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转基因玉米MIR604基体标准物质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是生物技术产业健康发展的保障,而转基因检测标准物质是进行转基因监管检测的物质基础,缺少标准物质就难以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转基因玉米MIR604是我国批准进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转基因品种,对其安全监管亟须制备标准物质。本项目通过对转基因玉米MIR604种子进行原材料鉴定、研磨、过筛、含水量测定等步骤,制备出转基因玉米MIR604纯品基体标准物质。均匀性检验和稳定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批标准物质在瓶内和瓶间均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可在常温下运输1个月,长期稳定性达到6个月,量值稳定。本批标准物质的特性量值为转基因DNA与总DNA的拷贝数比值,由9家实验室采用MIR604/Adh1二重数字PCR联合定值,量值为0.50。充分评估了标准物质定值结果的各个不确定度分量,合成扩展不确定度为0.06 (copy/copy)。本批标准物质规格为1 g瓶–1,使用时最小取样量为100 mg,可用于转基因玉米MIR604的安全监管和定量标识、以及实验室质量控制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油菜是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的重要对象,为了解决检测机构常常面临的标准物质(样品)缺乏困境,统计我国批准进口和正在申请安全证书的11个转基因油菜品种,分析分子特征和相应的检测标准方法,确定每个转基因油菜品种的检测靶标序列。将11个转基因油菜品种的检测靶标序列通过基因合成的方法融合构建到pUC18载体上,研制出阳性质粒分子pYCID-1905,为转基因油菜的转化体鉴定检测提供了通用的阳性对照分子。结果发现,该质粒分子可同时用作国家标准(GB/T)、农业农村部公告、进出口检验检疫标准(SN/Y)和欧盟标准中普通PCR方法和实时荧光PCR方法的阳性对照,可以解决转基因油菜检测中缺乏标准样品的难题。  相似文献   
13.
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C0010.2.2是北京大北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利用农杆菌介导法,将epsps基因和pat基因转到受体玉米DBN567获得的耐除草剂玉米转化体,具有耐除草剂草甘膦和草铵膦性状。研究建立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C0010.2.2的检测方法,在外源基因插入位点的左、右边界分别设计引物,经过引物筛选、特异性测试、灵敏度测试、退火温度和引物浓度测试,建立转基因耐除草剂玉米C0010.2.2的定性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和灵敏度可达到0.1%。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特异性检测到转化事件,具有很好的重复性和再现性。  相似文献   
14.
转基因检测以外源DNA、蛋白质等为检测对象,以定性和定量PCR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为主要检测手段,最终判断样品中转基因成分组成及其含量。进行转基因检测的机构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监管的重要技术支撑,应当确保检测结果可靠、准确。能力验证是实验室内部和外部质量控制的有效手段,监管机构借此来确定检测实验室的能力和水平。当前,中国转基因检测能力验证的组织水平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介绍了国外一些机构如Fapas、GIPSA、ISTA组织转基因能力验证工作的流程,其共同点都是盲样检测,对阳性成分进行定值,并以离散度来判定结果。同时,介绍了中国农业部和质检系统组织能力验证的通常做法,以期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国转基因检测能力验证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检测方法和标准物质是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的技术支撑,本文对国内外转基因作物信息数据库、转基因检测方法数据库、筛选检测在线分析工具和转基因标准物质库进行了整理;并分析了各数据库的特点,以期为转基因检测的信息获取提供指引,为我国转基因检测信息平台的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安全管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因组编辑技术利用核酸酶对生物体内的DNA双链进行断裂,并以非同源末端连接或同源重组的方式对基因组DNA特定位点进行突变、缺失或者基因的插入与替换。锌指核酸酶、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是目前基因组编辑技术应用中的3种关键核酸酶。基因组编辑技术已在植物基因功能、育种等领域广泛应用,特别是基于成簇规律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具有优良性状的基因组编辑大豆、玉米等产品已逐步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基因组编辑作物展现了较传统转基因作物更为优越的应用前景。本文简要概述了主要使用的3种基因组编辑技术及其原理。对这些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并依据物种分类梳理了利用上述3种技术在动物、植物中突变体建立、基因功能研究、分子育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针对基因编辑产物的产业化应用前景,讨论了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较传统转基因技术产品的优势,分析了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可能因脱靶效应而引发的生物安全风险,介绍了美国、欧盟等国家对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安全管理和商业化应用的政策。文章结合中国现行法规对转基因生物的定义及安全评价(实质等同、个案分析)原则,讨论了基因编辑技术及其产品的安全管理,初步提出了基于传统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框架的基因编辑产品的安全评价和管理思路。针对基因编辑产品需要按照个案原则进行评价和管理,安全评价重点开展分子特征及食用安全评价;同时需要针对基因编辑技术的特点建立更加有效、特异的检测新方法,实现对基因编辑产品的有效监测,以促进基因组编辑产品的商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佐剂的分类、功能及作用机制,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作为疫苗在体内的贮存库;诱导并调节免疫应答;改变免疫应答方式;延长活化的免疫细胞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对患病小鼠感染的螨进行鉴别诊断,首先,使用透明胶纸法和被毛采集法在显微镜下进行形态学观察鉴定,初步确定螨的种类;随后,选定螨18S rRNA基因,建立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快速检测方法,并进行测序比对分析,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确认螨的种类。形态学观察结果显示,小鼠感染的螨呈白色,长椭圆形,中央稍宽,前后两端稍窄,有4对足;在螨体后3对足之间有特征性的突起;尾端的尾乳突有2根特征性的后端毛,初步鉴定为鼷鼠肉螨。PCR扩增虫体18S rRNA基因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分离螨与鼷鼠肉螨的18S rRNA基因序列核苷酸相似性达98.68%。直接镜检结合PCR检测结果,表明患病小鼠感染了鼷鼠肉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