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农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目的]筛选生姜地迟播油菜品种和播种方式,建立种植模式,为罗平县油菜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进行正常播种和推迟播种下品种生育期、产量及其构成差异分析,通过推迟播种品种比较试验分析迟播油菜产量与产量构成要素间的相关性,开展迟播油菜移栽、点播、撒播比较试验研究适宜播种方式。[结果]生姜地迟播种植油菜,除每角粒数增加外,其余经济产量指标均呈下降趋势,生育期、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角果数、每角粒数和千粒重与产量密切相关,产量与花期、植株高度、有效分枝部位、一次有效分枝数、主序角果数、单株有效角果数和千粒重呈正向相关关系,与生育期和每角粒数呈负向相关关系;杂交油菜品种较常规优质油菜品种具有较高的植株高度、有效分枝高度、第一次有效分枝数和单株角果数,从而能获得更高的收获产量;采用撒播不定苗的方式播种生姜地迟播油菜,产量可达2346 kg/hm~2,纯收益5029.2元/hm~2。[结论]罗平生姜地于11月中旬迟播油菜,选用营养体健壮、生育期在150 d以内的云油杂15号等杂交油菜品种,控制用种量3kg/hm~2撒播,出苗后不间苗不定苗,收获密度约30万株/hm~2,产量2000~2500 kg/hm~2,最高纯收益可达5000元/hm~2,实现罗平坝子油菜连片规模化种植,对保持罗平油菜花旅游等油菜多功能开发利用,实现油菜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符明联  张美华  原小燕  李根泽 《种子》2012,31(7):113-114
花油8号是一个优质早熟甘蓝型油菜品种。熟期适中、高产、稳产、抗倒伏、适宜直播栽培,已推广应用20余万hm~2,新增产量4500万kg,新增产值2亿余元,是云南省区域试验对照品种。结合近年来生产示范情况总结了该品种的直播高效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3.
针对云南早熟油菜生产需求,研究制订了包括良种选择、化学除草、精量播种、一次定苗培育壮苗、病虫害综合防控等技术环节的早熟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直播高效生产技术,将油菜生产综合成本降低了10%~15%.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直播早熟优质甘蓝型油菜品种花油8号进行稳产性分析。[方法]在DPS软件下分析了2006~2009年云南省区域试验中花油8号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对其年度间、试点间的产量及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结果]花油8号品种3年24个点次平均产量达到3379.17kg/hm2,其株型较紧凑,早熟性突出,着粒密、角粒数高,年度间产量差异不大;在云南8个不同生态条件下,均表现出较高的产量潜力,丰产稳产性突出,特别适宜云南乃至中国南方早熟油菜产区直播栽培。[结论]该研究结果为油菜丰稳产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高、低收获指数材料纯合自交系G25和H008杂交,然后小孢子培养获得200份DH株系材料,在丽江和临沧两个云南早熟油菜高产生境下种植,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从各生育阶段时间长度、初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重量、不同部位角果数和角粒数、单株产量、千粒重、小区实收产量和籽粒含油量等17个性状中筛选与籽粒产量收获指数(YHI)关系密切的性状,为高收获指数油菜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临沧育苗移栽高产生境下,营养体健壮,生物产量高、花期长,特别是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多,是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因素。丽江直播栽培高产生境下,油菜苗期长而花期短,营养体不足,主花序角果多而分枝角果少,一次分枝角果数和角粒数、二次分枝角粒数、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和含油量与收获指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培育壮苗提高单株经济性状水平,可进一步提高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而提高收获指数。云南高产生境下,单株产量对收获指数有密切相关的正向效应,初花期干物质产量有密切的负向效应,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变幅大,通过品种和栽培技术调控,控制初花期干物质产量、保持合理的一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角果数和千粒重,获得较高的单株籽粒产量,是提高云南高产生境下油菜收获指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采用高、低收获指数纯合自交系G25和H008杂交后进行小孢子培养获得的200份DH株系材料,在丽江和临沧两个云南早熟油菜高产生境下种植,应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从各生育阶段时间长度、初花期和成熟期干物质重量、不同部位角果数和角粒数、单株产量、千粒重、小区实收产量和籽粒含油量等17个性状中筛选与籽粒产量收获指数(YHI)关系密切的性状,为高收获指数油菜品种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临沧育苗移栽高产生境下,营养体健壮,生物产量高、花期长,特别是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多,是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高的主要因素。