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农作物   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为建立高油大豆优质高产同步旱作栽培体系,进行了抗(耐)旱高油高产大豆品种(系)筛选,土壤水份对高油大豆产量和油分含量的影响,蓄水保墒耕作技术研究,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对产量的影响等单项研究及对高油高产抗旱单项栽培技术组装研究.结果如下:筛选出适宜黑龙江省大豆主产区种植的抗(耐)旱高油大豆品种黑农37、黑农41、黑农44、舍丰40、垦农4、红丰11、黑河27、合丰47;黑农41品种,任何生育时期受到干旱胁迫都会对其产量和油分含量造成负面影响,其干旱胁迫影响程度表现为:结荚-鼓粒期》鼓粒期》结荚期》花期》苗期,以结荚~鼓粒期干旱胁迫影响最大,可使单株产量下降27.1%,油分下降12.6%;秋翻秋起垄整地是较好蓄水保墒耕作技术,较春搅茬起垄有较明显增产效果,增产幅度为14.28%~16.67%;黑农44品种适宜种植密度垄上穴播为20~25万株hm-2,垄上双条播为25万株hm-2;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在适应推广区域内是一项具有显著增产效果和推广价值的栽培技术,其增产幅度为13.55%~25.4%;提出建立高油大豆高产高油同步旱作栽培技术体系的最佳模式:以高油品种黑农44为核心,在蓄水保墒的秋翻秋起垄的耕作基础上,配之穴播 优化施肥(N7 P14 K10) 抗旱种衣剂 抗旱叶面肥 行间覆膜.  相似文献   
12.
为获得抗(耐)连作障碍的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解决连作障碍对大豆的不良影响,从黑龙江大庆市林甸县试验基地采集连作多年的大豆根际土,从中分离筛选具有解磷和固氮的功能的菌株,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指标、16S r DNA分子生物学鉴定,并对菌株的解磷、分泌IAA(3-吲哚乙酸)能力及ACC脱氨酶活性进行测定,对菌株对种子萌发和苗期的促生作用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得到22株PGPR菌株经鉴定分别属于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菌株的有效溶磷量范围为0.19~17.49 mg·L-1;菌株均有固氮能力;菌株的IAA产量范围为17.72~88.21μg·m L-1;菌株的ACC脱氨酶活性范围为0.33~0.67 U·mg-1。一株菌株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显著促进作用;两株菌株对大豆苗期促生效果明显。研究结果可为后续PGPR微生物...  相似文献   
13.
黑农 4 4属于高脂肪、高产品种 ,其基础与亲本的遗传有关 ,在后代选择上主要是按着母本哈85 - 6 437(黑农 37)生态类型选择。不同密度穴播比条播增产 ,在 15~ 2 5万株 /hm2 时穴播较条播增产 0 .9%~ 13.1% ,同时脂肪含量提高 ;黑农 4 4主要栽培要点是 :密度 2 0~ 2 5万株 /hm2 ,采用穴播 ,种肥施磷酸二铵 15 0~ 187.5kg/hm2 ,实行通透管理 ,防治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14.
大豆农艺状及抗病毒性的双列杂交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怡  栾晓燕 《大豆科学》1989,8(4):331-338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4个有差异的抗病毒品种按不完全双列杂交配制6个组合,对10个性状的遗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遺传阵列方差(Vr)和协方差(Wr)的估算表明,D82—198带有较多控制抗病等级、单株荚数、单株粒重和完全粒重的显性基因;merit含有控制完全粒率、褐斑粒率和百粒重的显性基因较多。并估算了诸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和平均显性程度等遗传参数,感病等级和褐斑粒率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7.7%和83.1%。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推广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的生产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是我省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大豆产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而干旱是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黑龙江省气象科学研究所研究指出,干旱和半干旱区占全省16个农业气候地区50%,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占全省大豆种植面积的60%。所以,保护土壤水分是大豆全苗、壮苗、提高产量的主要措施,黑龙江省九三农垦局研究推广的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是一项保水、抗旱、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对大豆病毒病抗性不同的大豆杂交亲本及F_1代,接种SMV_1号株系后的过氧化物酶和酯酶同工酶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抗病与感病亲本及其F_1代接种后的同工酶谱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感病亲本及F_1代酶的活性增强,酶带数较多,而且部分酶带变宽,颜色变深。抗病亲本则不发生变化。各组合F_1代的酶谱与双亲有关,抗病×抗病的F_1代酶谱与双亲完全相同,抗病×感病的F_1代酶谱偏向抗性亲本,感病×感病的F_1代产生一个双亲所不具备的小分子新杂种酶带。未接种的感病亲本酶谱与抗病亲本相同。植株内部同工酶的变化与成株抗性相一致。因此,我们认为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可作为鉴定大豆抗感病毒病的生化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择大豆鼓粒期长度(SFP)不同的4个亲本配制8个组合,估测其F_1和F_2的6种SFP值。结果表明:同一组合不同SFP分级和同一分级不同组合的SFP杂种优势存在差异,F_1SFP的中亲优势率平均值为97.5%—99.5%。SFP遗传属于数量性状遗传,无母体效应存在,具有较广泛的遗传变异,F_2广义遗传力高于产量遗传力,可以作为育种后代选择指标,但在早期世代不宜采用。确定R_3—R_6为SFP时期,应用于高产育种的后代选择。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扁茎大豆和黑农26为试材,于R1、R3、R5、R6期分别对其根、茎、叶和荚果进行光镜与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扁茎大豆和黑农26品种的根、茎、叶和荚果解剖结构组成成份无明显差异。2.由于茎的扁化,其内部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突出的是维管柬数目较正常明显增多。3.扁茎大豆荚果也与黑农26一样,具有完整的光合作用系统。  相似文献   
20.
覆膜栽培大豆的土壤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地膜覆盖栽培是人为控制土壤温度、水分、养分、耕层结构、微生物等综合技术的一项农田生态系统工程学.作者综述了覆膜栽培大豆条件下由温度、水分、通透性、pH值、微生物、根系空间分布、土壤肥力诸因素构成的土壤生态效应及其在提高作物产量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