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74篇
林业   28篇
农学   33篇
基础科学   29篇
  43篇
综合类   272篇
农作物   62篇
水产渔业   18篇
畜牧兽医   66篇
园艺   25篇
植物保护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研究BNS和BNS366小麦雄性不育与小孢子发生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变化的关系,为激素调控温光敏雄性不育小麦花粉育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用BNS和BNS366为试验材料,分别以矮抗58和郑麦366(BNS366的近等基因系)为对照,进行正常秋季播种(2018年10月10日)和晚播(2018年12月2日)试验,用I2-KI法测定花粉育性,用国内法和国际法测定自交结实率,采用间接酶联免疫法测定雌雄蕊原基分化期-三核期叶片、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四分体期幼穗和单核中位期-三核期花药中6种内源激素的含量。【结果】在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BNS和BNS366花粉可育率、国内法自交结实率和国际法自交结实率均为零,达到全不育水平,在晚播条件下,BNS的这三个指标分别为34.74%、43.12%和48.48%,达到低不育水平,BNS366则分别为92.63%、55.37%和67.94%,达到正常可育水平,播种期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矮抗58和郑麦366在2种播期条件下,则为82.56%—94.00%、73.90%—82.31%和96.54%—139.26%,均为正常可育,播种期间差异不显著;BNS和BNS366花粉可育率-∆(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比晚播条件下花粉可育率提高百分率)均分别极显著低于矮抗58和郑麦366。分别在2个试验组内进行内源激素含量的多重比较,BNS和BNS366与矮抗58和郑麦366内源激素含量-∆(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比晚播条件下激素含量提高百分率)存在差异,对内源激素含量与花粉可育率、内源激素含量-∆与花粉可育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BNS和BNS366不育株在小麦幼穗发育过程中激素含量存在特征性变化。生长素(indole-3-acetic acid,IAA)含量在四分体期(BNS)和雌雄蕊原基分化期(BNS366)叶片中不足,在单核中位期(BNS)和单核靠边期(BNS366)花药中不足,在二核期花药中盈余;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GA)含量在四分体期幼穗和单核中位期花药中不足;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ZR)含量在叶片、幼穗和花药中均无一致盈亏特征;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含量分别在四分体期幼穗中存在偏低倾向(BNS)或确定存在不足(BNS366)现象;油菜素内酯(brassinosteroid,BR)含量在叶片、幼穗和花药中均无一致盈亏特征;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含量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四分体期、单核靠边期(BNS)或单核中位期(BNS366)和三核期叶片中不足,在雌雄蕊原基分化期(BNS)或四分体期幼穗(BNS366)中不足,在单核靠边期花药中不足。【结论】正常秋季播种条件下,单核靠边期之前,BNS和BNS366中IAA、GA和ABA的含量不足,尤其是MeJA的含量不足,可能促进了二者雄性不育的发生。  相似文献   
62.
对我国木工机械安全标准与目前欧美最新相关安全通用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找出我国标准GB 12557-2010与EN 691-1:2012、ANSI O1.1-2009之间存在的差异与不足,为应对国际间贸易技术壁垒,提升我国木工机械行业国际竞争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3.
夏南牛新品种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南牛培育项目始于1986年。夏南牛是以夏洛来牛为父本,以南阳牛为母本,应用人工授精技术,采用杂交创新、横交固定和自群繁育三阶段开放式育种方法,根据血统、外貌、体重综合选择,以体重为主,同时考虑早熟性,经过21年严格的选种选育,育成的含夏洛来牛血37.5%的肉用牛新品种。通过中间试验、育肥试验、屠宰试验,夏南牛表现出良好的肉用特征,生长发育速度、屠宰率、净肉率、肉品质等方面明显优于南阳牛。本文总结出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肉牛新品种育种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64.
为进一步掌握乳牛隐孢子虫病在河南省的流行动态,从河南省郑州、开封、济源和鹤壁4个地区9个奶牛场采集12月龄以内的乳牛粪便样品582份,用饱和蔗糖溶液漂浮法和改良抗酸染色法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隐孢子虫总感染率为26.12%(152/582)。其中,断乳前犊牛(5日龄至2月龄)隐孢子虫感染率为30.91%(51/165),断乳后犊牛(3~12月龄)感染率为24.22%(101/417)。依据形态数值初步鉴定为2种隐孢子虫,即微小隐孢子虫和安氏隐孢子虫。微小隐孢子虫在断乳前犊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50.98%(26/51),在断乳后乳牛阳性样品中的比率为9.90%(10/101)。另外,饲养方式(断乳前犊牛单独隔离饲养和未隔离饲养)对断乳前犊牛2种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5.
科学合理的蜜蜂秋季管理,不仅可以使蜜蜂安全越冬,还能促使蜜蜂来年早春的春繁顺利进行。为了向广大蜂业工作者提供一个全面的蜜蜂秋季管理参考资料,从蜂箱、蜂群、饲喂及病害防治4个方面入手,对蜜蜂的秋季管理要点进行整合。  相似文献   
66.
旨在研究不同处理方法对巴美肉羊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采用CIDR(孕酮阴道栓)+PMSG(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GF2α(氯前列烯醇)和CIDR+PMSG2种不同处理方法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养殖场中本地绵羊(即巴美肉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比较二者的发情率。结果表明,CIDR+PMSG+PGF2α处理组试验羊的发情率为74%,CIDR+PMSG处理组试验羊的发情率为94%。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采用CIDR+PMSG处理方法对巴美肉羊进行同期发情处理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7.
