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20篇
农学   22篇
基础科学   20篇
  51篇
综合类   232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17篇
畜牧兽医   125篇
园艺   27篇
植物保护   2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锁秀  何昉 《广东园林》2012,34(3):20-23
通过对珠三角绿道网规划的解读,阐述了珠三角绿道网概念的由来,以及绿道在自然理念的延伸、人文生态价值的演绎和多功能并存等三方面的价值塑造,揭示了绿道独具中国"道者,自然之理"之大智慧,以及引领理想城市生活、弘扬新广东精神等方面的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62.
黏膜免疫是机体防御感染的第一道防线,诱导有效的黏膜免疫应答对病原由黏膜感染途径引发的疾病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在黏膜疫苗的研究中存在某些关键性问题,最重要的是黏膜抗原不能有效地被运输至黏膜诱发部位,致使黏膜免疫系统不能被有效刺激,而不能产生高效的免疫应答。因此,选择安全而有效的黏膜佐剂及选择有效的抗原运输系统是发展黏膜疫苗的必须条件。论文就近几年来黏膜疫苗佐剂及抗原运输方式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3.
绵羊在发情周期中各生殖激素浓度变化与卵泡发育、成熟和排卵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研究巴美肉羊血清生殖激素的动态变化及其与排卵数关系,试验采用电化学法,测定了12只成年母羊发情期血清中2种类固醇激素(E2和P4)的浓度水平,分析其动态变化规律,并用SAS 9.0的方差分析程序分析激素浓度与排卵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两种激素在排单卵组和排双卵组绵羊间变化规律不同,E2在排单卵组表现为先下降后升高的变化趋势,在排双卵组表现为持续下降趋势;P4在排单卵组表现为持续上升的趋势,在排双卵组为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排单卵和排双卵组绵羊在各时间点的E2和P4激素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4.
高温诱导银白杨花粉染色体加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磊  王君  索玉静  康向阳 《核农学报》2010,24(6):1158-1165
以银白杨为试验材料,在掌握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高温处理诱导花粉染色体加倍,对不同处理温度和处理持续时间在不同减数分裂时期的诱导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室水培条件下,银白杨完成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大约需3~4d,不同时期和花药颜色变化有相关性;高温诱导银白杨2n花粉的最佳时期是中期Ⅰ,处理条件为36℃持续4h,最高2n花粉百分率39.6%,平均2n花粉百分率32.75%。高温处理后导致银白杨散粉延迟,相对于同一环境条件下的正常花芽散粉晚大约2~3d, 且花粉量很少。  相似文献   
65.
长期定位试验中化肥与有机肥结合效应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21a试验表明,化肥有机肥结合施用表现出的增产率、供肥率均大于二者分别单施。有机肥与N素化肥结合效果最显著,连应值1.33,增产率大于二者单施之和,比单施平均增产55.4%;与P素化肥连应值为0.90,比单施平均增产19.3%;与K素化肥连应值为0.57,比单施平均增产8.4%。与N素配施N素残留率26.5%~35.1%,土壤全N、速效N比单施提高9.3%~73.3%和10.1%~46.9%;与P素配施P残留率68.3%~69.7%,土壤全P、速效P比单施提高5.3%~26.6%和200%~207%;与K素配施土壤K素亏缺量年均降低28.8%~78.5%,土壤速效钾比单施提高84.6%~128%。配施土壤有机质比单施提高41.8%~56.8%。  相似文献   
66.
结合河南省天保区的实际情况,提出河南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评价因子的权重值,根据河南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影响评价指标实现值,进行灰色聚类,求得分指标灰类,计算出三角白化权函数σhn2=57.04,说明河南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影响效益仍属于"一般"灰类;但σhn3=43.91与σhn2较接近,说明河南省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社会影响效益已开始由"一般"向"较强"过渡。  相似文献   
67.
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基肥的结构与性质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长涛  侯建伟  索全义  史李萍 《土壤》2019,51(3):465-469
为了解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基肥的结构与性质,通过实验室自制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基化肥,研究生物质炭添加量对炭基肥的形貌特征、pH、表面官能团种类和元素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秸秆生物质炭具有丰富的孔隙结构,化学肥料添加量越大,结构表面无序化程度越高;总孔容和平均孔径的变异范围分别为2.1~3.3 cm3/kg和2.7~3.2 nm,平均为2.8 cm3/kg和2.9 nm。生物质炭化后,C-O-C、-COOH、-CH3、-CH2消失,化学肥料并不影响生物质炭缓释载体原有的分子结构,只是影响其元素含量。与未加化肥的生物质炭对照相比,炭基肥中C、H元素含量降低,而N、O元素含量升高,变幅分别为47.7%~68.4%、20.2%~28.2%、59.5%~82.6%和164.0%~228.8%,平均为59.4%、24.1%、71.9%和196.5%;而元素组分的H/C、O/C和(N+O)/C都有所增大。总之,化学肥料存在于生物质炭表面和孔隙之中,其添加并未改变生物质炭的骨架结构和官能团种类,而元素组分含量和原子比(H/C、O/C和(N+O)/C)的改变将可能更有利于增强生物质炭基肥的保水与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68.
