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811篇
  免费   3174篇
  国内免费   4292篇
林业   3826篇
农学   2291篇
基础科学   2261篇
  4666篇
综合类   24839篇
农作物   3793篇
水产渔业   2103篇
畜牧兽医   7601篇
园艺   3693篇
植物保护   2204篇
  2024年   303篇
  2023年   1026篇
  2022年   2313篇
  2021年   2360篇
  2020年   2152篇
  2019年   2101篇
  2018年   1448篇
  2017年   2407篇
  2016年   1496篇
  2015年   2391篇
  2014年   2571篇
  2013年   3135篇
  2012年   4259篇
  2011年   4336篇
  2010年   4037篇
  2009年   3642篇
  2008年   3578篇
  2007年   3351篇
  2006年   2799篇
  2005年   2093篇
  2004年   1477篇
  2003年   863篇
  2002年   893篇
  2001年   922篇
  2000年   806篇
  1999年   27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2年   15篇
  1961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4篇
  1955年   7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饥饿对半滑舌鳎仔鱼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室条件下,利用观察行为变化、测量记录外部形态特征和组织切片等方法研究了饥饿条件下半滑舌鳎仔鱼(初孵仔鱼,10,16d)的存活与生长特征、卵黄利用、鳔的发育、消化系统和游泳行为的变化。结果表明,仔鱼对饥饿的行为反应可分为3个阶段,即表层集群游动觅食阶段,缓慢游动反应迟钝阶段和外部形态变化并多数伏底静止阶段。饥饿条件下,初孵仔鱼、10和16d仔鱼的全部死亡时间分别为13、8和11d;半数死亡时间分别为7.8、3.5和7.4d,说明10d仔鱼阶段为半滑舌鳎早期发育阶段中较为敏感的阶段;饥饿会延缓初孵仔鱼对卵黄的利用速率;随着饥饿时间的延伸,鳔的体积与正常条件下仔鱼鳔的体积差异显著(P<0.05),但对仔鱼开鳔时间和最终开鳔率无影响。组织切片观察表明,饥饿条件下仔鱼肠道绒毛和上皮细胞高度下降;肝脏细胞主要为核占据细胞质几乎消失。外部形态上,饥饿仔鱼体长较短,头大且身体窄瘦,肩胛骨异常突出,肠极度收缩,长期饥饿后所有仔稚鱼具有脑后部下陷的共同特征,可以作为早期仔鱼饥饿的标志。根据饥饿仔鱼行为学和形态学的变化,可以初步地评价半滑舌鳎早期发育阶段的营养水平,从而为人工育苗中正确指导投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92.
993.
基于贝叶斯概率的印度洋大眼金枪鱼渔场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贝叶斯概率为模型基础框架,利用来自印度洋金枪鱼管理委员会(IOTC)的大眼金枪鱼延绳钓历史渔获统计数据和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OAA)的海温最优插值再分析数据,进行适用于印度洋金枪鱼延绳钓渔场的模型参数估算与预报模型构建。模型回报精度验证结果表明,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场综合预报的准确率达到了65.96%。模型预报结果用概率百分比来表示,符合渔业资源分布的客观特点。利用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提供的SST产品进行业务化运行的渔场预报,利用模型结果每周生成印度洋大眼金枪鱼延绳钓渔场概率预报图,用不同大小的圆形来表示渔场概率的高低,可以为印度洋区域的远洋渔业生产提供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994.
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栖息地指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方宇  邹晓荣  张敏  谢峰  吴昔磊 《海洋渔业》2010,32(2):178-185
根据2000~2007年度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商业捕捞数据,结合海洋环境数据(SST,SSA,SSHG以及等温层深度),运用4种关联建模方法计算其栖息地指数,并使用Surffer 8.0软件绘制出HSI的空间分布图。通过2008年度的捕捞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4种模型的结果存在明显差异:采用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时,主要产量分布在0.6HSI0.9的区域;采用最大值法时,主要产量集中在0.8HSI1.0的区域;采用最小值法时,主要产量分布在0.3HSI0.6的区域。通过4种模型的验证结果比较,本文认为算术平均法和几何平均法能较好地反映东南太平洋智利竹筴鱼的中心渔场位置以及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995.
