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66篇
  免费   532篇
  国内免费   486篇
林业   570篇
农学   409篇
基础科学   275篇
  676篇
综合类   3451篇
农作物   463篇
水产渔业   251篇
畜牧兽医   908篇
园艺   483篇
植物保护   198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305篇
  2021年   349篇
  2020年   279篇
  2019年   276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322篇
  2016年   207篇
  2015年   315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416篇
  2012年   633篇
  2011年   612篇
  2010年   506篇
  2009年   473篇
  2008年   449篇
  2007年   430篇
  2006年   397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24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6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芦荟属植物含芦荟素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植物解剖学、组织化学、荧光显微镜、透射电镜及植物化学技术,研究了芦荟属AloeL.植物茎、叶的结构与芦荟素类物质积累的关系。结果表明,叶维管柬内的大型薄壁细胞为芦荟素的主要贮存结构。其来源于原形成层,属特化的韧皮部大型薄壁细胞。芦荟素在叶的同化组织细胞的质体中合成,通过质外体途径转运到维管柬鞘细胞,由其胞间连丝运送到大型薄壁细胞内贮存。该属植物叶内维管柬的密度、大型薄壁细胞的大小和同化组织的厚度与芦荟素含量呈正相关。同一植物中芦荟素的含量为幼叶〉成熟叶〉衰老叶,叶片顶部〉中部〉基部,并与其维管柬的密度呈正相关。研究结果澄清了有关芦荟中含芦荟素结构的一些争议。  相似文献   
992.
设施繁育茶苗适宜光照强度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研究在不同光照条件下(光强分别为自然光的8%、15%、35%、42%、50%及75%)生长的茶树扦插苗的光合作用,叶绿素含量和生长情况。结果表明:茶树扦插苗的光合速率(Pn)、最大光合速率(Pnmax)、表观量子效率(AQY)均在自然光强的75%时达到最大值; 叶绿素含量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叶绿素a/b则随光强增加而增加; 新生物量与最大光合速率一致,在自然光强的75%时达到最大值; 其植株生根率、出现愈伤组织的比率、根条比及根生物量比(RMR)随光强的增加而增加,死亡率、SLA及LAR随光强的增加而降低。根据实验结果,适当提高大棚透光率及在阴天对大棚中的茶苗进行加光处理,对快速繁育茶苗有利。  相似文献   
993.
[目的]金属矿区酸性矿山废水外排防控一直是个难题。探索酸性矿山废水源头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的防控技术体系,为金属矿区酸性废水的防控提供新的解决思路。[方法]以广东省大宝山矿区为研究案例,坚持"源头防控,末端治理"的原则,构建基于沟渠库厂联合运用的酸性废水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结果]建设截排水系统实施雨污分流,从源头上减少酸性废水产生量;清淤腾空拦泥库调蓄库容2.81×106 m3,并建设4.50×104 t/d处理规模的污水处理厂,对酸性废水进行未端治理,达到在5a一遇降雨条件下丰水期酸性废水不外排的防控目标。[结论]通过沟(截水沟)、渠(排水渠)、库(拦泥库)、厂(污水处理厂)的联合运用,可以控制酸性矿山废水在设计标准下不外排,该技术体系可用于类似矿山酸性废水的治理。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比较黄心楠和桢楠木材构造特征与物理性能的差异,为区分市售黄心楠与桢楠木材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木材解剖学的方法,研究和分析黄心楠与桢楠(Phoebe zhennan S.Lee et F.N.Wei)的木材宏观微观构造特征,归纳总结各木种识别要点,并对黄心楠和桢楠的物理性能进行比较。【结果】目前市售黄心楠多为木兰科(Magnoliaceae)木莲属(Manglietia)木材和樟科(Lauraceae)楠属(Phoebe)普文楠(Phoebe puwenensis Cheng)木材。在含水率为12%时,桢楠木材的气干密度最大,普文楠木材次之,木莲属木材最小。桢楠的木材尺寸稳定性最佳,木莲属木材次之,普文楠木材的尺寸稳定性最差。【结论】桢楠材性最佳,密度和尺寸稳定性均优于黄心楠木种;市售黄心楠中普文楠的密度高于木莲属木材,但其尺寸稳定性远低于木莲属木材;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普文楠易变形开裂。  相似文献   
995.
