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5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5篇
林业   31篇
农学   28篇
基础科学   22篇
  42篇
综合类   198篇
农作物   28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186篇
园艺   50篇
植物保护   17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采用水合物研究中的THF测试方法,利用RCle量热反应系统和ReactIR在线分析系统在线监控了四氢呋喃水溶液体系降温并形成水合物的过程,并考察了形成水合物溶液体系温度、热量以及内部组成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19%的四氢呋喃水溶液体系在一4℃形成水合物晶核,并因相变而释放大量的热,造成溶液体系温度上升;在形成水合物晶核时,在四氢呋喃的诱导作用下,水分子间多以氢键相互作用,形成水合物结构的基础。溶液体系热量和红外变化结果在一定层面上描述了四氢呋喃溶液形成水合物的过程和作用机理,可为今后防治管道内天然气水合物的堵塞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2.
犬狂犬病、犬瘟热、副流感、腺病毒病与细小病毒病五联活疫苗(商品名:犬五联活疫苗)  相似文献   
63.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属二类动物疫病.在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且可由牛、羊、猪传染给人和其他家畜.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动物发病后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流产后可能发生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腺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人感染布鲁氏菌患病后可引起疾病慢性化发展,病程长达数月甚至数年.常见症状有反复发热、寒颤、盗汗、头痛、骨关节疼痛和神经痛等,还可出现食欲减退、委靡不振等.急性期患者未经适当治疗病程超过1年以上者可转入慢性期,表现为乏力、关节或肌肉疼痛、关节炎等器质性损伤,精神抑郁和失眠等症状.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目前在人、畜间发病逐年上升,给畜牧业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6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植物蛋白源日粮对山羊血液氮素代谢的影响。选择3头体况良好安装有颈动脉、门静脉和肠系膜静脉插管的徐淮白山羊,采用3×3拉丁方试验设计,以3种植物蛋白饲料-豆粕(A)、棉粕(B)和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C)作为蛋白源。结果表明:不同蛋白源日粮显著影响动脉和门静脉中尿素氮浓度(P<0.05);显著影响肠系膜静脉中总15N、蛋白态15N和氨基酸态15N丰度(P<0.05),且血液中15N丰度均为C组>A组>B组;各处理组间门静脉排流组织(PDV)和肠系膜排流组织(MDV)中总15N和蛋白态15N净流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但不同蛋白源日粮显著影响PDV和MDV组织中游离氨基酸态15N净流量,且均以C组最高;各处理组中总游离氨基酸(TFAA)和总肽结合氨基酸(TPAA)浓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上述,徐淮白山羊以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作为植物蛋白源比豆粕和棉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5.
[目的]主要探究内生真菌Acremoniumsp.D212(枝顶孢霉D212)与植物激素水杨酸相互作用调控植物发育的机制。[方法]用枝顶孢霉D212与三七共培养后,通过转录组测序及PCR方法,检测基因表达;将枝顶孢霉D212接种水稻培养后,进行免疫反应,观察枝顶孢霉D212在水稻根中的定殖及水稻根系的发育情况;利用免疫组化及细胞学的方法观察生长素输出蛋白的细胞定位。[结果]枝顶孢霉D212与三七共生时,引起了水杨酸途径及病程防御相关基因的大量表达,但没诱导病程防御反应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但是,降低了独脚金内酯中PnDAD2d,PnD14c及PnD27基因的表达。枝顶孢霉D212可以同水稻共生,并可大量定殖于水杨酸受体突变体OsNPR1-RNAi植株中,促进根系的生长。枝顶孢霉D212与水稻OsNPR1-RNAi突变体的共生降低了生长素输出蛋白OsPIN1与OsPIN2在根表皮细胞中的细胞膜定位。[结论]枝顶孢霉D212与宿主植物共生需要水杨酸受体NPR1,并改变生长素的运输而影响根系生长。  相似文献   
66.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中国城市的大气质量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利用2015~2017年博乐市城市空气质量监测数据,以大气污染因子二氧化硫(SO_2)、二氧化氮(NO_2)、可吸入颗粒物(PM_(10))、细颗粒物(PM_(2.5))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年、季节及月变化特征;利用Daniel趋势检验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分析了博乐市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变化规律,及大气环境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15~2017年间,博乐市NO_2和PM_(10)为首要污染物,呈上升趋势;PM_(2.5)和SO_2呈现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均不显著。各大气污染物浓度均呈现双峰型, PM_(2.5)、PM_(10)、SO_2和NO_2年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29.63±19.7)、(66.9±36.8)、(15.6±9.3)、(17.8±9.13)μg/m~3。4种大气污染物浓度季节变化基本一致,均呈冬季秋季春季夏季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博乐市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7.
