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2篇
农学   27篇
基础科学   1篇
  1篇
综合类   31篇
农作物   6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4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我国的爆裂玉米已发展成一新兴产业,且每年在以20%~30%的速度持续增长.优良的爆裂玉米品种是该产业的基础.通过3年在全国不同地区的爆裂玉米区域试验结果,对我国爆裂玉米的品种、产量、品质和不同区域条件下的综合表现进行分析,为我国爆裂玉米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原料加工和生产区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2.
我国鲜食型玉米科研与产业开发的现状和问题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高产低效是玉米生产中的突出问题。因此 ,玉米成为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倍受关注的作物之一。挖掘遗传潜力、拓展利用领域、开发新型产品成为政府、科研部门和相关企业的重要课题。鲜食型玉米及其产业已经引起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并已成为一些地区和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鲜食型玉米又称果蔬玉米 ,是指以食用鲜穗 (粒 )为目的的专用型玉米 ,国外称作蔬菜玉米或水果玉米。我国鲜食型玉米的含盖面较广 ,包括各种类型的甜玉米、糯玉米、彩色玉米以及其他适合鲜食的玉米品种。本文就我国鲜食型玉米研究与利用的历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做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53.
甜玉米富硒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不同方法在甜玉米上施用硒,对子粒中硒及其他营养物质含量、生长发育、生理指标、产量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硒可显著提高甜玉米子粒的硒含量,增幅达20%~1880%;蛋白质、脂肪、淀粉、子粒可溶性糖和茎秆含糖量均有增加趋势;各处理的产量构成因素和生物产量没有较大差异;对光合速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叶绿素含量有所增加。说明施硒不仅能改善甜玉米品质,还具有一定的生理作用。  相似文献   
54.
辽单 35 (试验代号辽 6 13)是辽宁省农科院作物所选育而成。 2 0 0 1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确定为国内先进水平 ,命名推广。1 亲本来源及选育经过1.1 亲本来源辽单 35杂交种是以自选系辽 6 8为母本 ,外引系丹 340为父本组配而成。辽 6 8是 1996年通过引资项目引进的抗病毒自交系Ne× 30 7与自选系辽10 6 1杂交组成的群内单交种采用二环系选育方法 ,在广西、海南经 4代自交选育而成。该系具有株型清秀、抗病性强、子粒鲜亮、商品性好等特点。1.2 选育经过1997年冬在海南配制辽 6 8×丹 340组合。 1998年进行产量比较 ;1999年…  相似文献   
55.
玉米不同复合肥施用效果及其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当地有代表性的不同品牌的玉米专用肥为对象,以自制的掺合复合肥为对照,对其在玉米上的施用效果、肥料成本及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品种的玉米苗期形态和生理指标差异不大,但后期的生长发育差异明显,出现不同程度的脱肥现象,产量不同程度低于对照。  相似文献   
56.
辽宁省玉米育种与良种推广中某些问题的探讨李凤海(辽宁省农科院玉米所110161)玉米是辽宁省的重要粮食作物,在农业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自1969年大面积推广单交种以来,玉米单产不断提高,对增产粮食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是,近几年来,新品种的...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大垄双行"、"二比空"和"偏垄宽窄行"3种种植形式的研究结果表明,3种种植形式与常规种植相比,产量增加显著,生物产量增加,穗粒数和穗粒重明显增加,"偏垄宽窄行"增产效果更为明显;不均衡种植形式明显改善了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冠层内CO2浓度明显增加,叶面积指数增大且持续时间长。"偏垄宽窄行"是增密增产的最佳种植方式。  相似文献   
58.
对辽宁省玉米种植密度偏稀问题的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辽宁省不同地区的增密栽培试验为基础,结合对品种推荐密度和生产上实际密度的调查结果,揭示出辽宁省玉米种植密度偏稀的问题十分突出。生产上的实际密度很少高于45000株/hm2,其中低于37500株/hm2的地块占52%,37500~42000株/hm2的占31%。育种家对品种的推荐密度比栽培试验的适宜密度低10%以上,生产上的实际种植密度又比推荐密度低10%以上。根据密度试验和调查结果分析,在现有密度基础上提高20%,产量将提高10%。  相似文献   
59.
辽宁地区中熟、中晚熟玉米品种的优势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2007-2008年,利用19个中熟、中晚熟品种和23个晚熟品种,在辽宁北部的昌图县、中部的辽阳市和西部的黑山县进行试验,对该地区中熟、中晚熟玉米品种的优势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熟、中晚熟品种较晚熟品种具有以下优势:产量与晚熟品种相当或略高于晚熟品种,并有更大的增产潜力;对密度的适应能力更强,适宜的密度范围更大;较短的生育期使品种的适应区域更广,较大的播期弹性更有利于生产;植株生长量较小、经济系数较高,因而可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减少肥水投入;可达到充分成熟,利于果穗降水,商业品质和营养品质提高,利于机械化收获和粮食贮藏.  相似文献   
60.
基于次生物质对紫玉米花青素合成模型预测(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与紫玉米花青素合成相关的次生物质总酚、类黄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的测定,建立了紫玉米花青素合成的最优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y=4.38386-0.20545x1+5.479638x2+0.195575x4。经标准偏回系数归检验得出:总酚含量与花青素含量呈负相关,对花青素合成的相对影响为-42.7%;类黄酮含量和PPO活性与花青素含量均呈正相关,对花青素合成的相对影响分别为71.45%和73.32%,且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而PAL活性与花色素合成的相关性不显著。该模型的建立能够为花青素的实验室合成提供理论基础,从而也可为用细胞培养的方法大量生产花青素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