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农学   3篇
  3篇
综合类   39篇
农作物   7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1 毫秒
41.
[目的]阐明氮肥减施关键时期和适宜减施量对不同穗型迟熟中粳水稻的产量及氮肥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大穗型品种(丰粳3227)、中穗型品种(淮稻5号)和小穗型品种(扬辐粳8号)为材料,设置12种氮肥处理模式,即不施氮(0N)、当地常规施氮(CN,300 kg/hm2)、基肥减总氮10%与20%(BN10、BN20)、分...  相似文献   
42.
以80份杂交籼稻亲本和部分新育成品系为试验材料,采用24对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对其进行材料间遗传多态性的划分,计算各材料间遗传距离,并以此为依据,通过UPGMA法进行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按遗传距离值的大小可将试验材料划分为5个大群、12个亚群和28个组群,大面积生产上主要应用的亲本80%以上(保持系、恢复系)均聚集在第Ⅰ大群内,分类结果和系谱分析基本吻合。结合杂交稻育种实践,群间优势普遍大于群内优势,表明利用籼粳特异分子标记在一定程度上区分杂交亲本优势群可行。  相似文献   
43.
目前对于生物质成型燃料替代散煤减排效果的现场评估还非常缺乏,且均为基于短时间测试方法,无法反映炉具全天实际排放情况。该研究以黑龙江省某生物质成型燃料及配套炉具推广示范村为例,采用全天24 h实地测试的方法,研究了该地区的燃煤炉具以及推广的自动进料和手动进料生物质炉具的污染排放情况。结果表明:自动/手动进料生物质炉具相比燃煤炉具的PM_(2.5)、CO、SO_2排放因子分别降低41.2%、54.3%、40.0%和35.3%、22.1%、20.0%,NO_x的排放因子没有降低。对不同取暖方式的户均排放总量核算发现:自动/手动进料生物质炉具排放的PM_(2.5)、CO、SO_2分别减排39.79%、52.77%、41.35%和33.41%、19.38%、27.01%;NO_x分别升高46.14%和6.69%。此外,调研发现经济性和便利性是生物质炉具推广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4.
基于SSR标记的不同组群杂交中籼稻亲本配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48个SSR标记将12个不育系(保持系)、8个恢复系划分为4个组群,并利用NCⅡ设计共配制96个组合,研究不同组群亲本配组的杂种优势表现。研究结果表明,不育系和恢复系分别被分为3和2个组群,共产生6种配组模式,两系主栽不育系×扬稻6号类群恢复系(G2×G3)、三系保持系×三系恢复系(G4×G1)、扬稻6号类群不育系×三系恢复系(G3×G1)三类配组模式杂种优势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之间相关不显著。生育期是三系恢复系与两系主栽不育系配组(G2×G1)杂种低产的限制因子。扬稻6号类群不育系×三系恢复系(G3×G1)是一种新的杂种优势模式,因此,筛选、培育与扬稻6号属于同一类群的新型不育系,可进一步拓宽现有三系恢复系的利用范围,提高籼型杂种优势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45.
本研究利用DD-PCR技术,对杂交水稻强势和弱势F1在分蘖期基因表达模式的差异进行了分析。根据F1不同带型的比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6个F1被分为强势和弱势两个类群。它们在多个基因表达类型上存在差异,其中强势组合的DMP1(F1与母本共表达)与DMP2(F1与父本共表达)均明显高于弱势组合,而UNP2(父本特异表达)、ABF1(F1特异缺失表达)和MONO(双亲与F1共表达)则明显低于弱势组合。同时,对6个强势组合中表达而弱势组合沉默的特异条带进行了克隆测序,功能分析表明,T2、T3、T5分别与蛋白激酶(AK101690)、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酯酶PP2A-4催化亚基(AK099604)和细胞色素P450家族蛋白(AK067549)的功能类似,它们在植物抗逆性方面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6.
扬粳113是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的丰产、稳产、多抗、广适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在国家黄淮粳稻组区域试验中综合表现较好,产量高,适宜在河南沿黄及信阳、山东南部、江苏淮北、安徽沿淮及淮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7.
生物质炭土壤调理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炭作为一种高效、绿色、多功能的土壤调理剂在农业生产和环境修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因而受到了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论文综述了生物质炭在土壤改良、污染土壤修复、土壤微生物以及对农作物的影响机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展望了生物质炭土壤调理剂的发展趋势,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8.
杂交籼稻丰优香占高产栽培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丰优香占高产栽培生长发育特性,2003和2004年以汕优63为对照,进行了丰优香占4种栽插密度处理和4种施氮量处理的生长试验.结果显示:与汕优63相比,丰优香占在不同栽插密度和不同施氮条件下,成熟期总干物重高,齐穗至成熟期生产的净光合产物多,增产显著,表明丰优香占具有稻谷高产的物质基础,对栽插密度和施氮量适应范围宽.丰优香占以密度为30万穴/hm2、施氮量为187.5 kg/hm2两处理的产量最高,齐穗至成熟期生产的净光合产物、成熟期叶面积指数、齐穗后25 d剑叶叶绿素含量和剑叶的光合速率等指标变化趋势相同.  相似文献   
49.
播期对扬两优6号产量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扬两优6号和汕优63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播期对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扬两优6号在不同播期条件下,平均产量比汕优63增产19.5%;其齐穗期干重、成熟期干重和籽粒干重高20.2%、29.0%和17.5%;扬两优6号具有高的物质生产能力和适宜的物质运转率,同时在适当推迟播期条件下,能安全抽穗,这是其高产稳产的基础.并讨论了扬两优6号高产稳产的适宜播期.  相似文献   
50.
我国水稻旱育抛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水稻抛秧技术从日本引入以后,已逐步发展成为我国水稻简化栽培的主要技术之一。目前我国水稻旱育抛秧技术主要有三种方式:(1)塑盘旱育抛秧。具有带土抛植、易抛秧、易立苗的优点,但其适宜秧龄短,培育壮秧难,育苗成本高。(2)肥床旱育抛秧。具有秧龄弹性大、利于高产的优点,但其秧苗根部带土量少,抛植困难,不易立苗。(3)无盘旱育抛秧。综合了塑盘旱育和肥床旱育抛秧的优点,采用“无盘抛秧剂”包衣,在秧苗根部形成“吸湿泥球”,利于抛植立苗,易培育壮秧,不受秧龄限制,利于高产,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