要更好地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精准气象信息的支持,尤其是一些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防等,极大地促进了现代农业的趋利避害,以及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文章对我国气象工作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提出气象工作在我国农业建设中的作用以及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明确腐殖酸对低浓度(5 mg·L -1)百菌清(chlorothalonil)的缓释增效作用,为减少农药使用量、延长农药药效提供新的科学思路,为选择新的农药增效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腐殖酸(50 mg·L -1)添加至低浓度百菌清中,进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的体外平板及液体培养,通过菌丝体生长试验及血球计数板、等温微量热技术,测定相应的抑菌率(inhibition rate,IR)、孢子体数量以及生长代谢过程中的热量排放。【结果】 将对照抑菌率设定为0,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较百菌清处理的IR显著提高了10.29%(P<0.05),相对增效达到25.33%。液体摇菌培养过程中,摇菌培养的第3天,百菌清处理与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的孢子数无显著差异;摇菌培养第7天,百菌清处理的孢子数极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1);摇菌培养的第14天,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的孢子数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而百菌清处理与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腐殖酸延长了低浓度百菌清对尖镰孢孢子数增加的抑制效应。各处理的热功率-时间曲线图显示,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热量排放曲线在监测的72 h内未检测到热排放峰;而单独添加百菌清的处理在试验的后期重新出现热排放峰;单独添加腐殖酸处理的热排放曲线与对照曲线接近。对热功率-时间曲线相关参数进一步分析,结果显示百菌清处理的Pmax(最大热功率)显著低于对照和腐殖酸处理(P<0.05),而Tmax(最大热功率时间)显著高于对照和腐殖酸处理(P<0.05);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的Pmax、Q(整体发热量)、k(生长速率常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表明该处理病原菌的生长代谢活性显著低于其他处理,即病原菌生长代谢受到抑制的程度最大;腐殖酸处理与对照曲线各参数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病原菌的生长代谢活性没有受到抑制,同时说明腐殖酸-百菌清复配处理中生长代谢受到的抑制作用与腐殖酸本身无关。【结论】 添加腐殖酸可以显著提高低浓度百菌清对尖镰孢菌丝体生长、孢子体数量增加以及生长代谢过程中能量排放的抑制能力。将腐殖酸作为低浓度百菌清的农药增效剂,是降低百菌清用量及延长百菌清药效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9.
园艺疗法在大学生心理成长中的应用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评价方法,在大学生成长小组中实施园艺疗法。以"缤纷生活"为主题,多肉植物为主要材料,小组成员合作,自主设计、制作一幅园林缩微景观实景。结果表明,园艺疗法可增强大学生自我觉察与心理调节能力,体验"团队"与"过程"的意义,既拓展了园艺疗法的角度与深度,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0.
基于积温的文冠果开花物候期预测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不同地区及不同类型的文冠果物候模型,为文冠果的经营活动和旅游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北京市大东流苗圃文冠果3个遗传类型:白花类型及“金冠霞帔”“匀冠锦霞”两个文冠果新品种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进行了花期表型调查与物候的观测,结合全国文冠果主要分布区的8个省份15个地点白花文冠果初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的观测数据,应用中国气象数据网上共享气象数据,对花性状与3个开花物候期进行了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分析。结果(1)3个不同花色遗传类型开花先后顺序为白花类型、“金冠霞帔”“匀冠锦霞”,物候期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花序生长随0、3、5、7、10 ℃积温的变化与Logistic生长模型拟合结果较好;花朵数随时间和积温的变化与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较好;(2)各个地区之间同一积温指数各物候期所需积温相差不大,不同积温指数所需积温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积温指数和不同物候时期都对物候所需积温影响差异极显著,两个因素交互作用影响差异极显著;(3)5 ℃积温指数(即温暖指数)与物候期日序具有高度相关性,可用于花期预测;(4)白花类型文冠果3个物候期5 ℃积温的日序与经纬度、海拔呈极显著的多元线性回归关系,各观测地点日序的回归模拟值与观测值单因素方差分析证实该回归模型可用于花期预测;(5)用克里金插值法,采用上述预测模型,绘制白花文冠果3个开花物候期的时空分布图。结论基于5 ℃积温指数(即温暖指数)建立的积温模型可用于文冠果花期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