丽江直播栽培高产生境下,油菜苗期长而花期短,营养体不足,主花序角果多而分枝角果少,一次分枝角果数和角粒数、二次分枝角粒数、单株角果数、单株产量和含油量与收获指数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培育壮苗提高单株经济性状水平,可进一步提高单株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进而提高收获指数。云南高产生境下,单株产量对收获指数有密切相关的正向效应,初花期干物质产量有密切的负向效应,一次分枝和二次分枝的角果数变幅大,通过品种和栽培技术调控,控制初花期干物质产量、保持合理的一次分枝角果数、二次分枝角果数和千粒重,获得较高的单株籽粒产量,是提高云南高产生境下油菜收获指数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云南芥菜型油菜种质资源丰富,为整理前人搜集的275份芥菜型油菜种质材料亲缘关系与评估电子PCR技术(e-PCR)的实用性,本研究利用搜集的17 713对公开发表的芸薹属作物SSR标记在芥菜型油菜参考基因组和cDNA序列中进行e-PCR分析后挑选引物进行群体PCR分析。e-PCR分析结果显示8 016对预期有扩增产物,共计扩增37 272个位点,平均每对引物扩增4.65个位点;其中336对引物在基因组与cDNA序列均预期扩增2个位点。从336对引物中随机挑选合成20对预期扩增位点覆盖全基因组的SSR标记组合进行群体分析,PCR电泳结果共检测出63个条带,每对引物多态性片段为2~5个,平均每对引物可扩增3.15个条带;标记PIC值变化范围0.03~0.69,平均PIC值0.45,结果符合e-PCR分析预期。群体遗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芥菜型油菜的亲缘关系并不完全与地域性相关,少数来源不同地区的材料也可聚成一类;275份材料可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70处被划分为八大类群,95份原始记录信息缺失的种质材料大多位于第Ⅷ大类。本研究同时从分子标记层面理清了275份芥菜型油菜种质材料亲缘关系,验证了...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快速定量检测家禽样本中禽白血病病毒抗原的方法,对禽白血病病毒p27蛋白单克隆抗体细胞株2E5和3D5进行复苏、鉴定,通过反应条件优化,建立了禽白血病病毒抗原高敏荧光微球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能够快速定量检测家禽样本中禽白血病病毒,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对其他家禽病原无交叉反应且具有良好的检测重复性。对采自全国的240份临床家禽样品进行检测,同时用美国IDEXX公司生产的ELISA抗原试剂盒开展比较,结果发现两种方法符合率达93.98%,其中阳性样品符合率为90.83%,阴性样品符合率为95.83%;组内与组间变异系数分别低于10%和15%。本研究建立的禽白血病病毒p27抗原高敏荧光微球快速检测方法,特异性高、敏感性强,操作简单、快速,具有较高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云花生3号(Arachis hypogaeaL.)的生产潜力和推广价值,为其进一步大面积推广奠定基础。[方法]介绍云花生3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并分析其产量表现及其稳定性。[结果]云花生3号是利用外国资源与云南地方品种、通过人工有性杂交和改良系谱法育成的早熟优质花生新品种。其粗脂肪含量50.32%,蛋白质含量26.5%,油酸含量38.93%,亚油酸含量38.88%,油亚比1.00,属典型的红皮小粒高含油量高蛋白质花生品种,也是我国至今唯一通过品种审定(登记)的红皮小粒花生品种。多点试验中,荚果产量3615.9kg/hm2,仁产量2570.1kg/hm2,产油量1293.3kg/hm2,大面积生产一般荚果产量3000kg/hm2左右,鲜食产值达2.5万元/hm2左右,最高鲜花生单产1.6万余kg/hm2,产值6.4万元/hm2。并表现抗旱、耐瘠、适宜套作等优良特性,于2012年通过云南省品种认定。已在云南各主要花生产区推广应用2万hm2以上,并引进贵州、海南等省种植,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结论]云花生3号中早熟、高产、品质优,适宜云南全省种植,也可在我国南方条件类似花生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适宜云贵高原的玉米花生最佳间作模式并筛选适合该模式的花生品种。[方法]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设置6种种植方式,成熟期收获测产,测量数据采用Excel和DPS数据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结果]玉米花生间作体系较单作相比,具有明显的间作优势,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玉米与云花生3号在2﹕2间作模式下LER为1.40,复合产量达到9 036 kg/hm2,玉米与云花生3号在2﹕2间作模式下玉米籽粒、鲜花生荚果及与干花生荚果净产值,分别比玉米单作增加182.63%、140.59%。云花生3号在单作及间作模式下较砚山当地常规种植花生品种相比,其产值分别比砚山当地常规种植花生品种最高可增加5 069、3 272 yuan/hm2。[结论]云贵高原玉米花生间作采用2﹕2间作模式,间作花生品种采用云花生3号,具有最高间作产量及经济效益优势,能最大限度提高土地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