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36篇
  免费   798篇
  国内免费   1165篇
林业   1154篇
农学   1219篇
基础科学   708篇
  1330篇
综合类   6318篇
农作物   886篇
水产渔业   452篇
畜牧兽医   1865篇
园艺   887篇
植物保护   680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487篇
  2021年   503篇
  2020年   523篇
  2019年   575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618篇
  2016年   419篇
  2015年   645篇
  2014年   627篇
  2013年   831篇
  2012年   1155篇
  2011年   1141篇
  2010年   1094篇
  2009年   927篇
  2008年   968篇
  2007年   927篇
  2006年   749篇
  2005年   597篇
  2004年   342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283篇
  2001年   234篇
  2000年   212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74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39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6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实验采用生态毒理学方法,以NH4Cl为实验药物,设置0、50、150和250mg/L实验浓度。通过对野生和养殖群体的四鼻须鲤鱼氨氮对肝脏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活力的影响,比较两个群体抗氨氮能力。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氨氮浓度和胁迫时间下,四鼻须鲤鱼养殖群体GST酶活力的变化趋势与野生群体大致相同。除250mg/L浓度组在胁迫5d和10d时,野生群体酶活性略低于养殖群体外,在其余时间点的野生群体酶活性均高于养殖群体,而且,在高浓度氨氮胁迫下,野生群体肝脏的GST酶活性达到峰值的时间比养殖群体更短,显示出较强的抗氨氮能力。  相似文献   
72.
以胶体甲壳素作为惟一碳源,从自然界微生物中筛选并诱导到一株产甲壳素酶活性较高的菌株,经16S r DNA鉴定为Aeromonas sp.。并以该菌株作为出发菌株,经过一次紫外诱变,酶活是初筛菌株的1.48倍。再经过二次紫外诱变或者紫外-Li Cl复合诱变,酶活分别是初筛菌株的3.16和3.87倍,最高酶活达到3.48 U/m L。最后通过连续传代培养,确定了菌株HMX-16经过紫外和复合诱变后突变性状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3.
以5个种源的软枣猕猴桃2年生幼苗为试材,采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测定其光合指标,分析不同种源软枣猕猴桃的光合日变化,揭示种源间光合特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种源软枣猕猴桃幼苗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和水分利用效率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蒸腾速率有"单峰型"和"双峰型"2种形式;胞间CO_2浓度呈‘W’型趋势;不同种源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各时间段的光合指标大小、峰值的大小及出现的时间有所不同。不同种源间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_2浓度和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极显著差异,通过隶属函数值综合评价,敦化和林口种源的光合能力强,属于较高光效种源。  相似文献   
74.
欧美杂交杨Pnd-LRR3基因克隆及其抗锈菌侵染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探究欧美杂交杨(Populus nigra×P.deltoides)感病的分子机理,以及抗病基因在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克隆了欧美杂交杨LRR3蛋白编码基因Pnd-LRR3。对Pnd-LRR3基因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并对其在抗锈菌过程中的功能进行了研究。Q-PCR结果显示,强致病性的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E4菌株接种6 h,Pnd-LRR3基因表达量上调增幅较大,168 h为显著下调。说明Pnd-LRR3基因在E4侵染过程中起到一定抗性作用,但最终无法阻止锈菌的侵染。  相似文献   
75.
为了探索星点木的大规模繁殖技术,以星点木四年生植株当年生枝条、半年生组培苗枝条和组培试管芽条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激素种类、浓度及不同插穗来源对星点木试管外扦插生根的影响。结果表明:星点木试管外扦插生根率较高,生长激素能够很好地促进生根,50mg·L-1 IBA处理后生根综合指标较好,生根率可达95%以上,根系效果指数达0.549。半年生组培苗枝条较适合作为插穗来源。  相似文献   
76.