植物延缓剂对羊柴抗旱生理特性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一年生羊柴幼苗(Hedysarum leave)为试验材料,研究自然干旱条件下植物延缓剂(以多效唑为例)对羊柴生理特性的影响,旨在提高羊柴抗旱性,使其对干旱瘠薄的环境有更强的适应性。结果表明:干旱胁迫条件下多效唑能提高羊柴过氧化物酶活性(POD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活性),叶绿素含量(Chla+b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Ss含量),其中对POD活性效果较显著(P0.05),但对SOD活性,Chla+b含量和Ss含量提高效果不显著(P0.05);而对于丙二醛含量(MDA含量)和游离脯氨酸含量(Pro含量)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羊柴幼苗各生理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结果表示450 mg·L~(-1)多效唑对羊柴幼苗生理特性调控作用能使其保持较高的抗氧化酶活性、渗透调节能力和膜质过氧化性。  相似文献   
996.
农艺强化措施治理稻田镉污染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缓解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探索适宜的重金属污染治理方法,于2017年6月和10月分别采集治理前后具有区域代表性田块的混合土壤和稻谷样品进行分析,利用生态危害指数法等方法分析和评价湖南某地农田重金属污染状况,并利用分区的方法对治理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农田土壤存在Cd、As、Hg的复合污染,尤以Cd最为严重,平均含量达1.0 mg·kg-1,其潜在生态危害系数Ⅳ级(很强)和Ⅴ级(极强)占98.51%,存在很高的潜在生态风险,糙米中仅存在Cd污染,平均含量达0.81 mg·kg-1,超标率高达85.07%。针对研究区污染状况,采用品种替代、土壤钝化和多种农艺措施综合调控的手段进行重金属污染调控治理研究,经过一季晚稻调控治理后,发现轻、中、重三类污染区糙米降Cd率分别为34.58%、30.03%和24.16%,降Cd效果明显。同时,本研究所用材料安全、廉价、易得,且实施过程符合当地水稻种植和农田管理习惯,因此,这种综合的农艺强化措施可用于大规模轻、中度Cd污染农田的防治。  相似文献   
997.
ATP文丘里施肥器喉管结构优化与流场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验证试验得到的最佳喉管进出口直径之比λ的准确性,并进一步研究所对应模型的优越性与相关参数变化规律,采用软件Solidworks以及CFD对8种不同模型进行建模并计算,得出喉管压差与出口雷诺数、吸肥量、最小压力的变化规律,以及在相同工况下,8种不同λ值对文丘里施肥器的流场特性影响.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最佳λ值与试验得到的λ值误差为8.6%,进口流量与试验对比误差为10.0%左右;压差与出口雷诺数呈幂函数变化规律,与最小压力呈线性变化规律;计算得到了该系列施肥器产生负压的必要条件,当λ=1.27时,产生负压条件的压差为4.3 kPa;提出当1.00≤λ<1.27时,初始压差随λ增大而减小,当1.27≤λ<1.68时,初始压差随λ增大而增大,增大趋势逐渐变大,当1.68≤λ<2.00时,初始压差随λ增大而减小;λ=1.27时比其他7种型号吸肥性能好,可靠性高,是ATP3,4,5,6系列施肥器λ的最优值.  相似文献   
998.
