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2篇
农学   8篇
基础科学   4篇
  6篇
综合类   17篇
农作物   4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2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1.
花生超高产群体特征与光能利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大田条件下,通过比较花生超高产田(产量≥8.5t/11m^2)和一般高产田(产量≥6.0t/11m^2)群体特征和光能利用率得:叶面积系数峰值持续时间长是超高产花生的一个显著特点;超高产田全生育期光合势明显高于一般高产田;产量形成期光合势占全生育期的80%以上,对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超高产田单位叶面积光截获效率低于一般高产田;超高产田的干物质生产速率全生育期始终高于一般高产田,干物质生产速率峰值高,后期下降速度慢,是超高产群体的显著特征;花生光能利用还有很大的潜力;研究适宜的栽培条件和措施是今后花生再高产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从人机工程学的基本原理出发,针对汽车追尾预警系统设计了多种方案的视觉、听觉人机信息界面,并对预警图标和预警声音进行了测试评价。在汽车驾驶模拟器上,对预警报警的效果进行了综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时使用听觉和视觉预警,能够起到较好的预警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小麦秸秆还田对小麦、花生产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小麦—花生两熟制栽培条件下 ,小麦秸秆还田可显著促进小麦、花生生长发育 ,提高土壤肥力 ;上年度进行小麦秸秆还田 ,下年度小麦增产 6 .4% ,花生增产 9.2 % ;连续两年进行小麦秸秆还田后 ,花生增产 1 4 .2 % ,土壤有机质提高 0 .0 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4.
山东花生生产当前主要问题、成因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分析目前山东花生生产的主要问题和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平衡科研投入,注重高潜力品种的选育,栽培技术突出物化创新,进一步开发旱薄地增产技术,深入研究影响花生食品安全性的主要因子,切实建好以无公害栽培为主体的优质花生生产基地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连作花生的生育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连作显著降低花生群体干物质积累速率(CGR)、荚果干物质积累速率(PGR)、总生物产量(TDM)、荚果产量(PDM)、叶面积系数(LAI)和光合势(LAD),但对花生净同化率(NAR)的影响不显著;品种间总的趋势是珍珠豆型小花生鲁花12号对连作的反应最为敏感,降低幅度最大,普通型大花生8130最小,中间型高产大花生鲁花14号居中。连作花生的CGR、TDM、LAI和LAD基本随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降低,其降幅与植株相对生育龄的关系符合?=15.582X-1.2011,表明连作对花生生育的影响有累积效应;连作花生叶片有早衰现象,同一品种连作花生LAI峰值出现时间比轮作早5~7天;LAI与PDM、LAD、CGR、TDM分别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增加LAI是提高连作花生PDM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小麦花生两熟制条件下 ,全年氮肥两作 3次施用 (小麦基肥、追肥和花生基肥 )氮素利用率为 3 2 52 % ,一作两次施用 (小麦基肥和追肥 )氮素利用率为 3 7 0 1 % ,但前者土壤残留多 ,损失少 ,氮肥回收率为 69 2 4% ,较后者高 1 2 0 3个百分点。且前者有利于小麦、花生产量的形成 ,是小麦花生两熟制适宜的施肥方式。小麦当茬氮肥利用率为 1 6 80 %~ 3 5 63 %。夏直播花生当茬及前茬小麦基肥和追肥 (拔节期 )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 2 3 70 %、6 57%~ 7 70 %和 1 0 0 3 %~ 1 2 73 % ;施肥时间和施肥量对氮肥利用率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水分对3个花生品种(鲁花11、鲁花14号、花育16号)农艺性状及耗水特点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各水分处理的经济效益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花生的荚果产量均随土壤相对含水量的上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其中鲁花11号和花育16号在土壤相对含水量70%时荚果产量最大,而鲁花14号的荚果产量在土壤相对含水量60%最大。耗水量与水分生产率呈负相关,鲁花11的抗旱性最强,鲁花14号次之,花育16号最差。就经济效益而言,鲁花14号在土壤相对含水量为60%时经济效益最佳,而鲁花11和花育16号均在土壤含水量为70%时最佳,因此鲁花11号和花育16号的高产高效适宜土壤相对含水量为70%,而鲁花14号的为60%左右。  相似文献   
18.
我国花生地方品种众多,遗传多样性丰富,是花生育种的主要亲本来源。构建骨干种质可极大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本研究以171份花生骨干种质为材料,利用均值差异百分率(MD%)、方差差异百分率(VD%)、极差符合率(CR%)、变异系数变化率(VR%)和香农指数变化率(DR%)等5个参数及主成分分析法对骨干种质代表性进行分析和确认,萎蔫指数和抗旱系数相结合评价171份种质抗旱性。结果显示,骨干种质对全部种质的MD%、VD%、CR%、DR%和VR%分别达到7.69%、7.69%、83.84%、102.48%和104.15%,表明骨干种质代表了全部种质的遗传变异,且丰度较高。此外,主成分分析证实了骨干种质很好地保留了初选骨干种质和全部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从171份种质中筛选出13份抗旱花生种质,抗旱系数介于0.50~0.86,萎蔫指数为0~2。本研究构建的骨干种质具有很好的代表性,可为花生优异种质发掘和抗旱育种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麦茬夏直播花生 6 75 0kg/hm2 生育特点和生育指标 ;总结了秸杆还田、覆膜栽培等关键措施对麦茬夏花生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建立了精播条件下不同类型花生品种N肥用量和密度与产量的数学模型,探讨肥料与密度的产量效应及优化配置.分析表明: (1) 大花生花育22号在产量潜力、最优措施组合方面与小花生鲁花12号有一定差异.花育22号最高产量可达到6 498.6 kg/hm2,最优措施组合为:N肥115.8 kg/hm2 密度20.9万株/hm2;鲁花12号最高产量可达到5 792.9 kg/hm2,最优措施组合为:N肥101.9 kg/hm2 密度22.2万株. (2) 大花生对肥料更为敏感,而小花生对密度反应更为强烈.当N肥用量和密度低于最优组合值时,N肥每增加1 kg,花育22号平均增产18.2 kg,比鲁花12号高6.3 kg;密度每增加1万株,鲁花12号平均增产92.3 kg,比花育22号高24.5 kg.因此,小花生精播更要注意发挥密度的增产作用.(3) 大花生产量在5 000 kg/hm2以上的措施组合为:N肥109.0~156.2 kg/hm2,密度17.5~25.7万株/hm2;小花生鲁花12号产量在4 000 kg/hm2以上的措施组合为:N肥86.6~147.2 kg/hm2,密度18.5~25.8万株/h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