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7篇
林业   32篇
农学   29篇
基础科学   22篇
  42篇
综合类   206篇
农作物   29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192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绿玉树茎皮脂溶性成分进行分析,为绿玉树的综合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及数据支持。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定量分析各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共分离鉴定出32个化合物,占其总量的96.01%。含量较高的分别是羊毛甾醇(29.86%)、13, 27-环乌苏-3-酮(8.45%)、9, 19-环羊毛甾-7-烯-3-醇(5.31%)。并运用DPPH法对绿玉树茎皮脂溶性成分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具一定的抗氧化活性,IC50为263.70 μg/mL。  相似文献   
132.
为了提高种草养羊效益,解决草地利用率低、养殖效益差的问题,在纳雍、威宁、赫章选择了具有一定经济基础和养殖水平的农户进行了羊添加维生素及微量元素舔砖试验,试验将羊分为3组,浓缩饲料加舔砖组采用放牧+补饲喂浓缩饲料加辅助营养舔砖的饲养方式,自配饲料组采用放牧+补饲自配饲料的饲养方式,对照组采用以放牧为主的饲养方式。结果表明:浓缩饲料加舔砖组羊日增重比对照组增加0.057 kg,比自配饲料组增加0.054 kg。说明浓缩饲料加微量元素营养舔砖饲喂可以增加羊日增重。  相似文献   
133.
猪附红细胞体病原特征及其致病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猪附红细胞体的病原形态学特征及其致病特性,给6只临床健康小鼠成功感染了猪附红细胞体病,对试验组小鼠感染后的不同时期采集的血样进行了鲜血压片、姬姆萨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下的形态学检查,红细胞计数和以P1:5'-GCATGCCCAGTCCCCAAGGA-3'和P2:5'-TGCGGGGAGTACGTGGGAAGG-3'为特异性引物,利用2003年Ludwig E报道的方法对待检血样中附红细胞体DNA的PCR鉴定及测序.1 000倍油镜下观察到单个或连成线状的附红细胞体附着于红细胞表面,红细胞变成刺状、菠萝状或"口"字形等不规则形状;12 000倍扫描电镜下观察到了"逗点"状及以纤丝与红细胞膜相连的附红细胞体;红细胞计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小鼠在接种后第7、10、14天出现大量异型性红细胞,其中第10天严重变形红细胞数量最多.说明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明显期在感染后第7~14天,14 d以后逐渐消散;PCR扩增得到782 bp的DNA片段,经序列分析与序列号为AJ504999的相应片段同源性为99.74%.本试验为猪附红细胞体的病原特性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为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机理等方面更深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4.
为了调查内蒙古部分地区规模化牛场奶牛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及其虫种类型,试验在4个牛场采集了295份奶牛的粪样,从粪便样品中直接提取DNA进行套式PCR法检测,之后将其目的片段克隆至p GM-T载体上进行测序和同源性分析以鉴定虫种。结果表明:可通过套式PCR法从阳性粪便的DNA抽提物中扩增出目的条带,大小分别为800 bp和505 bp;对测得的序列和NCBI上已发表的安氏隐孢子虫(C.andersoni)18S rRNA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对分析,相似度为100%;采集样品的阳性率为14.9%(44/295)。说明套式PCR法可用于检测奶牛粪便样品中的隐孢子虫,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很好地反映出奶牛隐孢子虫的感染情况,并能有效鉴别其虫种。  相似文献   
135.