河西农田养分投入产出平衡的长期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长期定位试验和作物养分含量分析,确定了河西地区小麦、玉米生产上测土配方施肥的可靠养分吸收参数,系统研究了河西灌区农田主要养分投入产出状况.连续24 a研究结果表明,长期连施化肥(NP,NPK)土壤氮素投入产出盈余率前期(1982-1990年)为8.6%~19.1%,最高时期(1997-2005年)的表观盈余率平均为29.0%~48.5%,扣除氮素损失后为负平衡;磷素化肥投产始终为正平衡,平均盈余率为57.4%~68.3%.钾素化肥投入不抵作物携带量,投产为负平衡.平均盈余率为-58.7%.说明连施化肥氮、钾养分投入不足.有机肥与化学肥料长期配合平衡施用(MNP,MNPK),氮素平均盈余率56.3%~61.5%,扣除氮素损失后为正平衡,盈余率平均为9.4%~10.9%;磷素投产为正平衡,平均盈余率高达249.9%~265.7%;钾素投产为负平衡,平均亏缺19.9%.有机肥连施钾素亏缺45.0%.增施化学钾肥,适量减少化学磷肥,保持氮素化肥投入水平,配施有机肥是科学的平衡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于成熟期差异较大的2个柿品种在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品质特性进行测定分析,明确其变化规律,以期从表型以及生理层面阐释柿早晚熟性状的生物学特征,为早晚熟柿品种的栽培管理以及果实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早熟柿品种‘七月早’和晚熟柿品种‘吊柿’在果实发育成熟过程中的重要表型(单果质量、横纵径、色泽)及生理指标(叶绿素、类胡萝卜素、果糖、蔗糖、葡萄糖、抗坏血酸、可滴定酸、总酚、黄酮、单宁含量)进行测定分析,综合比较2个柿品种各指标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形成特性及变化规律的差异,明晰柿早熟与晚熟果实的品种特性。【结果】在柿果实的发育成熟过程中,2个柿品种单果质量、横径、纵径的生长发育均符合“S”型生长曲线,其中‘七月早’花后60 d之前为第1快速生长期,60~80 d为缓慢生长期,80 d以后为第2快速生长期;而‘吊柿’花后110 d之前为第1快速生长期,110~140 d为缓慢生长期,之后进入第2快速生长期。在第1快速生长期,2个柿品种果实呈绿色,色泽指数变化较小,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糖、抗坏血酸、可滴定酸、总酚、黄酮等含量的变化趋势较为稳定;当果实发育进入缓慢生长期,单果质量和横纵径的增长速度变缓,果实开始转色,色泽指数发生明显变化,叶绿素、抗坏血酸、可滴定酸、总酚、黄酮、单宁等的含量开始显著降低,而类胡萝卜素、糖含量显著上升;当果实发育进入第2快速生长期,单果质量和横纵径又开始快速增长,而果实其他品质指标的变化速率又趋缓。早熟柿品种‘七月早’各品质指标的变化速率较快,变化起始节点均早于晚熟品种‘吊柿’;晚熟品种‘吊柿’具有较长的第1快速生长期,且其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蔗糖高峰现象。在果实成熟之后,晚熟品种‘吊柿’的糖类、抗坏血酸、可滴定酸、总酚、不溶性单宁等的含量均高于‘七月早’。【结论】缓慢生长期是柿果实多个重要性状变化的关键时期,2个柿品种主要品质特性的形成均开始于果实的缓慢生长期,并在第2个快速生长期变化速率减缓并趋于稳定。晚熟品种‘吊柿’在果实成熟后,主要影响果实风味的糖酸等的含量均高于早熟品种‘七月早’。  相似文献   
70.
为揭示结缕草LEA蛋白在植物逆境胁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与功能,利用RT-PCR方法从日本结缕草Meyer中克隆得到一个lea基因,命名为Zjlea3,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蛋白质理化性质分析结果表明:该基因编码产物包含177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18.3 ku,理论等电点(pI)为5.63,为亲水性蛋白,含有9个特征性的11氨基酸基序,属于LEA蛋白中的第3组成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Zjlea3蛋白与高粱、石茅等耐高温物种的同源蛋白亲缘关系最近。荧光定量PCR分析显示:在低温、干旱和高盐胁迫下,Zjlea3基因表达量均有上调,表达量峰值分别出现在72,24,72 h,其中受低温诱导上调幅度最大。转基因酵母抗逆性分析显示:转化Zjlea3基因的酵母细胞对冷冻、高盐和高渗胁迫的耐受能力显著提升。由此推测Zjlea3蛋白参与结缕草抵御低温、干旱和高盐等非生物胁迫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