海拔1000m以上的高山地带、1000~500m的中山地带及500~120m的低山地带和山前平原区讨论了泰山蚜虫的生态分布。3个范围内蚜虫的物种数从高海拔地带到低海拔地带依次是10、46和105种,占总物种的8.4%、39.0%和88.9%;特有种依次是1、11和70种,分别占0.8%、9.3%和59.3%,主要的原因是各层次植被的丰富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94.
论莴苣的起源和进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有关历史文献和莴苣的分布及生理生态特点,提出:地中海沿岸为莴苣的初生原产中心。欧洲南部为直立莴苣、结球莴苣、皱叶莴苣的次生原产中心,中国北方为茎用莴苣的次生原产中心。  相似文献   
95.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研究了青霉素G、磺胺-6-甲氧嘧啶(SMM)、磺胺喹噁啉(SQ)、丙硫苯咪唑及其代谢物亚砜和砜、喹乙醇与头孢三嗪在鸡、兔体内的血药动力学与组织药物动力学特征。运用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血浆与多种组织之间药物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并根据血浆及多种组织中的药物消除规律推算出达到一定残留水平所需时间。  相似文献   
96.
[目的]揭示驱动盘龙江流域不透水表面扩张的影响因子,以及影响因子各属性值对不透水表面扩张的影响程度,并在分析驱动机制的基础上,模拟预测盘龙江流域的扩张趋势,为流域生态建设合理规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Dempster—Shafer(D—S)证据理论来描述和融合多种空间数据,在已有的不透水表面(impervious surfaces,IS)信息与多种空间数据的量关系的基础上,采用数据驱动方法分配基本概率函数(basic probability assignment,BPA)。经过定义多种空间数据的BPA函数,然后采用D—S证据理论的融合规则融合多个BPA函数以获取研究区域IS的信任函数、不信任函数、不确定函数、似真函数。[结果]距道路距离,距居民点距离,距水系距离,人口密度,GDP,IS邻域单元数,坡度,高程驱动因子对盘龙江流域不透水表面的扩张影响比较大,而坡向对不透水表面扩张的影响程度变化不明显。不透水表面扩张模拟的精度达到78.04%。[结论]采用D—S证据理论方法来描述空间数据和融合多种空间数据具有比传统逻辑回归模型更好的分析和预测功能。  相似文献   
97.
章程  袁道先 《水土保持学报》2004,18(5):134-137,183
岩溶地下水系统作为岩溶生态系统的一项脆弱因子,对土地利用变化有着少有的敏感性。以贵州普定后寨地下河流域为例,利用20余年的水化学系列资料,分析了农业活动加强、土地利用方式及灌溉系统改变对地下水的影响。发现无论是农业(工业)活动的加强、土地利用方式的变化,还是灌溉系统的改变,都会造成流域内地下水水质空间和时间的改变。其中既有不利的一面,如乡镇的快速发展,生活和工业污水的直接排放,农药和化肥的过度使用;也有有利的一面,如地表地下水库的联合调度灌溉,植被的种植(农用地恢复为林地)。因而在土地利用规划过程中,必须考虑到地下水脆弱性因素,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观。  相似文献   
98.
本文探讨了生长调节剂 MET 和 BR 对小麦穗器官发育、穗粒数和粒重形成的影响。分析了小麦穗粒重形成过程、过氧化物酶活性、内源 ABA 和 GAs 含量及功能叶片光合强度在处理问的差别。结果表明:药隔期叶面喷洒 BR 对穗基部和顶部弱势小穗、外围弱势籽粒有促进作用。MET 却对强势籽粒的干物质积累有抑制作用。经 MET,BR 处理后,旗叶光合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效果随处理后时间的延续而逐渐降低。在粒重形成过程中,内源 ABA、GAs 含量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变化均与籽粒建成、灌浆、成熟进程各发育期相对应。  相似文献   
99.
100.
以萘乙酸(NAA)和ABT1号生根粉作为生根剂,进行油樟扦插繁殖试验。结果表明,500 mg/L萘乙酸(NAA)成活率最高,其成活率达到95.42%;100 mg/L的ABT1号生根粉扦插成活率最高,为96.92%。因此,在油樟嫩枝扦插时,建议采用ABT1号生根粉浓度为100 mg/L,萘乙酸(NAA)浓度为500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