本试验依据2015版兽药典方法制备柴胡提取物的包合物及其栓剂,并对其进行质量检查。并通过酵母菌和牛奶所致的两种发热动物模型,观察并比较柴胡提取物栓及柴胡提取物包合物栓对家兔的解热作用。家兔18只随机分为酵母菌致热组和牛奶致热组,每个处理分成3个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柴胡提取物栓组、柴胡提取物包合物栓组,每组3只。结果表明,包合后的栓剂解热作用更好且维持时间更久。研究证实,在两种发热模型的解热方面,包合前后的药物对酵母菌模型解热作用均优于对牛奶模型的解热作用。证实包合技术可提高药物稳定性,延缓释药的释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在临床上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因此,β-环糊精包合技术的研究,在新产品研发,以及药剂处方的改进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7.
鸡白痢鸡伤寒对种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鸡白痢鸡伤寒是一种经蛋垂直传播且具有严重危害性的传染病。为在种鸡群中进行血清学检查,检出并淘汰阳性鸡以确保无白痢的健康种鸡群,达到种群净化的目的,本研究应用全血平板凝集试验对江苏太仓广东温氏家禽有限公司某种鸡场的5133羽新兴黄鸡进行了检测。检测结果:鸡白痢鸡伤寒的抗体阳性检出率为2.7%。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通过为时40 d试验,对阳性鸡群与阴性鸡群的产蛋率,受精率及孵化率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鸡白痢鸡伤寒抗体呈阳性鸡群的上述生产性能在不同程度上低于抗体呈阴性鸡群。鸡白痢疾鸡伤寒阳性带菌鸡群的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分别低于鸡白痢阴性鸡群为8.1%~21.8%、0.87%~1.6%、10.6%~11.4%。  相似文献   
78.
本试验以1株饲用益生菌解淀粉芽孢杆菌B7(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B7,B.amyloliquefaciens B7)为研究对象,为了增强其在液态条件下的发酵水平,提高其芽孢发酵工艺优化效率,拟采用测定芽孢吡啶二羧酸(dipicolonic acid,DPA)浓度的方法来代替传统的平板芽孢计数法,以探讨此测定方法在芽孢发酵优化工艺中的可行性。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出对菌株产孢有显著促进作用的因子,进一步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蛋白胨、玉米粉、大米蛋白粉和Mn2+组合的最优水平。结果表明,发酵液中的芽孢浓度与测定的DPA荧光强度呈线性相关,在蛋白胨20 g/L、玉米粉10 g/L、大米蛋白粉20 g/L、Mn2+1.0 mmol/L时发酵48 h,检测到DPA荧光强度达到最大,其相应的芽孢浓度达到7.0×109 CFU/mL。与实验室常用的LB培养基相比,芽孢浓度提高了3.3倍;与工业生产用培养基相比,芽孢浓度提高了2.2倍。本研究为芽孢杆菌发酵过程中芽孢浓度测定提供了一种快速方法,为工业菌株B.amyloliquefaciens B7的发酵提供了一种成分简单且高产芽孢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79.
基于欧洲宇航局全球气候变化计划(Climate Change Initiative)2000、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对"一带一路"沿线林地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0年"一带一路"沿线林地呈下降趋势。俄罗斯、东南亚大部分国家以及印度等林地面积下降突出,仅中国林地面积呈增加趋势。林地转为耕地(52 473 km~2)和草地(14 848 km~2)是主要转出类型,耕地转为林地(19 539 km2)以及林地内部转移(386.55 km~2)是主要转入类型。俄罗斯和中国林地转入面积较大(>20 km~2),南亚的印度、孟加拉国,东南亚的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俄罗斯等林地转出面积较大(>2 000 km~2)。  相似文献   
80.
以能源植物斑茅纤维为原料,探讨纤维素糖化液生产燃料酒精的发酵工艺研究,分析了时间、温度、pH、氮源种类、酵母膏用量与酵母用量等因素对斑茅纤维素酒精发酵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时间72~96h,温度35℃,pH4.8~5.2,酵母膏氮源用量0.8%~1.0%,酵母用量10%~15%时斑茅纤维糖化液的酒精发酵效果最好。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发酵条件:时间84h、温度35℃、酵母膏用量1.2%、酵母用量20%,发酵验证酒精值达4.6%(V/V),酒精得率32.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