PEG模拟水分胁迫对桑种萌发及抗性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桂优62号”桑种为材料,在不同浓度高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的水分胁迫条件下,以摇床培养方法对其进行萌发培养。测定不同浓度PEG溶液(30%、25%、20%和双蒸水)中萌发种子的相关抗性生化指标,实验结果经统计分析表明,当PEG浓度为30%时,萌发种子中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丙二醛的含量均极显著地高于CK(双蒸水),说明在高浓度PEG溶液处理下能够萌发的种子具有较强的抗水分胁迫的能力,可以作为桑树抗旱育种的选择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68.
为研究黄淮海麦区小麦品种的抗旱性,对黄淮海麦区46个小麦品种萌发期的抗旱性进行鉴定,验证3个抗旱性相关分子标记的有效性,并利用分子标记检测抗旱性相关基因 1-feh-w3 TaDreb-B1 TaNRX-B1的单倍型分布。结果显示,供试材料的平均相对发芽率为64.8%,变化范围为30.7%~95.4%,中等及以上抗旱性等级小麦品种占比84.8%。 1-feh-w3基因的Westonia type单倍型平均相对发芽率显著高于Kauz type单倍型,但与相对发芽率相关性并不显著。 TaNRX-B1基因的 TaNRX-B1a单倍型平均相对发芽率显著高于 TaNRX-B1b单倍型,且与相对发芽率显著相关。 TaDreb-B1基因的 TaDreb-B1a单倍型平均相对发芽率显著高于 TaDreb-B1b单倍型,品种占比达到95.7%,在小麦抗旱性中起重要作用,与相对发芽率相关性也不显著。单倍型组合Westonia type/TaDreb-B1a/TaNRX-B1a的平均相对发芽率最高,为76.79%。筛选出抗旱性较好的小麦品种14个,分别为徐麦36、中植0914、囤麦127、洛麦26、百农418、齐民7号、丰德存麦20、丰德存麦12、丰德存麦1号、赛德麦7号、驻麦328、周麦32、国红3号和迁麦088,可以在小麦育种中作为抗旱种质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69.
生物质制乙醇是解决当前世界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当前生物质制乙醇在国内外无法大规模投入生产的主要原因是成本过高。选取优质的生物质材料和高效的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以6个泡桐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稀硫酸、氢氧化钠、微波-氢氧化钠3种方法进行预处理,对泡桐纤维素含量和酶解后还原糖产量进行测定,探讨不同预处理方法对纤维素含量和还原糖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微波-氢氧化钠法预处理毛泡桐品种效果良好,处理后纤维素含量达84.82%,较预处理前提升了38.01%;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分别降低了21.23%和6.65%;还原糖产量较高,为471.38 mg/g。该研究可为生物质制乙醇高效预处理方法和优质生物质材料的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吉林春玉米氮磷钾养分需求与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明确吉林春玉米的氮、磷、钾养分需求和利用效率,为区域春玉米的高效合理施肥提供技术参数。 【方法】 整理2005—2013年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吉林省开展的680个 “3414”田间试验,选取N0P0K0、N0P2K2、N2P0K2、N2P2K2和N2P2K0 5个处理,研究氮、磷、钾肥对春玉米籽粒产量、植株养分吸收量的影响,明确产量、养分吸收量与土壤基础养分供应能力的关系,评估春玉米的氮、磷、钾养分需求量和利用效率。 【结果】 吉林春玉米在氮磷钾配施处理 (N2P2K2) 获得最高的籽粒产量和植株养分吸收量,平均产量达9.6 t/hm2,玉米氮、磷、钾养分平均吸收量分别为N 190.8 kg/hm2、P2O5 87.0 kg/hm2和K2O 215.1 kg/hm2。与不施肥处理相比,氮磷钾配施处理平均增产42.5%,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平均分别提高57.5%、64.2%和49.5%。在其他养分充分供应基础上,增施氮、磷、钾肥平均分别增加吸收N 57.2 kg/hm2 (42.9%)、P2O5 19.2 kg/hm2 (28.4%) 和K2O 32.1 kg/hm2 (17.5%)。以缺素处理植株养分吸收量表征土壤养分基础供应能力,发现氮磷钾配施处理玉米产量和养分吸收量均随土壤基础养分供应能力的提高而逐渐上升,变化趋势均符合显著的对数关系。经测算,吉林春玉米氮磷钾配施处理生产百公斤籽粒平均需吸收N 1.98 kg、P2O5 0.90 kg和K2O 2.24 kg,比例为1∶0.45∶1.13。减氮、减磷和减钾处理的百公斤籽粒氮、磷、钾素需求量平均分别为N 1.69 kg、P2O5 0.79 kg和K2O 2.11 kg,与氮磷钾配施处理相比均显著下降,而且试验点间变异也明显增大。目前,吉林春玉米生产中氮、磷、钾肥的平均养分回收利用效率分别为33.7%、27.5%和45.3%,而平均生理利用效率分别为28.8、52.8和28.3 kg/kg。 【结论】 吉林春玉米对肥料养分的依存度较高,合理施肥是保持高产高效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