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3篇
  免费   315篇
  国内免费   590篇
林业   341篇
农学   315篇
基础科学   234篇
  506篇
综合类   2776篇
农作物   414篇
水产渔业   268篇
畜牧兽医   1010篇
园艺   425篇
植物保护   309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17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16篇
  2020年   217篇
  2019年   220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258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316篇
  2012年   474篇
  2011年   534篇
  2010年   573篇
  2009年   457篇
  2008年   486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335篇
  2005年   245篇
  2004年   177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9篇
  2001年   68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1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研究了不同留芽数量对藏红花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不同留芽数量下的藏红花各生长阶段发生的时间差异不大。藏红花种球萌动以后,留3个侧芽的植株生长最快,留2个侧芽的植株生长最慢。在开花期,不同处理的花梗长度、花朵直径、叶片数及叶长差异不显著。随着留芽数量的增多,藏红花的柱头、雄蕊的干重增加,但各处理间没有显著差异。建议在生产中保留2~3个侧芽,以便提高柱头产量。  相似文献   
992.
为研究外源壳聚糖(CTS)对黄瓜幼苗抗霜霉病的诱导作用,采用菌悬液叶面喷洒的方法,测定了黄瓜幼苗在白粉病菌侵染下叶绿素含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糖和蛋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TS处理增加了黄瓜幼苗的叶绿素、可溶性糖和蛋白的含量,提高了CAT的活性,降低了MDA和游离脯氨酸的含量,说明CTS有利于提高黄瓜幼苗对霜霉病菌的抗性,其最适浓度为150 mg/L。  相似文献   
993.
【目的】研究大田条件下不同锌水平果园苹果树体锌吸收运转分配和锌运转系数的周年变化,解释不同锌水平果园苹果树锌含量的周年变化规律。【方法】以盛果期‘红富士/平邑甜茶’苹果为试材,测定缺锌小叶病树和正常树周年内不同物候期土壤及树体各器官的锌含量。【结果】不同锌水平树体根系锌含量周年动态变化差异显著,正常树锌含量周年内基本处于稳定水平,而病树根系前期呈下降趋势,后期急剧上升;在多年生枝条中,正常树锌含量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且后期有所增加,而病树在生长发育后期锌含量显著降低;新生器官的锌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正常树的锌含量始终高于病树。【结论】小叶病树生长发育后期锌低位贮藏引起地上部/根锌的运转系数低、树体锌含量上运受阻,同时,缺锌改变了树体养分吸收的节奏,致使小叶病苹果树春夏根系供锌能力低,形成了生长发育后期锌在根系贮藏、上运困难的特有锌运转规律。  相似文献   
994.
利用精子介导法建立hHT/hDAF双基因转移小鼠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超急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HAR)及延迟性异种排斥反应(Delayed xenograft rejection,DXR)的分子调控机制,采用优化的精子介导法(Sperm-mediated gene transfer,SMGT)对建立hHT/hDAF双基因转移小鼠模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树枝状聚合物(Dendrimers)优化SMGT后,2细胞胚GFP+RFP的阳性率达到4.51%,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选取标记基因GFP+RFP双阳性的胚胎进行移植后获得36只仔鼠,PCR及South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17只小鼠PCR结果呈hHT+hDAF双阳性,其中5只小鼠Southern Blot结果呈hHT+hDAF双阳性。上述结果表明,成功建立了Hht/hDAF双基因转移小鼠模型。  相似文献   
995.
Cu、Fe、Zn和Pb对玉米种子萌发率及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玉米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的铜、铁、锌、铅重金属离子对玉米种子萌发率及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浓度重金属溶液(Cu2+≤0.5 mmol/L,Fe3+≤2 mmol/L,Zn2+≤1 mmol/L,Pb2+≤0.05 mmol/L)促进玉米萌发;铜、铅离子对淀粉酶活性有促进作用,锌离子对淀粉酶活性的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6.
