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9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纯化得到连翘褐斑病病原菌,依据科赫氏法则验证其致病性,结合病原菌形态学特征及其ITS、LSU和SSU序列的多基因联合分析,确定病原菌为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测定了培养基、温度、pH、光照、碳源和氮源等处理对该病原菌生长、产孢和孢子萌发的影响,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其对8种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条件为25~30℃,pH 7.0,碳源为木糖醇和甘露醇,氮源为蛋白胨;产孢最适条件为25℃,pH 7.0,碳源木糖醇,氮源为尿素;孢子萌发最适条件为15~35℃,pH 5~9,碳源为木糖醇,氮源为牛肉浸粉。在测试的8种杀菌剂中,嘧菌环胺(EC50=0.032 mg·L-1)和苯醚甲环唑(EC50=0.054 mg·L-1)对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松杉木屑栽培金针菇菌糠再栽培双孢蘑菇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胞蘑菇‘As2796’为试材,采用50%、60%、70%松杉木屑工厂化栽培金针菇菌糠的3个比例配方为处理,以当地规范化稻草配方栽培双孢蘑为对照,对各个配方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农艺性状、生产效益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情况和子实体外观性状差异不明显,3个不同用量的金针菇菌糠配方栽培双孢蘑菇的产量,与对照相比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试验筛选出经济效益配方为金针菇菌糠60%~70%、牛粪26%~36%、过磷酸钙2%、石灰2%。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栽培料提高碱性对金针菇菌丝生长、产量与质量的影响,在栽培料中添加壳灰,研究其对栽培料pH和金针菇菌丝生长、产量、子实体性状、营养成分、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0.5%~4.0%壳灰的栽培料可提高栽培料pH以及产量。添加量为1.0%~1.5%壳灰的最佳,灭菌后pH为6.2~6.4,高于对照(pH 5.1);生物学效率为107.6%~113.7%,高于对照(96%),提高了12.4%~18.4%;此外,子实体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提高,且子实体性状、商品率、重金属积累未发生改变。以壳灰为碱化剂,栽培料微碱化栽培金针菇可有效提高产量和营养,具有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ε-聚赖氨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属于天然的食品防腐剂.该研究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探究ε-聚赖氨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及其复配溶液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45μg/mL)和乳酸链球菌素(312.5μg/mL)复配溶液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佳;ε-聚赖氨酸(5μg/mL)和乳酸链球菌素(250μg/mL)复配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最佳.Checkerboard分析法表明,乳酸链球菌素和ε-聚赖氨酸抑菌作用具有叠加效应.研究结果可以为ε-聚赖氨酸和乳酸链球菌素在食品防腐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Volvariella volvaceafruit bodies containmany nutrients and have a crisp and tendertexture . Therefore ,this edible fungus is prizedby consumers , and has a promising futurebecause of its high economic benefit[1]. Inrecent years , discordance between marke…  相似文献   
16.
β--微量法血凝(HA)和血凝抑制(HI)试验是监测鸡群免疫状态,检查疫苗使用效果的一种方便、快捷而经济的血清学方法,其检验结果不仅可为制订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据,而且也是指导免疫工作的准则.  相似文献   
17.
基于拮抗试验的杏鲍菇菌株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拮抗反应对全国各地收集的81株杏鲍菇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显示,81个菌株可分为11个类群,最大群包含25个菌株,最小群仅含1个菌株。从中显示我国杏鲍菇菌株既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又可能存在严重的同物异名现象。  相似文献   
18.
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种(系)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采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对黄淮麦区113份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新品种(系)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Glu—l位点上有12种等位基因变异,变异类型及分布频率是:Glu—Al位点3种,分别为l(68.14%),2^+(4、42%),N(27.43%);Glu—Bl位点6种,分别为7+8(3717%),7+9(49.56%),14+15(10.62%),13+16(0.88%),13+19(0.88%),17+18(0.88%);Glu—Dl位点3种,分别为2+12(43、36%),4+12(33、63%),5+10(23.01%).共有23种亚基组合,且有一批携带5+10,1,2^+,7+8,14+15,17+18,13+16等对面包品质有正向作用的优质亚基或亚基组合,5+10,2’等在黄淮麦区小麦品种中的比例仍偏低.建议今后的小麦育种中还应加强对具有优质谷蛋白基因的亲本材料进行引进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为优化灵芝酸紫外吸收及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分析,采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不同灵芝酸及其对照品光谱差异,并基于不同对照品的紫外吸收法和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分析灵芝发酵菌丝及子实体灵芝酸含量。结果显示:灵芝酸A、C、C2、E和赤芝酸A有相似的紫外可见光谱,形成一个波峰,254 nm附近有最大吸收波长;百里酚显示2 个波峰,246 nm为波谷。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香草醛-高氯酸显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相似,544 nm及552 nm分别有最大吸收;灵芝酸A显色反应弱且无吸收峰,不可作为灵芝酸对照品。以灵芝酸A 和百里酚为对照品,紫外吸收法显示灵芝发酵菌丝灵芝酸含量分别为0.7 mg/100 mg和1.3 mg/100 mg,子实体分别为2.1 mg/100 mg和4.0 mg/100 mg;以熊果酸和齐墩果酸为对照品,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显示灵芝发酵菌丝灵芝酸含量分别为0.45 mg/100 mg和0.49 mg/100 mg,子实体分别为1.55 mg/100 mg和1.71 mg/100 mg。由此可知灵芝酸紫外吸收法和香草醛-高氯酸比色法分析以及紫外吸收法基于不同对照品的分析值有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对灵芝酸分析方法的优化和改进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珍珠菇,学名光帽鳞伞,因其伞形小,半球形,子实体丛生,似珍珠穿成的首饰而得名“珍珠菇”;因其表面有粘胶质,又名滑菇、滑子蘑。我国人工栽培主要集中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台湾等省。其味鲜美,营养丰富。福建省屏南县于2007年从其菌株特性、培养料配方和不同栽培模式人手,选出了适合在自然季节下种植的棒式高产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栽培的珍珠菇出菇时间长、产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