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09篇
  免费   1051篇
  国内免费   1800篇
林业   1167篇
农学   1472篇
基础科学   1171篇
  2184篇
综合类   7269篇
农作物   1166篇
水产渔业   602篇
畜牧兽医   2721篇
园艺   958篇
植物保护   750篇
  2024年   111篇
  2023年   365篇
  2022年   866篇
  2021年   977篇
  2020年   857篇
  2019年   786篇
  2018年   559篇
  2017年   862篇
  2016年   634篇
  2015年   910篇
  2014年   908篇
  2013年   1099篇
  2012年   1348篇
  2011年   1384篇
  2010年   1285篇
  2009年   1035篇
  2008年   1027篇
  2007年   896篇
  2006年   755篇
  2005年   560篇
  2004年   346篇
  2003年   290篇
  2002年   370篇
  2001年   358篇
  2000年   266篇
  1999年   142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51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2篇
  1962年   3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61.
产量相关性状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对鸭茅的单株产量及构成因素进行QTL分析,可提高育种中对产量性状优良基因选择的效率,同时为鸭茅遗传改良、基因克隆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四倍体鸭茅“楷模”和“01436”为亲本杂交而成的作图群体为试验材料,于2014年对洪雅、宝兴两个不同生境下鸭茅株高、旗叶长、倒二叶长、旗叶宽、倒二叶宽、茎粗、花序长、分蘖数、单株干重等9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表型鉴定及相关性分析。此外,在已构建的高密度鸭茅分子遗传图谱的基础上,采用MapQTL 5.0进一步对这些性状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绝大多数性状在亲本间呈显著差异且都整体表现出连续变异,符合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大多数产量相关性状均与干重极显著正相关,与单株干重相关性最好的依次为分蘖、株高;QTL分析发现,控制该9个农艺性状的QTL共60个,洪雅38个,宝兴22个,这些QTL分别定位于分子连锁图谱的1、2、3、4、5共5个连锁群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为5.7%~24.7%,单个性状QTL个数为2~15个。其中,控制株高、花序长的QTL各12个,控制倒二叶长、茎粗的QTL各4个,控制旗叶宽、倒二叶宽的QTL各2个,控制单株干重的QTL有6个,影响分蘖的QTL为3个,与旗叶长相关的QTL最多15个。  相似文献   
62.
阎欣  刘任涛  安慧 《草业学报》2018,27(11):15-25
以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草地不同沙漠化阶段土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沙漠化阶段土壤易氧化有机碳与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和分配比例变异规律,分析不同沙漠化阶段土壤碳库指数变化,探讨荒漠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易氧化有机碳与溶解性有机碳对土壤碳库的表征作用。结果表明,随着荒漠草地沙漠化程度的加剧,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但整体呈下降趋势,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呈线性下降。易氧化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碳分配比例均在荒漠草地达到最大值,在半固定沙地达到最小值。利用易氧化有机碳含量计算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随荒漠草地沙漠化程度增加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利用溶解性有机碳含量计算的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呈线性下降趋势。易氧化有机碳、溶解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均显著正相关,但溶解性有机碳的相关系数略高于易氧化有机碳。通过比较活度敏感指数和碳库管理指数敏感指数发现,荒漠草地逆向演替至固定沙地过程中,易氧化有机碳的各项敏感指数均高于溶解性有机碳。固定沙地演替至流动沙地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碳的各项敏感指数均高于易氧化有机碳,表明易氧化有机碳能够较好地表征荒漠草地沙漠化前期土壤碳库变化,而荒漠草地沙漠化中期和后期利用溶解性有机碳表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3.
microRNA (miRNA) and piwi‐interacting RNA (piRNA) are two classes small non‐coding regulatory RNAs that play crucial roles in multiple biological processes such as spermatogenesis. However, there are no published studies on conjoint analysis of miRNA and piRNA profiles among cattle, yak and their interspecies (the dzo) using sequencing technology.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technology was used to profile miRNAs and piRNAs among those three ruminants to elucidate their functions. A total of 119, 14 and six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s were obtained in cattle vs. dzo, cattle vs. yak and yak vs. dzo comparison groups, while there were 873, 1,065 and 1,158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piRNAs in those three comparison groups. The expression of three miRNAs was validated in the three ruminants, and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miRNA expression profiles data could represent actual miRNA expression levels. Moreover, the putative targets of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s were predicted by their own genome, it is worth to note that both the cattle and yak genome were used for dzo, then the targets were subjected to GO enrichment and KEGG pathway analysis, revealing the likely roles for thes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miRNAs in spermatogenesis.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d a useful resource for further elucidation of the miRNAs and piRNAs regulatory roles in spermatogenesis. It may als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rapeutic strategies for dzo reproduction research.  相似文献   
64.
