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33篇
  免费   889篇
  国内免费   1541篇
林业   992篇
农学   832篇
基础科学   820篇
  1668篇
综合类   8120篇
农作物   1123篇
水产渔业   560篇
畜牧兽医   3133篇
园艺   1377篇
植物保护   838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330篇
  2022年   830篇
  2021年   804篇
  2020年   743篇
  2019年   746篇
  2018年   545篇
  2017年   800篇
  2016年   548篇
  2015年   813篇
  2014年   844篇
  2013年   983篇
  2012年   1417篇
  2011年   1420篇
  2010年   1453篇
  2009年   1331篇
  2008年   1296篇
  2007年   1159篇
  2006年   923篇
  2005年   732篇
  2004年   426篇
  2003年   269篇
  2002年   313篇
  2001年   300篇
  2000年   218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6年   8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将成年塞北兔公兔随机分成3组:常温组、热应激组(基础日粮)和地衣芽孢杆菌组(基础日粮+1 000 mg/kg地衣芽孢杆菌),常温组温度为20?25℃,其他2个组人工模拟夏季温度.在试验期间测定血浆皮质醇含量.试验结束后测定甲状腺质量,计算甲状腺指数;观察光镜下甲状腺组织、透射电镜下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甲状旁腺嗜酸性细胞...  相似文献   
952.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湖羊全混合颗粒料中添加不同类型蛋氨酸(蛋氨酸钙盐与蛋氨酸羟基类似物异丙酯)对湖羊生长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和激素含量的影响.选取体重为(19.99±2.04)kg的健康湖羊72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试验Ⅰ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 kg/t蛋氨酸钙盐)和试验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5 kg...  相似文献   
953.
系统介绍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在淡水养殖及海水养殖中的应用与发展,对比了国内外有关该养殖模式发展方向的异同,简述了该养殖模式通过提高物质和空间利用率、改善养殖环境的原理以及在我国推广应用情况,并汇总了我国沿海省份近年来开展该养殖模式选用的品种搭配及产量产值.指出了多营养层次生态养殖模式还存在的问题,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建...  相似文献   
954.
观赏槭树的苗期试验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观赏槭树育苗试验表明,不同树种、种源间种实发芽率差异较大。发芽率较高的种类有樟叶槭(92%)、鸡爪槭(90%)、三角枫(90%),其次是复叶槭(85%)、红花槭(82%)、橄榄槭(76%)和元宝槭(75%);茶条槭、五角槭、罗浮槭发芽率均小于70%。1年生苗高生长量以复叶槭最大(113.98 cm),其次是三角枫(101.21 cm);樟叶槭和鸡爪槭1年生苗生长量中等,当年生长量分别为62.43 cm和71.74 cm;罗浮槭、青榨槭和橄榄槭1年生苗高生长量较小。季节生长节律有3种类型:橄榄槭、鸡爪槭、元宝槭、茶条槭等几种槭树表现为第1类型(前期生长型),即5月前苗木缓慢生长,6~7月进入速生期,7月以后苗木渐渐停止生长,速生期较短。复叶槭和青榨槭表现为第2种类型:1年生苗全年高生长有2次高峰,出现在6月和9月;樟叶槭和三角枫季节生长节律表现为第3种类型:5月生长缓慢,6月生长开始加快进入速生期,一直持续到8月底,速生期长。三角枫、橄榄槭、鸡爪槭、元宝槭、茶条槭、复叶槭和青榨槭等几种槭树表现出较强的抗寒性,樟叶槭和罗浮槭抗寒性较差。  相似文献   
955.
研究真空冷冻干燥与热风干燥对不同果桑品种果实品质的影响,为果桑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依据.以果桑品种大十、台湾72C002和白玉王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热风干燥和真空冷冻干燥后果实中总酸含量、总黄酮含量、总酚含量、花色苷含量及16种氨基酸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差异和变化,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对不同品种果实干燥处理前后果实品质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956.
中国稻田土壤有效磷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对磷平衡的响应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农业农村部始于1988年的全国稻田土壤监测数据库为基础,将稻作区划分为东北、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长江中游、华南和西南五个区域,分析近30 a各稻作区土壤有效磷含量、磷肥回收率及农学效率和磷素的表观平衡,揭示各区域间稻田土壤磷素时间演变和空间差异特征,为稻田土壤磷素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全国主要稻作...  相似文献   
957.
