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72篇
  免费   152篇
  国内免费   116篇
林业   203篇
农学   98篇
基础科学   105篇
  140篇
综合类   1182篇
农作物   103篇
水产渔业   148篇
畜牧兽医   303篇
园艺   195篇
植物保护   6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86篇
  2008年   164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32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22.
针对木材害虫声发射(AE)信号检测问题,研究杨树木段中麻点豹天牛幼虫AE信号波形特征及其信号的能量,为钻蛀害虫声音的监测提出一种新的方法。取一段具有麻点豹天牛幼虫的杨树木段,通过采样频率为500 kHz的2通道木材蠕变声发射信号采集系统采集原始AE信号。对采集到的原始信号滤波后进行小波分解,通过对各层高频信号的分析获取AE信号的频域特征,并对其进行重构与信号解析。结果表明,麻点豹天牛幼虫AE信号的主频主要集中在30 kHz附近,其信号的能量在16:00最高,反映了该幼虫在15:00-16:00较活跃。  相似文献   
123.
卵形鲳够免疫器官的早期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仔、稚鱼期间3种免疫器官的发生和发育过程。结果表明,3种免疫器官原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头肾、脾脏和胸腺,出现时间分别为2日龄、3日龄和3日龄。其中,头肾的早期发育过程可分为原基形成期、造血功能发展期和泌尿功能退化期。进入稚鱼期后头肾的肾小管分布相对减少,表明头肾已不是主要的泌尿功能区。6-8日龄仔鱼脾脏中造血干细胞向红血细胞分化并产生大量未成熟红细胞。22日龄时脾脏组织体积进一步增大,内部血细胞参与血液循环。胸腺原基出现后胸腺细胞增多、体积增大,细胞嗜碱性不强。10-13日龄时胸腺细胞的嗜碱性增强,淋巴细胞开始增多,此时胸腺开始分区。20-22日龄稚鱼期结束时胸腺的内区和外区进一步分化,分区更为明显,表明胸腺进一步成熟。未发现胸腺和头肾之间淋巴细胞迁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4.
斑点叉尾(鱼回)鳃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扫描电镜对斑点叉尾鮰(Ictaluruspunctatus)鳃的表面微细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鮰鳃的表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与其他硬骨鱼类基本相似,鳃弓和鳃耙表面被具环形微嵴的扁平上皮细胞所覆盖,鳃弓表面细胞之间有孔洞;鳃耙基部较粗壮;中部鳃丝上皮细胞表面的微嵴两侧有细小的横突,有些微嵴出现融合或间断;端部和基部鳃丝上皮细胞表面的微嵴消失,形成密集颗粒状突起;鳃小片的高度和片间距较大。讨论了斑点叉尾鮰鳃的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5.
养殖密度影响鱼类福利是鱼类生理生态学、福利学和种群生态学研究中的关键问题,已受到各国学者的关注。文章综述了养殖密度影响鱼类福利的主要研究进展,讨论了鱼类死亡率、生长、摄食以及应激反应等福利指标随养殖密度变化的规律及其描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鱼类福利指标随不同放养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以及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6.
鱼类耳石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锐  区又君 《南方水产》2008,4(1):69-75
鱼类耳石研究是鱼类生长和早期生活史研究的基础。文章阐述了鱼类耳石形态的研究方法及其在鱼类种类识别中的应用、耳石微结构在鱼类年龄鉴定、早期生长研究、产卵期、孵化期和产卵场的推算以及早期生活史中特殊事件的研究等方面的进展,探讨了耳石研究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7.
流沙湾养殖华贵栉孔扇贝体色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雷州半岛西部流沙湾养殖的华贵栉孔扇贝(Chlamys nobilis)群体进行了体色多态性研究。结果显示,在调查的10个苗种来源不同、总抽样数量为5 954个个体的养殖群体中,壳色可分为6类,分别是橘黄色(62.31%)、枣褐色(14.51%)、紫白色(12.46%)、橘黄间紫色(6.43%)、紫顶枣褐色(3.46%)和黄顶紫黄色(0.82%);6类壳色群体的闭壳肌颜色均存在白、黄2色,且白色比例均显著高于黄色,其中黄色闭壳肌比例最高的是橘黄色(18.79%);华贵栉孔扇贝成熟的生殖腺颜色分为黄、乳白2色,分别代表雌性和雄性,性比与闭壳肌颜色相关。研究表明,华贵栉孔扇贝壳色以橘黄色为主(P〈0.05),闭壳肌颜色以白色为主(P〈0.05);壳色与闭壳肌颜色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带“黄”壳色个体黄色闭壳肌比例较高(P〈0.05);黄色闭壳肌群体雌性比例显著高于雄性(P〈0.01)。  相似文献   
128.
利用电镜技术对驼背鲈(Cromileptes altivelis)外周血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电镜下可区分6种类型的细胞:红细胞、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血栓细胞和浆细胞。红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可见线粒体、少数囊泡;根据细胞中的颗粒形态大小和细胞核的形态,可将粒细胞分为4种类型:I型粒细胞、II型粒细胞、III型粒细胞和IV型粒细胞。单核细胞圆形,表面较平整,偶有伪足伸出,空泡多见;淋巴细胞的胞质少,仅在细胞核边缘处形成薄薄的一层,细胞器少;血栓细胞异染色质丰富,沿核膜呈带状分布,胞质中有较多大小不等的空泡和少量的线粒体;浆细胞中粗面内质网成层分布包绕在核周围。此外可见到嗜曙红细胞吞噬红细胞、血栓细胞成群聚集分布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9.
鱼类早期发育阶段摄食行为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琪  区又君 《南方水产》2006,2(1):71-75
对鱼类早期阶段的摄食行为研究进行了综述。重点阐述了胃含物分析法、饥饿对摄食的影响、摄食器官的形态发育特征与摄食行为的关系、食物选择及其生理生态因子对摄食的作用。初步探讨了仔稚鱼饥饿后的捕食量和捕食速度的变化,并结合食物保障,分析了食物选择性指数I在鱼类摄食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0.
研究了盐度对黄鳍鲷幼鱼主要消化酶(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的影响及消化酶活性的昼夜变化。实验设计5、10、15、20、25、30等6个盐度梯度组。结果表明,蛋白酶、脂肪酶的比活在盐度为25时最高,而淀粉酶的比活在盐度为20时最高。各种消化酶在盐度20~30时消化酶比活的平均值要明显高于5~15时消化酶的平均值。对黄鳍鲷消化酶比活昼夜变化的测定表明,蛋白酶、淀粉酶、脂肪酶比活的最高值分别在14∶00、20∶00和18∶00,最低值分别是12∶00、10∶00和6∶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