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农学   37篇
  1篇
综合类   38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81.
【目的】本研究旨在构建适合甘蔗遗传转化的双基因表达载体,用于提高甘蔗栽培品种的抗旱能力,并探讨基因表达规律及互作效应。【方法】本研究以前期课题组在割手密中克隆到的具有抗旱功能ScNAC1和ScDREB为目的基因,以对单子叶植物高效、专一的Ubiquitin为启动子,以适于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的表达载体pCAMBIA1300-nu为基础载体,利用改造后的FMDV2A多肽进行连接,采用重叠延伸PCR(简称SOE PCR)将ScNAC1和ScDREB基因相融合,利用同源重组的方法连接表达载体。【结果】经PCR验证获得约2000 bp的目的条带,利用BamH I与Sac I双酶切,切出了载体的1条大片段和连接目的基因的3条小片段,测序结果验证扩增产物的正确性,融合基因在扩增过程中无突变发生。【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符合需要的融合基因表达载体,为后期甘蔗的遗传转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一株甘蔗内生菌鉴定及其溶磷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以及16S rDNA、gyrB和rpoB基因片段比对,对分离自甘蔗品种粤糖86-368茎部内的一株D5内生菌进行分类鉴定。在此基础上,使用平板溶磷圈法和液体培养法研究其溶磷能力,并通过盆栽试验探究其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D5菌株属于Pseudomonas extremorientalis;D5菌株对不同磷酸盐的溶磷能力表现不同,表现为磷酸三钙>植酸钙>磷酸铁,溶磷量分别为0.939±0.012、0.655±0.016、0.125±0.005mg/mL,同时,在溶磷过程中,液体培养基的pH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活菌数除了在磷酸铁培养基中一直下降外,其他磷源培养基中均是先升后降的趋势。施用菌剂后,处理组(D5+P)比对照组(CK+P)玉米幼苗的总鲜重、总干重、苗株总磷含量分别增加45.92%、32.65%、45.01%。因此,D5菌株具有制备微生物菌肥的潜力。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以甘蔗印度种的代表品种"春尼"为试材,采用数字基因表达谱(DGE)技术对干旱胁迫后的"春尼"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共筛选到差异表达基因9 810个,其中上调表达4 687个,下调表达5 123个。GO功能显著性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定位于细胞质、质体、叶绿体、类囊体等,主要行使催化活性、氧化还原酶活性、辅因子结合、裂解酶活性等功能,主要涉及小分子代谢、细胞酮体代谢、有机酸代谢、含氧酸代谢、化学刺激应答、非生物刺激应答等生物过程。KEGG显著性富集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主要涉及植物激素信号转导、RNA转运、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淀粉和蔗糖代谢、泛素化蛋白降解、嘌呤碱代谢等通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分析2个差异表达上调基因在"春尼"的苗期、伸长期、成熟期受干旱诱导的表达情况,结果均为"上调-上调-上调"模式,验证了DGE测序结果可靠、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84.
甘蔗腋芽培养苗假植成活率较低,是目前通过组织培养的方式加速甘蔗种苗繁殖的一个“瓶颈”问题。本文在试验的基础上,分别从壮苗炼苗、一级苗假植、二级苗假植及大田移栽等环节阐述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甘蔗腋芽培养苗假植管理技术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甘蔗(Saccharum spp.)与蔗茅(Erianthus fulvus)杂交F1材料的染色体组成及核型差异。【方法】以甘蔗与蔗茅间杂交所获得的16份F1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单色及双色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研究,在GISH的基础上对3份材料的中期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GISH的研究结果表明,子代材料中具有7—10条不等的父本染色体;由于母本遗传物质对父本遗传物质的排斥作用引起的染色体消减及片段化导致父本染色体在子代中有断裂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间期核中亲本染色质以分散的方式单独分布;3份材料的中期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的公式分别为2n=92=80m(4SAT)+12sm、2n=88=82m+6sm及2n=88=78m(2SAT)+10sm,核型分类为2C、2C和2B。【结论】甘蔗×蔗茅杂种F1的染色体组成为n+n及2n+n,它们的核型均为较原始的染色体类型。  相似文献   
86.
几个甘蔗品种产量和糖份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高稳系数法对参试的5个甘蔗新品种的产量和糖份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OC22高产高糖稳定性好,可作为主推品种推广种植;R6048高产高糖,但产量稳定性不佳,ROC20、ROC16适产高糖、稳定性好,三个品种可进一步进行表证示范后推广种植,菲律宾74/527产量和糖份表现不佳,无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7.
基于"云计算"设计了甘蔗种质资源的管理系统,以网络接口为切入点,将田间管理中的各项数据整合到系统界面,直观清晰地展示了各项数据,为农业科技人员提供新型、快捷、经济、实用的信息化管理手段。  相似文献   
88.
甘蔗脱毒种苗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甘蔗是无性繁殖作物,生产上主要用蔗茎作种,由于多年种植后受到各种病源物的侵染,造成原有优良品种的产量和品质下降。在生产上,危害甘蔗的主要病害有凤梨病、眼点病、黑穗病、花叶病、宿根矮化病等。其中花叶病和宿根矮化病用一般的化学药剂难以防治,花叶病一般使甘蔗减产10%~40%,宿根矮化病可使甘蔗减产10%~30%,干旱时感病率可达100%。因此,采用甘蔗脱毒培养技术,生产健康种苗,是恢复甘蔗优良品种种性、提高甘蔗生产的有效手段。关于甘蔗种苗的脱毒培养,巴西、古巴等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便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9.
甘蔗组培苗继代培养中内源激素与绿苗生根率关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甘蔗继代培养绿苗中的内源激素进行测定、分析,同时进行生根诱导。结果表明:甘蔗组培苗在继代过程中,IAA,CTK,GA1+3有积累效应,其中IAA的积累较慢,CTK,GA1+3积累在第9代后较快,同时第9代后生根率也明显下降,在第10代出现不能诱导生根的矮化丛生苗。绿苗中IAA,CTK,GA1+3的含量与生根率相关性显著。  相似文献   
90.
测定了原生长地不同的71份斑茅无性系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及其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原生长地斑茅无性系间的净光合速率存在丰富的变异;原生长地海拔与斑茅无性系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细胞间隙CO2浓度呈抛物线的变化关系,与蒸腾速率无显著性相关关系;净光合速率与气孔导度、蒸腾速率无显著相关关系,与叶绿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细胞间隙CO2浓度呈显著负相关。原生长地海拔的变化引起斑茅光合特性的变化,叶绿素含量、胞间CO2浓度是影响净光合速率的直接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