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5篇
综合类   21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为了揭示羊驼皮肤胶原蛋白(Collagen)在皮肤结构发生中的分子机制,本研究通过构建羊驼皮肤cD—NA文库并进行大规模测序分析,结果表明:在羊驼皮肤内发现只有纤维类胶原表达,即typeⅠ,typeⅢ,typeⅤ collagen,其中typeⅠ表达最高,typeⅢ和typeⅤ表达低;然而,在羊驼皮肤内未发现各类collagen相对应的原胶原(procollagen),其成员procollagentype Ⅰ,typeⅢ,typeⅣ,typeⅥ,typeⅦ,typeⅩⅧ在表达,且typeⅠ远远高于其他家族成员的表达,由此推断collagen和procollagentypeⅠ在羊驼皮肤结构发生中起主要作用,羊驼皮肤内的蛋白水解机制可能使procollagen产生不同类型的collagen。  相似文献   
22.
‘中秋王’苹果密植栽培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中秋王’苹果为试材,在粘壤土地上研究了苹果密植栽培(株行距0.6 m×4 m、细长圆柱形)和当地稀植栽培(株行距3 m×4 m、小冠疏层形)的配套技术,结果表明,密植栽培苹果产量、效益均极显著高于当地稀植栽培,而果实品质也优于稀植栽培,实现了苹果栽培的省力、早果、高产、高效和优质。该密植栽培方式是当前劳动力成本逐渐增加情况下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水杨酸(SA)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抑制的缓解效应。[方法]制备自然(CK)、0、0.5、1.0、1.5、2.0mmol/L SA盐溶液(0.1mol/LNaCl),研究SA对盐胁迫下小麦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盐胁迫条件下SA能提高幼苗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相对干重增长速率、脯氨酸和可溶性蛋白含量,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含量和质膜透性,缓解了盐胁迫对幼苗生长的抑制。其中,以1.5mmol/L SA缓解效果最好。[结论]利用SA提高小麦幼苗抗盐性是可行的,为建立新的抗盐调控方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
白色青年羊驼皮肤的基因表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羊驼皮肤功能发生的规律和机理以及发现新的功能基因。【方法】用SMART技术构建白色青年羊驼皮肤cDNA文库,随机挑取13 800个克隆进行规模测序。预处理后,获取高质量的表达序列。用CAP3对高质量序列进行拼接;BLAST对拼接序列进行同源比较,以注释功能;CLUSTER对已知序列进行聚类;根据标准基因词汇体系,并结合人组织基因表达谱分类标准,对具有注释信息的基因聚类进行分类,构建羊驼皮肤的基因表达谱。【结果】cDNA文库库容量达106PFU,从中获得高质量序列7 286条(在GenBank中命名为ASCD)。拼接成5 837条一致性序列,包括446条重叠群和5 391条单一序列。1 732条无相应注释,被认为是新基因。聚类成4 968个单基因簇(Unigene)。该基因表达谱最显著的特点是代表基本转录和翻译系统以及细胞骨架结构的转录本的表达丰度处于最高水平,原胶原I型(Procollagen typeI)等单个基因表达丰度处于较高水平。此外,还发现可能与羊驼毛质量、生长和毛色相关的基因。【结论】首次构建了羊驼皮肤cDNA文库和基因表达谱;获取的大量基因信息反映了青年期白色羊驼皮肤的生理特性和功能;该文库的构建是有效地发现新基因的理想资源。  相似文献   
25.
