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6篇
林业   16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19篇
  42篇
综合类   98篇
农作物   1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31篇
园艺   11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土壤微团聚体是磷素储存与周转的重要载体,明确长期施肥下旱地红壤微团聚体中赋存磷素的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为磷肥的高效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位于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院内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1988~2014)为依托,分别以有机无机配施区的1/2 NPK(CK)、低量NPK+稻秆(RS)与低量NPK+猪厩肥(PM)处理及无机肥区的NK与NPK处理的旱地红壤为研究材料,采用水分散-吸管法逐级提取了土壤中0.25~0.05 mm、0.05~0.01 mm、0.01~0.005 mm与<0.005 mm粒级微团聚体,对比分析了各粒级微团聚体中全磷、有效磷及磷活化系数的变化差异。基于土壤磷素分级结果,分析了旱地红壤中大小粒级微团聚体中极有效磷、中等有效磷及非有效磷对长期施肥的响应。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微团聚体中各形态磷、磷活化系数、颗粒组成、有机质、铁铝氧化物等因子与有效磷的互应关系。【结果】长期配施猪粪可以显著增加旱地红壤各粒级微团聚体中全磷、有效磷、磷活化系数及极有效磷、中等有效磷及非有效磷的含量,且<0.005 mm粒级微团聚体中的各组分磷增...  相似文献   
62.
为了探讨干热河谷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酶活性和植物生长对氮磷添加的响应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采集了元谋干热河谷6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包括灌丛、草地、森林、新开垦农田(新农)、常年耕作农田(常农)、侵蚀裸地(裸地),并利用盆栽探索了土壤酶活性和车轴草(Trifolium repens L.)生长对氮(N)、磷(P)、氮磷(N+P)处理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植物生物量受土地利用类型和处理双重因素影响,两者的交互作用对植物生物量具有显著作用。(2)除农田土壤(新农和常农)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上植物生长受到养分添加的显著影响,其中添加P处理的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 而N+P处理又显著高于单一的P添加; 而新农和常农不同养分处理间植物生物量差异不显著。(3)土壤酶活性受土地利用类型显著影响,但是不同养分添加处理之间土壤酶活性差异不显著; 土壤酶活性与植物生物量无显著相关性。综上,干热河谷土壤中植物生长的限制养分主要为磷,然而土壤酶活性则不受氮磷养分的限制,其活性主要与土地利用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63.
李欢  王艳玲  殷丹  廖添怀  郑奕 《土壤通报》2022,53(2):384-391
  目的  基于室内培养试验,明确等碳量添加水稻秸秆(S)、根系(R)或二者混合物(S + R)对稻田红壤不同发生层中颗粒态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影响。  方法  以稻田红壤(20 ~ 30年)氧化还原层1(Br1)、犁底层(Ap2)及水耕表层(Ap1)的土壤为材料,基于等碳量添加S、R及S + R的培养试验,分析了水稻秸秆与根系添加到供试土壤30、60、120和210天时,各发生层土壤中总有机碳、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有机碳的变化差异与影响因素。  结果  等碳量添加S、R或S + R均可显著增加稻田红壤各发生层土壤总有机碳、游离态颗粒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及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但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各发生层土壤总有机碳、闭蓄态颗粒有机碳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含量均呈显著降低趋势,而游离态颗粒有机碳含量则呈显著增加趋势。R或S + R处理的土壤总有机碳增加量均高于S处理,且Br1层土壤总有机碳的增加量显著高于Ap1和Ap2层。  