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8篇
农作物   9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1.
汉中是陕西省水稻主产区,优质绿色稻米已成为人们的消费主流。本文阐述了汉中优质稻米产业开发的意义及现状,分析了汉中优质稻米产业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重点从7个方面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汉中优质稻米产业开发的主要措施,并对优质稻米产业开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黄华占’是近年来陕南地区水稻种植主推品种,通过‘黄华占’在陕南地区的种植表现及产业开发,对增加农民收入,推动本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胜泰一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胜泰一号是一个优质与高产兼备的水稻新品种,其常规12项米质指标均达到国家优质米一、二级标准,大面积示范种植,平均产量达550kg/667m^2以上,符合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发展的需要,现已成为汉中市优质米产业化生产中的主栽品种。1998年通过了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从优质稻种植面积,产量水平和品质现状及消费特点等方面阐述了汉中优质稻生产现状。从优质稻生产的资源,品种,技术,效益,产业化等方面分析了发展陕南优质稻生产的优势,针对优质稻生产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提出了加快发展优质稻生产的思路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籼粳交水稻花药培养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筛选最适出愈培养基,以水稻籼粳交品种的花药为植体,以预处理时间、2,4-D质量浓度、播期、接种密度、叶枕间距为因素的正交试验,通过方差分析研究影响籼粳交后代花药出愈率的主要因素,并对其最适值进行优化。成苗阶段研究MS培养基中加入4种不同植物激素、在不同的愈伤培养时间以及培养温度处理条件下对籼粳交材料愈伤组织成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籼粳交材料后代均在3号M8培养基的出愈率最高;预处理时间、叶枕间距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分化成苗阶段,蔗糖是影响成苗阶段的主要因素,其次为6-BA,且分别在30g/L、4mg/L时分化率最高。愈伤培养30d转接分化率最高;培养温度为29℃时绿苗率最高。表明,M8+8mg/L 2,4-D+8mg/L NAA+4mg/L KT+2mg/L 6-BA+30g/L蔗糖+6g/L琼脂为最优出愈培养基;预处理时间和叶枕间距是影响出愈率的主效因子,最适宜分化培养基配比为MS+6-BA 4mg/L+蔗糖30g/L+琼脂6g/L;最佳愈伤转接时间为30d;最佳培养温度为29℃。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在陕南地区推广面积逐年扩大,试验通过不同播期和施氮量,对机插稻陕农优206育秧期秧苗素质及其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陕农优206适宜4月20日左右播种,每盘氮肥用量10~12.25 g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7.
秸秆还田对农田环境多重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秸秆还田作为一项长期有效的农业资源循环利用和农业节本增效措施得到大力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同时,秸秆还田效应的多重性、复杂性和交互作用,对农田环境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限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应的最大化,不利于秸秆还田技术的综合利用和有效推广。深入了解秸秆还田对农田环境的多重影响,对探讨农田环境影响机制、优化秸秆还田生态环境效益以及建立秸秆还田技术综合评价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温室效应、化感效应、农田病虫害影响、土壤温度影响、土壤水分影响以及土壤修复效应等6个方面综述秸秆还田对农田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秸秆还田对农田环境影响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为推进秸秆还田技术发展和完善循环农业生态系统理论提供科学依据,为相关研究提供建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宜秦巴山区种植的抗旱玉米品种,以产量为直接鉴定指标,以抗旱指数和抗旱隶属度为评价方法,对6个玉米品种进行抗旱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6个玉米品种的耐旱性从大到小依次为伟隆105hy11号汉玉9号汉玉8号hy13号hy10号,其中伟隆105、汉玉9号和hy11号属于强抗旱品种,汉玉8号属于抗旱品种。  相似文献   
19.
水稻稻瘟病是汉中地区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选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该研究以同时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ta和Pi-km的蜀恢527,含有稻瘟病抗性基因Pi-b的R150为基因供体配置杂交组合,利用Pi-ta、Pi-km和Pi-b的基因标记对分离世代进行基因位点检测,结合田间多代选育、抗性筛选将3个基因转育到同一品种,通过分子标记与田间多代性状筛选,选育出抗病、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陕恢206"。研究表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为选育多抗水稻品种提供了简单、便捷的选育方法,同时也为水稻抗病育种提供了新的遗传资源。  相似文献   
20.
K优082是汉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高异交率不育系K18A与自育恢复系R082配组的中籼迟熟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高产、抗病、抗倒能力强、适应性广、熟期适宜、成熟转色好等特点。2013年4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该品种的主要性状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