温度对鲫血液生化指标和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室内模拟方法,研究了鲫(Carassius auratus)在9 ℃、16 ℃、25 ℃、30 ℃四个温度条件下的血液学指标和消化酶活力的变化。结果显示,鲫血清无机成分中的镁、磷以显著差异在16 ℃时存在最大值,而其他成分变化不显著。在9~25 ℃水温范围内,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均随水温上升而上升,并在25 ℃时达到最大值,而超过25 ℃后,甘油三脂、总胆固醇、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等含量均随水温升高而下降。在9~30 ℃水温范围内,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随水温上升先上升后有下降,在25 ℃时达到最大值。鲫肠道中,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在9~25 ℃阶段升高,25~30 ℃时下降,蛋白酶和脂肪酶的活性均在25 ℃时最高;而肝胰脏中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随温度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58.
利用大黄鱼野生群体与选育F1养殖群体杂交及群体内自繁,获得选育F1(♀)×野生(♂)、野生(♀)×选育F1(♂)、野生(♀)×野生(♂)和选育F1(♀)×选育F1(♂)4个组合的子代,对其卵径、油球径以及2~10月龄全长、体长和体质量进行分析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选育F1(♀)×野生(♂)卵径最大,并与野生(♀)×野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4个群体油球径差异不显著(P>0.05);体质量是大黄鱼群体间杂交主要表现的生长性状,9月龄体质量双亲杂种优势最大为14.48%,野生(♀)×选育F1(♂)体质量杂种优势最大为25.68%;野生(♀)×选育F1(♂)的全长特定生长率为1.92%/d ,体质量为5.60%/d及选育F1(♀)×野生(♂)体长为1.99%/d ,是4个群体中最大特定生长率;拟合体长(L)与体质量(m)关系,选育F1(♀)×野生(♂)为 m=0.0277L2.8045(r2=0.9980),野生(♀)×选育F1(♂)为 m=0.0210 L2.9287(r2=0.9993),野生(♀)×野生(♂)为 m=0.0236 L2.8592(r2=0.9916),选育F1(♀)×选育F1(♂)为 m=0.0228 L2.8946(r2=0.9984)。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野生群体与选育养殖群体的杂交能提高大黄鱼子代的经济性状。  相似文献   
959.
通过混养生态系统模拟试验研究了紫贻贝(Grateloupia lanceolata)和披针形蜈蚣藻(Mytilus edulis)不同养殖密度组合下的生态混养状况。选取壳长(45.14±3.85)mm的紫贻贝和长度(62.48±7.38)mm的披针形蜈蚣藻,采用5种湿重配比进行混养实验,分别为G1(1∶0)、G2(1∶0.25)、G3(1∶0.5)、G4(1∶1)和G5(1∶2)。每种组合中紫贻贝密度均为0.63 ind·L~(-1),而披针形蜈蚣藻密度分别为0 g·L~(-1)、1.25 g·L~(-1)、2.5 g·L~(-1)、5 g·L~(-1)、10 g·L~(-1)。36 d后,G3组中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为(0.21±0.03)%·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11±0.028)~(0.21±0.03)%·d-1,P0.01],而单养组的紫贻贝特定生长率仅为(0.063±0.022)%·d-1;G3组中披针形蜈蚣藻特定生长率为(0.96±0.20)%·d-1,极显著高于其它混养组[(0.62±0.16)~(0.96±0.20)%·d-1,P0.01]。G3组生态系统对营养盐(NO_3~--N、NO_2~--N、NH_4~+-N、PO3-4-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38±1.40)%、(96.79±1.97)%、(98.38±2.06)%、(96.86±3.16)%,显著高于G2组(P0.05),而与G4和G5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当紫贻贝与披针形蜈蚣藻湿重比为1∶0.5时,可以取得较好的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960.
黄、渤海半滑舌鳎种群遗传结构的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检测黄海、渤海半滑舌鳎两个群体的同工酶组织特异性并分析和研究其群体遗传结构。结果表明,半滑舌鳎的眼、鳃、肌肉、心脏、肝脏、肾脏、脾脏、鳍条、脑等9种组织和器官对18种同工酶的表达呈现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对肌肉和肝脏两种组织的PGDH、MPI、IDHP、SOD、AAT、MDH、LDH、G3PDH、PGM、LAP、ADH、SDH和ALP共13种同工酶进行了遗传学分析,共记录16个基因座位。其中,黄海群体在4个基因位点(IDHP、PGM、G3PDH、SDH)、渤海群体在5个基因位点(IDHP、PGM、MDH2、SDH、ALP)表现为多态,黄海和渤海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0.2500和0.3125;两个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分别为0.0143、0.0104,平均预期杂合度分别为0.0140、0.0102;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则分别为1.0151和1.0108。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为0.00012。半滑舌鳎的两个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两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