基于航空正射影像的面向对象林隙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分割尺度及对象特征对航空正射影像面向对象林隙识别的影响,评价基于航空正射影像林隙识别适宜性。【方法】以真彩色航空正射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以东北典型天然次生林帽儿山实验林场东林施业区为试验区进行林隙识别。在面向对象分类过程中,对航空正射影像的3个分量(Blue、Green和Red)采用10种尺度(10~100,步长为10)进行分割,应用拓扑组合准确度(R_(A(or))和R_(A(os)))和位置准确度(D_(sr))评价分割结果。对每种尺度分割结果,应用航空正射影像的光谱及光谱+纹理结合特征,采用带有线性核的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进行林隙、非林隙和树冠分类,共获得20种分类结果。利用混淆矩阵计算的生产者精度、用户精度、分类总精度和Kappa系数4个评价指标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对象特征(大小和形状)受尺度参数影响,小尺度分割产生小面积对象,大尺度分割产生大面积对象,但大尺度不能有效将明显的林隙从冠层中分离出来,存在明显分割不足的现象。拓扑组合准确度(R_(A(or))和R_(A(os)))和位置准确度(D_(sr))说明与参考对象最相似的分割对象结果是在尺度20时获得的分割结果(R_(A(or))和R_(A(os))较大且接近,D_(sr)较小)。光谱及光谱+纹理结合特征分类方案分类总精度具有相似的变化特征,即小尺度分类总精度较低,随着尺度增大,分类总精度也再提高并在某个尺度达到最大值,之后分类总精度随尺度增大而降低,并趋于平稳。光谱+纹理结合特征的分类总精度低于仅使用光谱特征的分类总精度,在中小尺度上尤其明显。在尺度参数为20时使用光谱+纹理结合特征分类总精度低19个百分点,在尺度参数为30时低13个百分点。基于航空正射影像分割最优尺度参数为20。【结论】基于航空正射影像进行林隙识别,最高精度仅为74%(Kappa=61%),林隙生产者和用户精度在60%以上,非林隙生产者和用户精度在90%左右。基于航空正射影像林隙识别纹理特征的加入还将继续降低识别精度。  相似文献   
136.
随着各涉农区机构改革基本完成,天津市基层兽医防疫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新形势下基层动物防疫工作仍存在困难和挑战。本文从乡镇兽医防疫人员、村级防疫员两个方面对天津市基层兽医人员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总结分析了基层兽医防疫体系存在的管理体制不畅、基层防疫人员待遇普遍较低、基层兽医技术服务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最后,从深入贯彻新修订的《动物防疫法》、稳定村级防疫员队伍、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人员培训、完善基层设施建设、推进社会化服务等5个方面提出了具体意见和建议,以期为其他地区增强基层兽医防疫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7.
1肉羊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制肉羊的营养需求主要包括干物质、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及维生素等。1.1对干物质的需求干物质需求是指各种绝干的固形饲料养分需要量的总称。一般来用干物质采食量(DMI)来表示。干物质采食量是一个综合性的营养指标。日粮  相似文献   
138.
MTT法是一种灵敏、快速和便捷的计数生物活细胞的方法。为探讨这一方法用于计数活体线虫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可行性,本试验以秀丽新杆线虫为研究对象,对MTT法检测秀丽新杆线虫的检测波长、MTT的用量、溶解用DMSO用量和与药物作用时间等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将MTT法检测结果与显微镜直接镜检计数法结果比较。结果表明:甲瓒(Formazan)生成量与线虫活虫体数呈正相关;在试验反应体系中,MTT为10g/L,反应3h时,Formazan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50nm,溶解用DMSO最佳用量为150μL,与药物作用时间为24h;MTT法检测和直接镜检结果相似。结果表明,MTT法可用于秀丽新杆线虫虫体等的计数,且可以大大缩短检测的时间,有效减少人力的消耗,结果准确性也较高,对大批量的进行药物或其他物质对虫体活力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9.
室内设置5种温度对斑须蝽卵、若虫、成虫和全世代的发育速率进行了观察,测得其发育始点分别为16.3℃、15.8℃、7.7℃和14.2℃,有效积温分别为47.6℃、392.9℃、91.2℃和598.6℃。  相似文献   
140.
为研究玉米灌浆期、乳熟初期、乳熟末期、蜡熟期4个时期叶部病害发病对脱水速率的影响,以及在同一时期不同级别病害对玉米脱水速率的影响,以绥玉29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田间模拟玉米叶部病害的发生试验,在不同熟期依据病害发生级别标准对叶片进行人工处理。结果表明,玉米叶斑病不同的发生时期、不同级别的病害对玉米脱水速率的影响各不相同,在玉米灌浆期、乳熟初期随着病害级别的增加,脱水速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但在这2个时期各级别病害发生后脱水速率下降水平并不显著;在乳熟后期、蜡熟期随着病害级别的增加,脱水速率呈现不同程度的上升,而且各级别呈现显著或者极显著的差异,说明在玉米干物质积累完成后,随着病害发生级别的增加,对玉米脱水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