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篇
农作物   44篇
园艺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茶树叶面肥研究应用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茶树叶面肥是指施于茶树叶片并能被其吸收利用的肥料。叶面肥可从叶片直接进入茶树体内,参与作物的新陈代谢和有机物的合成过程。在茶树生长发育后期,根系吸收能力弱,叶面肥可以补充此时茶树由于从土壤中吸收养分不足而造成的养分亏缺,而且可以在茶树根系受到破坏时,及时弥补茶树所遭受的产量损失。因此,合理施用叶面肥,可以提高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面对当前化肥施用范围迅速扩大、需求量日益增加的形势,叶面肥研究与应用显得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32.
邹杰  曾建明 《中国茶叶》2008,30(3):40-41
北川羌族自治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向藏东高原过渡的高山深谷地区,全境皆山,峰峦起伏,沟壑纵横,海拔4229米。该县种茶历史悠久,据县志记载:“榷茶始于唐”。建国初期全县保存有老式茶园5000亩,到2006年全县茶园面积已达6.8万亩,茶叶年产量约为75万公斤,总产值4200万元,涉茶农户1.9万户,涉茶人口占全县人口的40%左右。茶业已成为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被列为北川农业五大支柱产业之首。  相似文献   
33.
34.
曾建明 《中国茶叶》2006,28(6):24-26
二、影响我国茶树种苗业发展的主要因素1.茶产业对种苗业的影响总结分析我国茶树良种化发展的历程,可以清楚地发现茶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行业景气度对种苗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茶产业对种苗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种苗需求量、品种结构和种苗价格等方面。(1)对种苗需求量的影响①行业对无性系良种的认知度。认知度可以分为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对无性系良种的整体认同度,高度的认同度是产生大量需求的前提。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我国  相似文献   
35.
曾建明 《中国茶叶》2006,28(6):24-26
总结分析我国茶树良种化发展的历程,可以清楚地发现茶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和行业景气度对种苗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茶产业对种苗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种苗需求量、品种结构和种苗价格等方面。  相似文献   
36.
早生优质绿茶新品种‘中茶30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茶302’是由来源于格鲁吉亚的‘格鲁吉亚6号’(♀)和产于中国的‘福鼎大白茶’F1代(♂)人工杂交育成的早生、优质、高产、抗逆性较强的绿茶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展。芽叶黄绿色,茸毛中等。适制单芽或1芽1叶类名优绿茶,外形肥壮嫩绿,茸毫披露,汤色嫩绿明亮,清香高锐,滋味清爽,叶底嫩绿明亮。适合浙江、四川、湖北和河南信阳茶区栽培。  相似文献   
37.
茶树新品种"中茶102"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了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选育的茶树新品种--中茶102.该品种是从龙井群体中经单株选择-无性繁殖方法选育而成的,具有发芽早、制绿茶品质优良、产量高、移栽成活率高等特点."八五"、"九五"期间,在以往研究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中茶102品比试验和省级区域试验,现将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茶树中植物激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植物激素对茶树生长发育和逆境反应的调控,及植物激素在茶树外植体繁殖中的应用,并概述了当前植物激素研究的方向和重点。针对茶树中激素研究现状并结合目前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提出茶树基因组测序完成后,植物激素对茶树茶芽萌发、抗逆等调控机理的研究将成为茶叶科学研究中一个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39.
吲哚-3-乙酸(又称IAA或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其作用主要通过信号转导途径来完成。生长素受体是其信号转导的关键元件之一。本研究通过RACE克隆,获得了茶树中生长素受体CsTIR1基因的cDNA全长序列(NCBI登录号:JX050147)。CsTIR1序列全长2β315βbp,含1β746β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编码581个氨基酸,预测分子量65.18βkD,理论等电点(pI)5.64。茶树CsTIR1与烟草TIR1的相似性最高达82%,亲缘关系最近。CsTIR1含有1个F-box结构域和6个LRR结构域,三级结构形如“蘑菇状”。CsTIR1在茶树的根、茎、叶和花中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其表达受IAA诱导,3种不同浓度的IAA均能诱导CsTIR1上调表达,且在50βμmol·L-1浓度下表达量最大;ABA、GA3、MeJA和BR等激素也能够显著上调其表达;CsTIR1在越冬休眠芽中的表达量低,在活跃期中上调表达。  相似文献   
40.
土壤因子对茶树硒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茶108为供试品种,采用盆栽和水培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硒含量、干旱胁迫以及不同pH值对茶树硒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树硒含量与土壤硒含量呈正相关;干旱胁迫会造成茶树对土壤中硒的吸收速率降低,与正常生长的茶树相比,硒吸收总量显著降低;土壤含水率在90%时,茶树根部对硒的累积总量最高,达到0.527βmg·kg-1,而在土壤含水率50%时,根部硒累积总量为0.301βmg·kg-1,两者差异极显著。在不同pH值的培养条件下,72βh内各处理叶片均达到富硒水平,处理间叶片硒含量未出现显著差异;处理28βd后,各处理间叶片硒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以pH值3.5时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