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10篇
  免费   693篇
  国内免费   857篇
林业   950篇
农学   553篇
基础科学   314篇
  825篇
综合类   5456篇
农作物   928篇
水产渔业   462篇
畜牧兽医   1408篇
园艺   840篇
植物保护   424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464篇
  2021年   440篇
  2020年   419篇
  2019年   460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505篇
  2016年   342篇
  2015年   531篇
  2014年   560篇
  2013年   631篇
  2012年   925篇
  2011年   896篇
  2010年   889篇
  2009年   814篇
  2008年   793篇
  2007年   709篇
  2006年   598篇
  2005年   487篇
  2004年   305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226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173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厚朴外观性状与内在品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采自国内厚朴主产区的70个单株的树皮样品的厚朴酚及和厚朴酚含量。结果表明:厚朴树皮外面性状与内在品质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皮厚、表面粗糙、油性足、粉末颜色深和纤维含量少的厚朴品质好,反之品质较差,其中,粉末颜色和皮厚是外观性状中的主要性状。它们是制定朴品质标准的最主要外观因素。同时,也为厚朴遗传改良的品质判别提供简单且可操作的外观指标。  相似文献   
992.
云南稻种耐冷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GriffingⅡ等法对5个不同耐冷级别的标准品种及其配制的14个杂交、回交组合F1进行穗部花药、颖壳和结实率等耐冷性状的细胞质效应、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表明:(1)强、弱耐冷性状的影响是母本基因型和细胞质效应在子代的直接表达及母子物质交换疚综合作用的结果。(2)地理远缘和耐冷性差异较大的品种间的杂交,后代杂种优势较强,尤其是丽粳2号、合系4号与十和田间的杂交组合,无论是花药大小还是结实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993.
一种新鹅病毒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对湖北某地出现的一种皮下和内脏形成广泛性肿块的成年鹅的传染病病原进行了初步研究,将成年病死鹅和病鹅肝组织悬液接种12日龄鹅胚,48~72h鹅胚死亡,再用第一代鹅胚尿囊液连传3代均死亡.电镜检查经处理的这些鹅胚尿囊液,观察到大小为50~100nm有囊膜的病毒颗粒;接种鸡胚,48~96h死亡;回归到成年母鹅,出现与自然感染类似的病变;并对该病毒进行了核酸型鉴定,初步确定为微小RNA病毒,结果表明本病的病原是一种鹅的新病毒。  相似文献   
994.
根据GenBank中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CCRV)VP6蛋白的全基因序列(AF403394)和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的基因序列(M17874),设计并合成特异性引物,从感染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09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肾细胞...  相似文献   
995.
真蛸为福建省近年来新兴的海水养殖优良种类,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商品价值和产业化养殖前景。本文报道了福建省水产研究所2008年-2011年真蛸人工繁殖及受精卵孵化结果:127头雌亲蛸经强化培育,共有77头产卵,获卵194×10^4粒,孵出143.4×10^4头浮游幼体。雌亲蛸获产率46.2%~86.7%,卵子受精率75.6%-91.8%,受精卵孵化率77.9%~95.0%。在20.0~22.5℃水温条件下,真蛸受精卵经21~36d开始孵出,孵出后4~6d为孵出高峰,每窝卵开始孵出至孵化结束维持10—16d。  相似文献   
996.
实验探讨了富硒酵母对斑点叉尾鮰肝脏的毒性作用及蛋白质组学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56 d后正常组和有机硒组采用原子荧光法检测硒含量均值为0.15和0.81 mg/kg。H.E染色显示有机硒组肝细胞有明显的疏松化,部分发生脂肪变。通过二维凝胶电泳结合ImageMaster软件分析,鉴定出8个表达差异蛋白质点,其中3个在有机硒组表达上调,5个在有机硒组特异表达,经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鉴定,这些蛋白质分别是伴侣蛋白TCP1-亚基8、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4SNcTudor蛋白、腺苷激酶、酮糖移转酶、丙氨酰-tRNA合成酶。富硒酵母饲料对斑点叉尾鮰肝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有机硒调控4SNc-Tudor蛋白,通过信号传导通道加强机体免疫。  相似文献   
997.