本研究比较和分析网箱与微流水两种养殖模式下体质量(76.5±17.8)g和(67.2±8.1)g的齐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prenanti肌肉常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两组齐口裂腹鱼肌肉中一般营养成分含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均含有18种氨基酸;除色氨酸(Trp)和组氨酸(His)外,网箱组齐口裂腹鱼肌肉中其余氨基酸、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鲜味氨基酸总量均显著低于微流水组。氨基酸评分(AAS)和化学评分(CS)结果显示:两组齐口裂腹鱼肌肉中必需氨基酸构成合理,色氨酸均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赖氨酸在必需氨基酸中评分最高。两组齐口裂腹鱼肌肉中均含有21种脂肪酸,网箱组饱和脂肪酸(SFA)总量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含量显著低于微流水组,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高于微流水组,且n-3/n-6比值要高于网箱组。综上所述,微流水养殖的齐口裂腹鱼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996.
吴昀卓 《畜禽业》2005,(11):20-21
本文介绍了DNA芯片技术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DNA芯片的制备、样品的制备及与探针的杂交、杂交结果的检测与读出。还介绍了其应用前景及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97.
为客观评价环渤海13个城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验证雷达图指数、内梅罗指数和主成分指数在渤海近岸海域水质评价中的作用,基于渤海195个监测站位3、5月两次实测水质数据,选取化学需氧量、无机氮、总氮、活性磷酸盐、总磷和石油类物质作为评价因子,对环渤海主要城市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等级划分。结果显示,渤海近岸海域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和总磷,其次为石油类物质;葫芦岛、秦皇岛、大连和烟台的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较好,而位于辽东湾北岸辽河口附近的盘锦、锦州、营口以及位于莱州湾西侧的滨州的近岸海域水质状况较差;3类水质综合指数对海水中盐度和悬浮物浓度敏感性较强,且相互之间及其与水质优良面积比例存在显著相关性,表明所选择的3类水质指数能够真实反映渤海近岸海域水质状况。本研究将为渤海水质评价与综合治理成效评估提供方法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998.
底质是沉水植物扎根生长并稳定繁衍的基本条件,不同类型底质物化特性存在差异。为了探究沉水植物大规模引植过程中产生形态学顶端颠倒现象对其恢复生长的影响,通过室内水族缸模拟实验和杭州西湖茅家埠湖区原位盆栽实验,研究不同类型底质(湖泥、湖泥+沙子、沙子、黄土)和正反向扦插对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生长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底质类型对黑藻生物量积累、分蘖数等形态指标影响显著(P<0.05),湖泥中黑藻生长最佳,其增加生物量(6.27 g)、分蘖数(19.8枝)在4种底质中最大;其次为黄土(5.14 g和18.8枝),其能促进植株和根系伸长;叶绿素、蛋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及丙二醛测定结果进一步印证以上结果。各种底质中,反向扦插处理的黑藻分蘖数和根数较正向扦插均有显著减少,尤其是黄土底质中,反向比正向扦插分别减少10.2枝和22.8根,生物量降低2.961 g,但不影响最终形态学上端的形成。西湖茅家埠原位实验表明,在含水率和营养较低的底质中,盆栽黑藻长势相对优于含水率和营养较高底质中的黑藻,且同一底质盆栽于原位时比异位时更有利于生物量积累。建议恢复沉水植被时可以适当改良底质,尤其是物理特性,种植时需区分植物形态学的上下端。研究结果可为不同类型底质的浅水湖泊沉水植物群落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以新鲜浒苔、小黄花鱼为主要原料,研究了原料预处理、调味炒制等工艺条件对浒苔鱼松产品的影响。通过正交设计和感官评定,确定小黄花鱼调味料最佳配方为:食盐3.0%,味精0.8%,白糖2.0%,料酒1.0%;小黄花鱼打浆时间4min;应用响应面分析法得到最优生产工艺:小黄花鱼糜、浒苔粉添加量之比为3.85:1,初炒时间14.2min,炒酥时间41.5min。研制出的鱼松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为二者资源的深加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00.
为了解流溪河光倒刺鲃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鱼类群落结构,分析不同河段、不同季节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变化,于2017年12月-2018年10月对保护区上、中、下游的鱼类开展了每个季度一次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共采集鱼类57种,隶属于5目14科50属,其中鲤形目43种、鲈形目6种、鲇形目5种,合鳃鱼目2种,鳉形目1种;计算57种鱼类的相对重要性指数,结果显示,尼罗罗非鱼、越南■及鲤鱼为2017-2018年度优势种;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计算结果显示,下游鱼类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度最高,夏季鱼类群落的多样性、丰富度及均匀度最高;各监测点之间的种类相似性系数显示,保护区上中游、上下游之间鱼类种类组成为中等不相似,中下游种类组成为中等相似,春夏、春冬、夏冬及夏秋季节鱼类种类组成为中等不相似,春秋、秋冬季节为中等相似;ABC分析结果显示,春、夏及冬季鱼类群落处于稳定状态,秋季处于中度干扰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