为了改善渠系下游常水位运行控制方式调节过程蓄量变化剧烈、增大水源供水压力的问题,保证渠系控制的安全、高效,提出了一种基于渠池蓄量平衡的闸前变目标水位的算法,该算法在蓄量变动小时采用下游常水位控制,蓄量变化超过阈值采用考虑约束条件的控制蓄量法.并以Natlab仿真验证法对南水北调中线输水渠道建立多渠段串联控制模型,分析比较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基于渠池蓄量平衡的闸前变目标水位的算法运用效果良好,可实现下游常水位和控制蓄量运行方式的灵活、平稳转换;各渠池蓄量调节量显著减少,基本可以实现蓄量平衡,减小了对上游的需水压力;与下游常水位运行方式相比,其控制过程水位波动平缓闸门流量过程震荡较小,有效减小了闸门超调和回调操作,稳定时间有所延长但在总体调控过程中更为平稳.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氮素作为水稻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显著影响稻米品质的形成。明确氮素水平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及不同品种对氮素的敏感性,可为水稻的优质育种和科学施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两因素裂区大田试验方法,主区为三个施氮水平 (N 0、90、180 kg/hm2),裂区为15个骨干恢复系和宜香优2115水稻材料。分析了稻米加工品质、外观品质和蒸煮食味品质,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调查了供试材料的氮素敏感性。 【结果】 1) 随氮素水平的提高,稻米精米率及长宽比变化较小,但稻米糙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提高,与N0处理相比,N90与N180处理下稻米糙米率分别提高0.8%、1.4%;整精米率分别提高5.7%、7.9%;垩白度和垩白粒率则显著降低,与N0处理相比,N90与N180处理下稻米垩白度分别降低26.1%、55.0%;垩白粒率分别降低12.6%、32.8%。2) 氮素水平显著影响稻米淀粉RVA谱特征指标。随施氮量提高,稻米峰值粘度、热浆粘度、冷胶黏度、回复值及直链淀粉含量明显降低,消减值、崩解值、糊化温度及峰值时间变化较小。3) 聚类分析表明,施氮水平影响着水稻恢复系对氮素的敏感性。N90水平下,低氮敏感型包括乐恢188、成恢727及沪恢602;低氮中间型包括绵恢725、沪恢17、绵恢523及西科恢768;低氮迟钝型包括明恢63、多恢1号、成恢838(718、3023)、雅恢2115、蜀恢498(527)、宜香优2115。N180水平下,氮敏感型包括乐恢188、绵恢725、沪恢17、西科恢768;氮中间型包括明恢63、多恢1号、蜀恢498(527) 及宜香优2115;氮迟钝型由雅恢2115、成恢3203(838、718、727)、绵恢523及沪恢602组成。 【结论】 提高氮素水平可有效改善四川省骨干恢复系稻米的加工和外观品质,调节稻米淀粉RVA谱特性。其中雅恢2115、成恢3203(838、727、718) 及沪恢602品质较高且随氮素变化较小,属于氮迟钝品系,此类品系在低氮条件下品质属性变化较小。乐恢188、绵恢725、沪恢17及西科恢768属于氮敏感品系,此类品系对氮敏感度高,品质受氮素影响较大。氮中间品系则包括明恢63、多恢1号、蜀恢498(527) 及宜香优2115。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了解氮素抑制剂对双季稻产量、氮素利用效率及氮素在土壤中转化的影响,旨在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农田氮素管理措施及节肥增效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以湘早籼45号和荆楚优148为材料,于2015年早、晚稻期间进行田间试验。试验设5个处理:不施肥 (CK);100%尿素 (100%U);80%尿素 (减氮20%,80%U);80%尿素+脲酶抑制剂NBPT (80%U+NBPT);80%尿素+硝化抑制剂DCD (80%U+DCD)。研究尿素减施条件下添加硝化抑制剂 (NBPT) 和脲酶抑制剂 (DCD) 对双季水稻产量、氮素养分吸收利用效率、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微生物量氮及土壤氮平衡的影响。 【结果】 NBPT和DCD均有利于提高早、晚稻产量、植株氮吸收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减氮20%条件下添加NBPT(80%U+NBPT)处理早、晚稻稻谷较100%尿素处理 (100%U) 分别增产5.0%和6.1%,较施用80%尿素 (80%U) 分别增产8.0%和14.0%;80%U+DCD与100%U处理的早、晚稻稻谷产量差异不显著,较80%U处理分别增产6.0%和4.2%。80%U+NBPT较100%U处理早、晚稻植株氮吸收量分别增加4.5%和9.4%,较80%U处理分别增加10.3%和16.2%。80%U+NBPT和80%U+DCD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和氮素吸收效率均较100%U和80%U处理提高。添加NBPT和DCD降低了早、晚稻收获后土壤硝态氮和铵态氮残留量,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氮积累量,降低氮表观损失,有利于维持作物-土壤体系氮素平衡。早、晚稻收获后80%U+NBPT较100%U处理氮表观损失降低42.2%和44.6%,较80%U处理降低27.5%和29.2%,80%U+DCD较100%U处理降低23.7%和31.6%,较80%U处理降低4.2%和12.6%。 【结论】 在该区域双季稻种植体系中,氮肥减量20%条件下添加NBPT和DCD能增加或维持水稻产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供试条件下,添加NBPT提高氮素持续供应能力和保持土壤氮素平衡的效果好于DC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