亚精胺浸种对玉米胚芽鞘抗渗透胁迫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精胺(spermidine:Spd)浸种后,研究了渗透胁迫下,玉米品种农大108(抗旱性较强)和掖单13(抗旱性较弱)胚芽鞘的长度、相对含水量(relative water content:RWC)、相对电解质渗漏率(relative electrolyte leakage:REL)和鞘内Spd含量的变化.渗透胁迫第4天,抗旱性弱的掖单13玉米胚芽鞘的REL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抗旱性强的农大108,其鞘内Spd含量的升幅则明显小于农大108;而农大108胚芽鞘的长度和RWC的下降幅度明显小于掖单13.Spd浸种处理,则明显抑制掖单13在胁迫条件下其胚芽鞘长度、RWC的下降和REL的增加,促进鞘内Spd含量的增加.这些结果表明,Spd浸种通过提高渗透胁迫下玉米(特别是抗旱性较弱的品种)胚芽鞘中Spd的水平,从而增强玉米胚芽鞘的抗渗透胁迫能力,促进其生长.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渗透胁迫下大豆幼苗叶片亚精胺(Spd)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方法]以豫豆24号(强抗旱性)和豫豆6号(弱抗旱性)为研究对象,研究了渗透胁迫下,PEG、MGBG和外源Spd对大豆幼苗叶片MDA和Spd含量以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SOD、CAT和APX)的影响。[结果]渗透胁迫3d,豫豆24幼苗叶片Spd含量明显上升,豫豆6号幼苗叶片MDA含量明显上升,还提高了豫豆24幼苗叶片3种抗氧化酶活性。MGBG处理促进豫豆24MDA含量的上升,抑制其Spd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上升,但对豫豆6号影响不大。外源Spd处理提高了豫豆6号幼苗叶片的Spd含量以及3种抗氧化酶活性,并抑制其MDA含量的升高,但对豫豆24影响不大。[结论]渗透胁迫条件下外源Spd可降低MDA含量,缓解活性氧的伤害。  相似文献   
27.
为梨新模式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红香酥梨为试材,在粘土地上栽培面积相同情况下,研究了新模式(株行距1m?m、细长圆柱形)栽培和当地传统模式(株行距2m?m、自由纺锤形)栽培的有关情况,结果表明:新模式栽培产量、效益均极显著高于传统模式,而果实品质也优于传统模式,实现了梨树栽培的省力、早果、高产、高效和优质。该模式是当前劳动力成本逐渐增加情况下,值得大力推广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28.
高油玉米与普通玉米品质形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高油玉米(HE-2)和普通玉米(浚单20号)子粒品质形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差异.结果表明,普通玉米子粒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显著低于高油玉米,叶片和子粒中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酸性磷酸酯酶(ACP)活性也均低于高油玉米,而普通玉米子粒中转化酶活性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高油玉米.  相似文献   
29.
为了探讨多胺提高作物抗旱性的机理,在渗透胁迫下,研究小麦品种豫麦18(抗旱性较强)和扬麦9号(抗旱性较弱)幼苗叶中亚精胺(Spd)含量与三种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渗透胁迫2 d,扬麦9号幼苗叶片的丙二醛(MDA)的上升幅度明显高于豫麦18,豫麦18幼苗叶片Spd含量以及SOD、CAT和APX活性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扬麦9号;外源Spd处理,明显提高了扬麦9号幼苗叶片的Spd含量以及SOD、CAT和APX活性,也明显抑制其MDA含量的上升。Spd的生物合成专一性抑制剂——甲基乙二醛-双(鸟嘌呤腙)(MGBG)预处理豫麦18,再进行渗透胁迫,则明显抑制其渗透胁迫下叶片中SOD、CAT和APX活性以及Spd含量的上升,也明显促进了MDA含量的上升。从而表明,渗透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的Spd可能通过促进抗氧化酶活性,从而减轻活性氧对幼苗的伤害。  相似文献   
30.
观察蜱传病症,森林脑炎、莱姆病与斑点热病症多重感染的情况.方法:选出2015年3月到2017年4月这一时间段某院接收并治疗的蜱传病患者38例,给全部患者施以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分析其病症病原体的血清抗体情况.结果:在全部38例蜱传病患者中,出院以前依据临床治疗恢复、好转、并未好转、死亡四大级别实施分区.全部患者痊愈、好转、并未好转、死亡的患者分别24例、11例、2例、1例,总有效率是92.11%.全部患者罹患3类病症多重感染的概率较高,而森林脑炎伴莱姆病的患者总共21例,占比55.26%;森林脑炎伴斑点热的患者总共9例,占比23.68%;莱姆病伴斑点热的患者总共7例,占比18.42%;3类病症共同感染的患者总共2例,占比5.26%.结论:蜱传病症多发区域中蜱传病症多重感染的情况极为普遍,因此,给这些区域中的蜱传病症患者的治疗与预后予以参照无可或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