不同年限封育对黄土高原典型草原地上植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揭示自然恢复过程中植被动态变化规律,以黄土高原典型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不同年限封育(0、5、15、23和32年)对草地植被特征、物种多样性和群落演替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枯落物量和厚度呈递增趋势,群落盖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群落密度呈递减趋势,地上生物量和禾草地上生物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均在封育23年草地达到了峰值。不同年限的封育对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影响不显著(P0.05)。地上植被的物种丰富度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且在封育15年达到峰值。地上植被群落封育演替的一般模式为杂类草生长阶段→本氏针茅(Stipa bungeana)逐渐占优势阶段→本氏针茅稳定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5.
为摸清新疆阿勒泰垦区兵团第十师北屯市规模化羊群的弓形虫感染情况,采用间接血凝试验(IHA),对采集自第十师所属7个团场的890份羊血清进行了弓形虫血清抗体检测。结果显示:该地区规模化羊群的弓形虫血清抗体平均阳性率为6.18%(55/890);不同羊群均有感染,表明感染分布广泛;母羊群感染率较高,为9.36%;羊群感染率随羊年龄增加而升高。这些情况需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66.
王孟德  姜心 《油气储运》2015,(4):447-450
流量计与调压阀在城市门站分输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二者额定工作区间范围不同,导致最佳工作敏感区间不一致,极易损坏流量计或调压阀。通过分析流量计及调压阀的工作原理,得到了在城市燃气门站输配系统中流量计与调压阀不匹配的原因,并提出了以下两种解决措施:方案一是增加调压工艺的路数,降低每个调压阀的额定工作流量;方案二是在原有的1用1备工艺基础上,再增加1路小流量调压管路,使其流量为原额定流量的1/3,以便在不同流量工作条件下可以完成调压阀的切换,使流量计和调压阀均在最佳工作区间工作,以达到减少设备损坏的目的。  相似文献   
67.
通过对2001-2007年黑龙江省夏季森林火灾调查研究发现,该地区夏季林火种类有地表火、地下火、树冠火3种,这3种蔓延方式之间相互演变,多数为地表火与地下火同时存在。夏季林火蔓延速度普遍较慢,地表火蔓延速度大多在0.05m/s以下;浅层地下火在有林地的燃烧速度为2-4m/h、草甸为1-3m/h,深层地下火在有林地的燃烧速度为0.2m/h以下、草甸为0.05m/h以下;树冠火蔓延速度一般为180-600m/h。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禽网状内皮组织增殖病病毒(REV)对禽流感病毒(AIV)疫苗免疫效果的影响,本研究将1日龄SPF鸡经腹腔感染REV HLJR0901株后,分别于10日龄免疫重组AIV灭活疫苗(H5N1亚型,Re-6)、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r LH5-6)及10日龄和24日龄两次免疫r LH5-6疫苗,并设未感染REV的免疫对照组,于免疫后检测血清HI抗体,并采用H5N1亚型高致病性AIV攻毒。结果显示:实验鸡感染REV后HI抗体滴度均低于相应的未感染REV的免疫对照组。感染REV后,免疫一次Re-6灭活疫苗、r LH5-6活疫苗及两次r LH5-6活疫苗的实验鸡攻毒后的存活率分别为70%、60%及80%,排毒鸡数分别为4/10、4/10及3/10;未感染REV的免疫鸡均不发病、不死亡、不排毒;空白对照组实验鸡攻毒后3 d内全部死亡并且排毒。本研究表明,REV对AIV灭活疫苗和活疫苗均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作用,加强免疫r LH5-6疫苗可以部分减轻该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9.
以甘肃省1985-2006年的耕地面积数据为基础,应用趋势移动平均法对2007-2010年的耕地面积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与2007-2010年的实际耕地面积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趋势移动平均法预测出的耕地面积与实际面积接近。研究证明:采用趋势移动平均法建立的预测模型合理,趋势移动平均法应用于耕地面积变化趋势预测可行。  相似文献   
70.
试验旨在构建能表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BVDV)E2抗原蛋白的重组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lactis),为进一步研制BVDV乳酸菌口服活载体疫苗奠定基础。将BVDV E2基因克隆后测序,根据乳酸乳球菌的密码子偏嗜性进行优化,再将优化的基因片段插入表达载体pNZ8148中,并电转化乳酸乳球菌NZ9000感受态细胞,构建重组乳酸菌pNZ8148-E2/NZ9000,经1 ng/mL乳链菌肽诱导表达后,对菌体物进行了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将重组乳酸菌pNZ8148-E2/NZ9000口服免疫6~12月龄健康犊牛,在免疫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液样品并分离血清,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抗体水平。结果显示,PCR扩增到了1 149 bp的目的片段,乳酸菌密码子偏嗜性优化后,GC含量从45.28%变为34.30%。重组质粒pNZ8148-E2经酶切鉴定插入片段与预期大小相符,在菌体裂解物中出现大小约42 ku的条带,与预期蛋白大小一致,且该蛋白可与BVDV E2抗体反应。在免疫犊牛的血清中检测到特异性抗BVDV E2蛋白的抗体。本研究结果表明,表达BVDV E2蛋白的重组乳酸菌口服免疫可诱导犊牛产生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反应,该重组菌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