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林业   31篇
农学   14篇
基础科学   28篇
  19篇
综合类   139篇
农作物   17篇
水产渔业   10篇
畜牧兽医   43篇
园艺   55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该文阐述了超级稻特优233生育期适中,适应性广;株叶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叶片厚直,穂大粒多,后期熟色好,无稻瘟病和白叶枯病高产优质等特点.并介绍了特优233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2.
基于混合模型的离心泵叶轮内汽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分析离心泵发生汽蚀情况下叶轮内流场的分布以及汽泡相的体积分数,采用两相流混合模型对叶轮内三维湍流汽蚀流场进行数值计算。根据计算结果静压分布和汽泡相的流动特征,揭示叶轮内汽蚀两相流场的内在特性。  相似文献   
103.
以废弃物炭化稻壳和粉煤灰为基质原料,与泥炭、细沙和蛭石进行不同比例的复配,探究由其配制成的复合基质对金银花扦插育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由炭化稻壳、泥炭、细沙和蛭石复配的2 种复合基质,其容重在0.28 ~ 0.63 g/cm3 之间,总孔隙度在69.51% ~ 84.90% 之间,pH 值在5.60 ~ 7.50 之间,其理化性质在金银花扦插育苗所需的适宜范围内。相关性分析表明:复合基质中的总孔隙度及有效磷、速效钾和碱解氮含量与金银花扦插苗的株高、生根数、最长根长、叶片数、SPAD 各生长指标呈显著正相关(P<0.01),容重对金银花扦插苗各生长指标呈显著负相关(P<0.01),说明复合基质对金银花扦插苗生长发育的作用效果与基质混合比例有关。综上,推荐泥炭∶细沙∶炭化稻壳=1∶1∶4、泥炭∶细沙∶蛭石∶炭化稻壳=1∶1∶1∶4 为金银花扦插育苗基质配方。  相似文献   
104.
利用广谱抗稻瘟病基因Pi9的3'UTR序列设计特异DNA标记pi9utr,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连续回交育种实践,改良7份籼稻亲本(316B、金23B、R207、R228、R288、R389、明恢86)的稻瘟病抗性。结果表明:pi9utr是一个高效显性分子标记,除R207外,在其余6份受体亲本与Pi9供体亲本75-1-127间均存在明显而稳定的多态;在室内接种后的316B×75-1-127 BC4F1群体和R288×775-1-127 BC6F1群体中随机取样,进行稻瘟病抗性表型和基因型鉴定及Pi9基因表达分析,证明pi9utr对两个组合回交后代个体的抗病性辅助选择效率均为100%,且在所有抗病单株中均能检测到Pi9基因的高效表达,在所有感病单株中均没有检测到Pi9基因的表达。利用pi9utr在回交世代中的连续辅助选择,获得了3个组合的BC4F1及3个组合的BC6F2代群体,为选育抗稻瘟病新品种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5.
Y两优900是以广适性光温敏不育系Y58S为母本,籼粳杂交选育的偏籼型恢复系R900为父本配组育成的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具有根系发达、穗大粒多、结实率高、株叶形态理想、熟期适中、适应性广、高产稳产、优质多抗等特点。2014年在湖南溆浦对该组合进行了较大面积攻关试验,创造了6.84 hm^2面积单产15.40 t/hm^2的世界纪录。介绍了Y两优900的特征特性,并详细阐述了Y两优900百亩攻关片单产达15.40 t/hm^2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6.
植物自交不亲和性的分子生物学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自交不亲和性是植物特异性地识别并拒绝白花或亲缘关系很近的花粉的一种遗传机制,该特异性受S基因座控制。S-RNase介导的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在被子植物中分布最广泛,在茄科、蔷薇科和玄参科植物上研究比较深入。研究表明,雌雄双方的特异性决定因子分别是S基因座中具有多态性的核酸酶和含有F-box结构域蛋白基因,但其他修饰基因也参与其中。本文概括了该类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现状,并根据最新研究进展就其工作模型作进一步探讨,同时简要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7.
通过对采自云南、贵州、广东、湖南的夜蛾总科小型种类标本材料整理,发现鳞翅目目夜蛾科纤翅夜蛾属2中国新记录种:灰褐纤翅夜蛾(Araeopteron canescens(Walker,[1866]))和白条纤翅夜蛾(Araeopteron fasciale(Hampson,1896))。对其成虫、外生殖器和分布给予了详细记述。  相似文献   
108.
以1210/华25为材料,通过L841+24正交试验研究稻穗低温预处理天数等5个因素对水稻花药组织培养出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预处理时间和剑叶与倒二叶叶枕间距对出愈率影响较大,达极显著水平,播期、接种密度、2,4-D浸润茎节等影响较小;低温预处理8~10 d,叶枕间距5~8 cm为最佳水平,5因素最优组合为:预处理10 d,叶枕间距5~8 cm,4月10~30日播种,每瓶接种60枚,2,4-D4 mg·L-1浸润茎节。  相似文献   
109.
本研究设计了不同肥料和不同施肥管理方式等8种处理,以期通过研究不同减量施肥处理下稻田田面水中氮素和磷素的动态变化来了解研究区面源污染状况及风险。结果表明,各减量化处理均能有效保证水稻产量,同时不同程度降低了田面水中的氮磷浓度,降低流失潜能。总氮和铵氮分别在施肥后第1天和第3天达到峰值,一周之后降至较低水平,铵氮是田面水中氮素流失预防的主要监测对象。总磷和可溶态磷均在施肥后第1天便达到峰值,之后迅速降低至稳定,5天后总磷浓度降至1 mg/L以下,可溶态磷/总磷基本在0.5以下,田面水中磷素的主要流失形态为悬浮颗粒态磷。此外,后期的施氮行为会引起田面水中可溶态磷/总磷的上升,使可溶态磷相对流失潜能增大。  相似文献   
110.
以柚木(Tectona grandis)3年生优良无性系植株茎段为外植体,研究柚木组织培养快速繁殖技术.结果显示,用0.1%的HgCl2浸泡外植体4 min,无菌水清洗2次后,再用0.1%的HgCl2浸泡4 min的消毒效果最好,无菌活外植体得率30%左右;适宜茎段离体培养的基本培养基为MS;最佳的增殖培养基为MS +6-BA 1.0mg/L,芽增殖系数6.1以上;单芽在1/2 MS+ NAA 1.0 mg/L+IBA 0.5 mg/L培养基上的生根率达到90%以上,每株能长3~4条根,平均根长1.5~2.5 cm,根系健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