优化TAIL-PCR方法克隆棉花抗逆相关转录因子编码基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ABF/AREB/ABI5/DPBF类转录因子属于碱性亮氨酸类蛋白,在依赖ABA的逆境信号传导途径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合该类转录因子的结构特点,利用3′RACE技术和优化的TAIL-PCR技术成功获得棉花中三个该家族成员编码基因。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两步PCR成功获得基因完整的ORF、3′UTR以及部分5′UTR序列。本研究所获基因为棉花抗逆基因工程提供了候选基因源,优化后的TAIL-PCR技术为克隆棉花中目的基因提供了一种简便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97.
[目的]研究施用不同浓度糠氨基嘌呤对小麦分蘖、株高、产量的影响。[方法]在小麦不同生育期喷施不同浓度糠氨基嘌呤,探究施用糠氨基嘌呤对小麦分蘖、株高、产量的影响。[结果]在小麦生长的分蘖、拔节、灌浆这3个关键时期喷施糠氨基嘌呤,小麦的生育期没有变化;对小麦的分蘖数、株高、有效穗数、千粒重均有较明显的调节作用,且均表现为正增长。其中,糠氨基嘌呤(0.4%水剂)有效成分浓度4.00、6.67、8.00 mg/kg处理对小麦产量影响显著高于有效成分浓度2.86 mg/kg处理,极显著高于空白对照处理。[结论]该研究为糠氨基嘌呤在小麦生产实践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98.
河南省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耦合协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经济发展系统和粮食生产系统指标体系,运用耦合灰色关联度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探究河南省经济发展系统和粮食生产系统随时间耦合的关系,并对县域单元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划分。研究发现:河南省经济发展对粮食生产的胁迫作用和粮食生产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均较为明显。河南省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耦合度空间分布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梯度分异特征。结合人均GDP把河南省109个县域划分为低水平耦合、拮抗、磨合、协调4种发展阶段类型:低水平耦合型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山地区域;拮抗型数量最多,河南省大部分县域处于经济发展和粮食生产的拮抗阶段;磨合型主要分布在市辖区周边,数量最少;协调型主要分布在河南省西北侧边界线和郑州、洛阳、许昌构成的"T"字形区域内。结合河南省县域耦合协调类型,提出粮食生产指标交易制度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99.
【目的】通过对进行间歇训练的6匹青年伊犁马训练前、后12 km测试赛各阶段血液指标变化规律的分析,探究间歇训练对其血液生化指标变化规律的影响,为耐力马训练体系的建立和培育优质国产耐力马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分别于训练前后测试赛赛前、赛后即刻、赛后15 min、赛后90 min检测血浆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血尿素(UREA)和乳酸(LAC)6项血液生化指标,对其进行方差分析,并对比训练前后的变化规律。【结果】青年伊犁马通过9周间歇训练后,12 km测试赛用时极显著低于训练前(P0.01)。训练前后马匹测试赛血浆CK、LDH变化趋势明显,训练前血浆CK、LDH赛后即刻升高,随后下降,再上升,赛后90 min CK极显著高于赛前(P0.01),LDH显著高于赛前(P0.05);训练后血浆CK、LDH均表现出现先上升,后下降,赛后90 min极显著高于赛前(P0.01)。训练前后血浆ALT、AST、UREA、LAC与训练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变化幅度较训练前更大,最大LAC较训练前提高了33.2%。【结论】马匹经9周间歇训练后,训练后测试赛马匹骨骼肌运动损伤小,具有更高训练程度,机体对血浆ALT、AST、LAC的耐受性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郑葡2号’是以‘红地球’与‘早玫瑰’杂交选育出的中熟鲜食葡萄二倍体新品种。果穗圆锥形,平均单穗质量918.0 g。果粒圆形,紫黑色,平均单粒质量12.0 g,无香味,每果粒含种子2 ~ 5粒,多为3粒,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7.0%。在河南省郑州地区,8月中旬果实成熟。丰产稳产性好,叶片对霜霉病较为敏感,但强于‘红地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