不同种源西南桦在云南景东的生长差异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西南桦分布区内选择的13个种源在南亚热带山地进行筛选试验的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在生长、产量、形态 特征上都有很大差异。以胸径、树高、材积和干形等为指标,用坐标综合评定方法对13个不同种源进行综合评定, 结果表明:潞西、屏边和镇源3个种源生长和形态等各种特征都比其它种源好,位列前3名,是当地适生的好种源; 西马、龙陵和百色种源表现较好,属可利用种源;腾冲和西莲种源表现差,不好利用;平果、凭祥、靖西、景洪和田林5 种源表现一般,最好不发展。  相似文献   
998.
象山港三种不同养殖方式对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不同营养类型养殖方式对半封闭海湾浮游生态系统的影响,于2015年在象山港的鱼类网箱养殖、牡蛎筏式养殖和海带筏式养殖3种养殖区内外分别进行大、中型和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及相关环境因子的四季研究。结果显示,牡蛎养殖区内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化明显,夏、秋季优势种太平洋纺锤水蚤的优势度下降,冬季优势种腹针胸刺水蚤的优势度上升;网箱养殖区内浮游动物群落变化不明显,变化主要为大、中型浮游动物优势种,春、冬季腹针胸刺水蚤的优势度下降,秋季优势种种类组成变化明显;海带养殖区内浮游动物群落和优势种变化均不明显。此外,3种养殖方式对浮游动物的生物量、丰度和α多样性均未产生明显影响。结合象山港的水文特征和养殖区内外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牡蛎养殖区浮游动物群落变化是牡蛎滤食行为和铁港水交换能力差的综合结果,而浮游动物优势种变化可能与水体总磷含量较高有关;因目前网箱养殖规模小且西沪港水动力条件较好,网箱区内局部环境和浮游动物的变化较小;海带养殖因面积小且仅春、冬季养殖,不足以对水质和浮游动物产生影响。此外,本研究显示不同环境中,大、中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的变异较中、小型浮游动物明显,这可能与中、小型浮游动物群落的稳定性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999.
食蚊鱼是全球入侵性物种之一。探讨和研究食蚊鱼快速入侵的原因对进一步的生态学研究有重要意义。实验选取11对多态性微卫星位点,检测了来自欧洲境内3条河流流经的10个不同城市53个家系的755个幼鱼样本。利用微卫星多重PCR技术及Colony统计学软件,分析食蚊鱼系谱关系。食蚊鱼的繁殖能力强,繁殖期的雌性食蚊鱼可一胎产下大量雌雄幼鱼,平均9尾,最多可达72尾;更重要的是实验中发现食蚊鱼存在多重授精现象。结果显示,来自同一父本的幼鱼胚胎最多可达41尾;多重授精加快了食蚊鱼的基因流;系统发育树证实,食蚊鱼来源于遥远的海洋,实验采集的10个群体在系统发育树中主要聚为3支。食蚊鱼入侵性强的关键原因是多重授精,强壮精子具有更强的竞争受精能力,增加了物种的多样性,但受精频率与雌鱼大小可能不成比例。在长距离的迁移中,基因流也在快速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水温18.5~20℃下,采取实验生态学方法,测定了10、15、20、25、30和35盐度下3种规格[干质量(0.220±0.000)、(0.489±0.002)g和(0.899±0.002)g]可口革囊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试验结果表明,盐度、规格均显著影响可口革囊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P0.05)。在盐度10~25时,3种规格可口革囊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均随盐度增加而增大,盐度25时达到峰值后,随着盐度增大而减小。耗氧率和排氨率与盐度呈一元二次函数关系:y=ax~2+bx+c。在相同盐度下,可口革囊星虫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体质量的增大而显著减小(P0.05),且耗氧率和排氨率与干质量符合y=amb模型。盐度10~35时,可口革囊星虫的氧氮比值为5.947~25.246,表明可口革囊星虫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肪提供能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