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5篇
农学   5篇
  3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12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棉花施用硅钙钾肥的产量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二因素二次饱和最优设计方法,对硅钙钾肥作棉花基肥和追肥与产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硅钙钾肥对棉花的生长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增产效果显著,其中追肥的增产效应高于基肥;≥1500kg/hm  相似文献   
12.
腐植酸钾对棉花生长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二因素二次饱和最优设计研究了腐植酸钾(HA-K)叶面喷施和灌根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HA-K后棉花平均株高较对照增加4.89cm,单株果枝增加2.26个,脱落率降低3.58%,铃重增加0.19g,衣分提高0.76%,皮棉增产19.32%.HA-K适宜使用浓度为叶面喷施540~1 402.9mg/kg,灌根555.8~1 435.9mg/kg.  相似文献   
13.
双价抗虫棉中棉所41丰产稳产性及其简化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2—2003年在关中东部和中部进行了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系)鉴选试验和大面积生产示范。结果表明,中棉所41具有较好的株型结构,果枝节位较高,果枝第1、2间节长度较长,株高、果枝、果节和叶片空间分布较为合理,利于增强近主茎中心空间通风透光性。中棉所41成铃集中,铃重衣分高,早熟性好,对关中棉区生态条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比33B增产9%~39.8%,具有常年能高产,灾年少减产的丰产稳产性。同时,提出中棉所41促早简化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 ,基本摸清了白粉虱在关中地区的发生规律 :即大棚内越冬和危害——大棚周围杂草——附近露地蔬菜——大田作物、树木、花卉——返回大棚越冬和危害。根据其发生规律 ,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试验采用二因素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对磷钾施用量的配合与关中灌区夏玉米产量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磷钾肥对玉米的产量效应均为明显,钾肥作用尤其明显,钾肥的增产效应明显大于磷肥,同时筛选出了磷钾配合优化组合方案。  相似文献   
16.
猪颈椎病是一种由风寒湿痹痛综合引起的突发性疾病。  相似文献   
17.
试验结果表明,促丰宝Ⅱ液肥对小麦生长发育、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平均株高和茎粗比对照增加5.71 cm和0.598 mm,穗长和小穗数增加0.83 cm和1.56个,穗粒数和千粒重增加8.36粒和3.286 g,产量提高23.57%.促丰宝Ⅱ液肥对小麦各测定项目的影响株高、穗长、小穗数和穗粒数X2>X1效应,千粒重X1=X2,茎粗和籽粒产量X1>X2效应.各项目达最佳效果和小麦产量≥5 200 kg/hm2的促丰宝Ⅱ液肥用量为拌种6.91~16.44 mL/kg,叶面喷施浓度为2.99~5.42 mL/kg.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广大农民将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拱棚香瓜套棉花,既充分利用了光热资源,又促进棉株早开花、早结桃,同时抗御了市场风险,取得了瓜棉双丰收,获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1栽培模式一般情况下,根据田间的地形宽窄情况,可选8~16m宽幅的农膜,制作6~13m跨度的拱棚。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我国规模化猪场的疾病越来越复杂,猪瘟的发病率有所上升,特别是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非典型猪瘟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给养猪业带来了重大损失。仔猪的猪瘟乳前免疫是控制哺乳仔猪和保育仔猪发生猪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陕西关中东部位于关中平原,辖区11个县(市、区),4个国营农场,是陕西省最佳植棉区.常年种植棉花面积5.0万~7.0万hm2,占全省植棉面积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