结论  水稻秸秆与根系还田利于稻田红壤有机碳的增加,而将水稻秸秆和根系的混合物深还至Br1层(20 ~ 40 cm)对稻田红壤有机碳量的增加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低温和膜袋包装对瑞玉猕猴桃果实采后贮藏特性和品质的影响,为瑞玉冷藏保鲜提供参考。【方法】将瑞玉猕猴桃果实分别放入(0±0.5),(1±0.5),(2±0.5) ℃,相对湿度(90±5)%的冷库以及常温(CK1)下贮藏,定期取样测定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呼吸速率、乙烯释放速率、冷害指数等指标,果实出库后统计失重率、腐烂率和冷害率,筛选适宜贮藏温度;在适宜温度下,采用不同厚度(0(CK2),0.01,0.03,0.05 mm)聚乙烯(polyethylene,PE)膜袋密封包装果实,贮藏在相对湿度(90±5)%的冷库中,定期测定上述指标,分析膜袋包装和低温贮藏对果实贮藏特性的影响。【结果】低温可延缓猕猴桃果实硬度、淀粉含量下降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上升,(0±0.5) ℃处理效果最佳;与(1±0.5) ℃处理相比,(0±0.5) ℃处理果实冷害提前10 d出现,出库时果实冷害率约是(1±0.5) ℃处理的1.85倍,贮藏期间(2±0.5) ℃处理果实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始终保持较低水平且未发生冷害;贮藏10 d时,CK1处理果实出现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低温贮藏果实呼吸高峰和乙烯释放高峰均推迟20 d出现,且峰值显著降低;贮藏25 d时,CK1处理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最高,分别为13.2%和13.0%。与对照CK2相比,用不同厚度PE膜袋包装均可抑制果实淀粉酶活性,减缓淀粉含量和果实硬度下降,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上升;0.03和0.05 mm PE袋内O2体积分数保持在9.54%~12.72%,果实呼吸和乙烯释放高峰均较CK2和0.01 mm处理推迟10 d出现;0.03 mm PE袋内CO2体积分数稳定在3.91%~4.51%,果实冷害相比CK2和0.01 mm处理推迟20 d出现,贮藏110 d时冷害率仅为7.67%,且相对电导率显著低于0.05 mm处理。【结论】在(1±0.5) ℃下,用0.03 mm PE膜袋贮藏(CO2:3.91%~4.51%+O2:11.57%~12.72%)有利于保持瑞玉猕猴桃果实品质,抑制冷害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65.
以大樱桃和鲜牛奶为主要原料,经德式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生产搅拌型大樱桃酸奶.以酸奶的感官评价、持水率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对大樱桃酸奶的生产工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樱桃酸奶生产的最优工艺参数为大樱桃汤汁添加量11.39%,大樱桃果粒的添加量6.35%,木糖醇添加量10.71%.初发酵时间为8h,温度为42℃,冷藏后熟的时间为24h,温度为4℃.在此条件下,大樱桃酸奶呈浅粉色,果粒脆甜爽口呈红色且均匀分布.凝乳均匀无杂质,口感细腻润滑,酸奶味香浓,口味协调.感官评分为9.880,理论值9.961与试验值的相对偏差为0.81%.蛋白质、脂肪和非脂乳固体含量分别为2.47、3.06和8.31 g·100g-1,各项理化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在研究过程中,解决了大樱桃酸奶褐变,果粒变软的问题,开发的大樱桃酸奶颜色、口感都达到了要求,对于今后大樱桃的加工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6.
伏牛山区水土流失危害严重,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是加快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步伐的有效措施。针对大区域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亟待解决的适宜性区划问题,采用主导因子分级组合及其专题图叠加分析法,对伏牛山区生态自然修复的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分区。1)提出地貌类型、土地覆被类型和地面坡度3个主导因子作为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指标,并对其进行分级(分类)和分区;2)按照实施封禁保育(促进生态自然修复)措施的适宜程度,提出"适宜"、"暂不适宜"和"不适宜"3个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等级,并确定其区域分布格局;3)将伏牛山区的生态自然修复适宜性划分为2个大区(一级区)、4个亚区(二级区)和15个类型区(三级区)。研究结果可为伏牛山区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工程的规划布局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7.
