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7篇
农学   105篇
基础科学   1篇
  3篇
综合类   93篇
农作物   50篇
水产渔业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干旱条件下我国不同年代玉米品种保绿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35个玉米品种(农家种4个, 双交种4个, 单交种27个), 在海南三亚设置正常浇水和花期干旱两个处理, 鉴定每个品种在干旱环境下的保绿性, 比较不同年代品种的持绿性。结果发现, 干旱导致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下降, 衰老启动时间提前, 干旱条件下品种的衰老启动时间、最大衰老速度出现时间均随年代更替而延后, 最大衰老速度均随着年代更替而下降, 即玉米的保绿性均随着年代更替而提高, 与正常浇水条件下的趋势相似。玉米保绿性与叶绿素含量均与产量呈显著相关;在干旱处理条件下, 品种保绿性均随年代更替而提高, 我国的玉米育种中已经对持绿性进行了改良, 耐旱性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92.
中国玉米产业的发展趋势、面临的挑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过去三十多年来,中国玉米产量持续增长,玉米已经成为我国种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由于需求增长幅度高于产量增长幅度,自2010年中国成为玉米净进口国,而且进口量逐年增大。运用CAPSiM模型对中国玉米未来的供给、需求状况进行了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受饲料需求增长等因素影响,中国未来玉米需求量还将持续增长,玉米供需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在综合分析中国未来玉米生产面临的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玉米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3.
正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中国老百姓揣足了在国内不值钱的美元、欧元跑到国外去疯狂消费,人民币对外升值,对内贬值,只在国外才找到钞票的畸形价值。在这种对中国经济发展很不利的情况下,种业却能够吸引大量投资,但我们要居安思危,警惕畸形投资和市场泡沫化所隐含的危机。国际金融危机在冲击国内制造业的时候,唯独对种业的影响微弱;国务院8号文件以后,政府方面增加了对种业研发和基础设施投入,吸引国  相似文献   
94.
玉米强优势组合7个主要穗部性状在3种环境下的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产量是遗传基础复杂的数量性状。利用玉米(Zea mays L.)单交种烟单 14 号杂交组合的 F1(Mo17×黄早四)自交后形成的 191 个 F2单株作为构图群体,构建了由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和简单重复序列(SSR)两种标记组成的遗传图谱。F2继续自交衍生的 184 个相应 F2∶3家系用于玉米 7 个穗部性状表型的田间鉴定。采用以混合线性模型为理论基础的复合区间作图法和配套软件 QTLmapper/V2.0,在 3个环境下共检测到 76 个穗部性状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TL)。其中穗粒重、穗重、出籽率、穗长、秃尖长、穗粗和轴粗的 QTL 数目分别为 8、8、11、10、9、10 和 20 个。大多 QTL 仅在单一环境下被检测到,单个 QTL解释的表型变异率很低,仅有 5 个 QTL 的加性效应贡献率大于 10%,绝大多数 QTL 显性效应贡献率小于 1%。基因作用方式 29%的 QTL 为加性,47%为部分显性,11%为显性,13%为超显性。控制玉米穗部性状的 QTL 在染色体间分布不均匀,且呈现成簇分布、毗邻分布等特征。各个 QTL 位点上起增效和减效作用的等位基因在双亲间分布不均匀,两个亲本均可以提供增效或减效等位基因。本研究结果对于玉米高产分子育种中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和亲本选配等问题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5.
玉米芽期和苗期耐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低温冷害是影响玉米生产的重要非生物逆境因素。综述了玉米芽期和苗期耐冷性鉴定指标、种质筛选和遗传特性,为玉米耐冷性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国内外学者主要针对玉米芽期和苗期分田间和室内进行耐冷鉴定研究,应用一系列指标筛选出一些耐冷自交系、杂交种和群体。玉米耐冷性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不同时期可能受不同的遗传机制控制。今后应在完善耐冷鉴定指标基础上,从基因资源挖掘、遗传机理解析、种质扩增与改良、新品种培育等方面深化玉米耐冷性研究。  相似文献   
96.
玉米衍生自交系的遗传相似性及相关概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技术的发展推动玉米育种技术进步,同时为新品种保护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采用DNA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建立玉米品种DNA分子指纹图谱,育种家可以采用这项技术鉴定自交系的遗传特征,监测和保护其品种权免受侵犯。制定基于SSR技术的玉米品种分子测试技术指南是可行的,但仅凭借目前的SSR分子标记技术进行新品种DUS测试存在严重缺陷。从杂交种分离二环系是当前我国玉米育种者选育自交系的途径之一,确定适宜的衍生品系遗传相似性的临界值直接关系到玉米品种权的保护。发展中国家已经在生物技术发展的竞争中处于劣势,现阶段植物新品种保护DUS测试不能以谱带分析为标准,仍然以形态特征描述为主要依据,分子指纹图谱技术可以作为辅助证据。  相似文献   
97.
简要综述了基于混合取样方法结合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基因频率分析及其在玉米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分析总结了混合样本中单株数目、遗传距离的估算及混合取样中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98.
<正>许多老先生在退休之际都以自己一生的实践经验和切身感受,告诫后来者,中国玉米育种缺少有效的种质资源是最重要的限制因素。这么多年来,由于工作关系和经历,我恰好接触了世界许多国家的玉米种质和育  相似文献   
99.
<正>在一次关于种子产业发展战略的研讨会上,北京市种子管理站赵青春同志有一段很深刻的讲话,根据本人记录概括如下:我国种子产业发展很快。从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初,属于计划经济时代,而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期属于双轨制阶段,目前则进入市场  相似文献   
100.
4个CIMMYT玉米群体不同轮次的一般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NCⅡ分析方法,以掖478、黄早四、掖单13作测验种,对4个CIMMYT玉米群体不同轮次共21个改良材料进行产量、吐丝期、株高等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GCA)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群体间Stay Green产量最高,Pob69最低,表现为Stay Green>Pob28>Pob70>Pob69。同一群体不同轮次间比较,表现出C3的杂交组合产量最高的趋势,并且吐丝期和株高随着选择轮次的增加有降低的趋势。同时对4个CIMMYT群体的合理利用提出了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