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2篇
林业   6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8篇
  5篇
综合类   69篇
农作物   4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7篇
园艺   30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22.
为了丰富南方冬季亚麻(Linum usitatissimum L.)品种,引进筛选适合在当地种植的品种,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综合分析了35份亚麻材料原茎产量、株高、工艺长度、分枝数、茎粗、单株茎重、单株果数、千粒重、单株粒重等指标的关联度。结果表明,与对照品种04076-4-9关联度最大的是"651",适合在武汉市或相似生态区域推广种植;其次是M0459"、609",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也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23.
水稻光敏核不育基因相关蛋白产物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立军  薛光行 《作物学报》1995,21(2):251-253
寻找与光敏不育基因表达特异相关的蛋白产物是近年来对光敏核不育水稻研究的热点之一。光敏核不育现象是外界环境因子中光周期、温度、光周期与温度互作等多因子参与调控的综合结果。目前通常以花粉败育度及自交结实率来判定败育程度,但这两者仅为植株整体水平的和生理过程最终的表现型。所以,利用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方法,探知特定时空点光敏不育基因的分子水平表型,即特异相关蛋白产物,才能较准确地判断在其表达的生理进程中  相似文献   
24.
为了弥补传统手工调试参数的主观性和对调试者专业经验的高要求性,将具有全局寻优特征的遗传算法与局部寻优特征的复合形法相结合,构建了一种复合形遗传算法用于新安江模型参数优化率定。采用浙江省朱溪下回头站以上流域为应用案例,结合分层率定法检验了复合形遗传算法的性能,结果表明:模型检验期多年平均径流深相对误差为1%,各年模拟的流量过程精度均达到乙级标准,表明构建的复合形遗传算法可有效应用于新安江模型的参数优化率定。  相似文献   
25.
稻田甲烷排放与减排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稻作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对保证粮食供应和社会稳定起十分积极的作用。但稻田也是农田甲烷排放的主要来源,对全球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从稻田甲烷排放机理、影响稻田甲烷排放的因素以及稻田甲烷减排的技术措施等方面综述了稻田甲烷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未来开展稻田甲烷的研究方向,以期为进一步控制稻田甲烷排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6.
以华苎5号为材料,干旱胁迫后叶面喷施甜菜碱溶液,以研究该抗旱措施对苎麻生理指标及最终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进行甜菜碱处理可通过降低苎麻叶片相对电导率变化率和丙二醛(MDA)含量,以及提高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和生长后期POD活性等途径增加苎麻抗旱性,以此提高苎麻产量(鲜茎重和鲜皮重)。本研究将为苎麻抗旱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基础,为抗旱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27.
全球变暖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环境问题之一。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第二大温室气体,其中稻田甲烷排放约占全球甲烷排放的10%~30%。稻田甲烷的产生与氧化是决定稻田甲烷排放的关键,其过程是在相关微生物参与下完成的,受多种环境条件影响。水分管理直接影响稻田土壤的通气状况,并对土壤微生物活动产生影响,从而直接或间接影响稻田甲烷的产生与排放。本文综述了稻田甲烷产生与排放的微生物学机理,并总结了干湿交替灌溉等常用节水栽培方式对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同时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28.
谈桂露  张耗  付景  王志琴  刘立军  杨建昌 《作物学报》2009,35(12):2225-2233
以4个超级稻品种[两优培九和II优084(杂交籼稻)、淮稻9号和武粳15(粳稻)]为材料,2个高产品种[汕优63(杂交籼稻)、扬辐粳8号(粳稻)]为对照,测定了结实期强、弱势粒中腐胺(Put)、亚精胺(Spd)和精胺(Spm)浓度和灌浆速率,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并用化学调控的方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强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和糙米重,超级稻品种与对照品种差异较小,弱势粒的灌浆速率和粒重表现为超级稻品种显著低于对照品种。灌浆期强、弱势粒的Put、Spd和Spm浓度变化均成单峰值曲线。Put的峰值浓度和平均浓度,弱势粒高于强势粒。Spd和Spm峰值浓度和平均浓度,弱势粒显著低于强势粒,超级稻品种低于对照品种。籽粒平均灌浆速率和糙米重与Put浓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Spd和Spm浓度以及Spd/Put和Spm/Put呈极显著正相关。灌浆初期对稻穗喷施Spd和Spm,增强了弱势粒中蔗糖合成酶、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和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提高了弱势粒灌浆速率、结实率和粒重,喷施Put或多胺合成抑制剂 (MGBG)的结果则相反。说明多胺参与水稻籽粒灌浆的调控,超级稻品种弱势粒较低的Spd和Spm浓度及较低的Spd/Put和Spm/Put值是其灌浆速率小、粒重轻的一个重要生理原因。  相似文献   
29.
采用本研究室建立的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高效遗传转化体系,转化苎麻优良品种芦竹青,获得了转Bt基因苎麻候选植株。通过PCR和Southern杂交等分子检测,证明Bt基因已经整合到部分候选植株基因组中。选取PCR和Southern杂交均为阳性的部分株系(T0)种植在大田,对这些植株进行室内抗虫鉴定并考察其主要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次年对T1代植株进行PCR和Southern杂交检测。结果表明, 与对照相比,T0代转Bt基因苎麻植株的抗虫性均强于对照,部分株系的抗虫性显著强于对照植株;且基本保持了亲本的优良性状;T1代植株中也含有Bt基因,表明Bt基因能稳定遗传,且T1代植株在大田的抗虫性明显强于非转基因植株。  相似文献   
30.
苎麻叶总绿原酸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飞军  彭涛  韦名嘉  陈晨  田鑫  刘立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51-13552
[目的]采用超声波法提取苎麻叶片绿原酸,设定不同提取条件测定含量并得出最优提取条件。[方法]对苎麻头麻叶片烘干处理后,以一定浓度乙醇为提取液,设定乙醇浓度、料液比、温度、pH、提取时间为单因素,采用超声波法提取,并根据单因素实验结果,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pH三个因素设计正交实验。[结果]各单因素对提取效果影响较大,温度设定常温,提取时间2 h最佳;正交结果表明,最优提取条件为40%乙醇、pH=5、料液比1∶16。[结论]苎麻叶中含有0.745%的绿原酸,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效果好,方法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