[目的]为明确昆虫性信息素与不同颜色诱虫板组合对水稻二化螟成虫的诱集效果,筛选和验证确定适宜水稻二化螟诱集监测的优选材料,为虫情监控及其应用开发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2021年水稻越冬代二化螟成虫发生期,应用性信息素与4种不同色板组合开展成虫诱集监测对比试验,筛选确定最佳的诱集材料组合.[结果]性信息素与降解黄板、嫩绿色板、降解绿板、降解蓝板的4种组合对二化螟的各指标诱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10%显著水平下,嫩绿色板组合对越冬代二化螟的日均诱蛾量、见蛾后单次诱蛾量、累诱蛾量指标与其他3种组合均有显著差异(P<0.10),最高单次诱蛾量指标与降解黄板组合有显著差异(P<0.10),各指标中,嫩绿色板组合对二化螟的绝对诱量最高,其始见蛾早,高峰期诱蛾量最大,诱蛾峰型及蛾峰最明显,在各监测时期的平均诱蛾量,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色板组合(P<0.01),对天敌和有益昆虫诱杀量最低,对非靶标害虫诱量较低,总体效果最佳,明显优于其他3种色板组合.[结论]生产上可优先选择性信息素与嫩绿色板组合用于水稻二化螟成虫种群发生动态监测和精准防控.  相似文献   
68.
采用土培试验方法,以铝敏感型甘薯品种商薯19号为研究材料,设置不同的钙处理水平(0、0.8、1.6、2.4 g/kg),研究了钙对甘薯铝胁迫(1 g/kg)的缓解效应。结果表明:施钙可以显著促进甘薯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PSⅡ(Photosystem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提高叶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叶片中丙二醛的积累量。施钙可以有效提高甘薯对铝胁迫的抗逆性,有效缓解铝对甘薯的胁迫。  相似文献   
69.
[目的]筛选用于防治食用菌污染菌链孢霉(Neurosporacrasa sp.)和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的拮抗菌株,为食用菌病害的生物防治提供优良生防资源.[方法]以分离自江苏连云港海域的92株海洋细菌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平板对峙法和打孔法测定供试菌株及其发酵液对链孢霉和绿色木霉的抑菌作用,测定抑菌作用较强菌株与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菌丝生长的相容性,筛选抑菌作用强且与杏鲍菇菌丝相容性好的优良拮抗菌株;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和16S rDNA、gyrB序列分析对优良拮抗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从92株供试海洋细菌菌株中筛选出一株高效拮抗污染菌的BMY-2菌株,其对链孢霉的抑菌圈直径达25.33 mm,对绿色木霉的抑菌带宽度达30.00 mm,且与杏鲍菇的相容性好;分类鉴定结果表明,BMY-2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结论]解淀粉芽孢杆菌BMY-2菌株对食用菌污染菌链孢霉和绿色木霉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与杏鲍菇生物相容性好,在食用菌生物防治上具有良好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0.
为了抑制冠突散囊菌发酵绿茶液态饮料中儿茶素的降解,本研究采用植物乳杆菌和冠突散囊菌对绿茶液态饮料进行联合发酵,试验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联合发酵绿茶液态饮料工艺,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串联气质联用(HS-SPME/GS-MS)法分别检测了联合发酵绿茶液态饮料中儿茶素含量和香气成分。结果表明,在干茶添加量10βg·L-1、冠突散囊菌添加量10βmL·L-1的前提下,联合发酵绿茶液态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植物乳杆菌添加量20βmL·L-1、蔗糖添加量75βg·L-1、30℃下静置发酵3βd。在此工艺下联合发酵绿茶液态饮料中总儿茶素含量为1β419.94βμg·mL-1,与冠突散囊菌发酵绿茶液态饮料(848.72βμg·mL-1)相比,显著增加(P<0.05);且醇类化合物(30.27%)、醛类化合物(15.25%)、烃类化合物(11.35%)、酯类化合物(9.86%)和酮类化合物(9.01%)含量与未发酵绿茶液态饮料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