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7篇
农学   15篇
综合类   36篇
农作物   27篇
畜牧兽医   6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对13份新育成自交系和4份骨干自交系进行了玉米南方锈病田间接种鉴定,结果鉴定出高抗材料8份,为培育抗南方锈病玉米杂交种和进行遗传研究奠定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32.
诺达1号是由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Lx6958为木本,H318为父本选育的高产、多抗、品质优良的玉米新品种,2013年通过了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2010~2011年山东省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2a平均产量为8 862.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0%;2012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10 119.0 kg/h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该研究从选育基础,选育进程,综合特性等方面介绍了诺达1号.  相似文献   
33.
玉米粗缩病研究进展及抗病育种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粗缩病是严重影响我国玉米产量的病害之一。对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症状、病原、寄主、传播方式以及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和抗病育种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提出选育抗病品种是解决玉米粗缩病为害、提高玉米产量的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为今后的玉米抗粗缩病育种工作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4.
高产玉米新品种鲁单6041的选育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单6041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育成的玉米新品种,2009年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高产、优质、抗逆性好,出籽率高,适宜在黄淮海夏玉米区种植。  相似文献   
35.
鲁糯6号是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选育的优良糯玉米新品种,在山东省各地区及山东省区域试验中均表现良好,高产、优质,风味独特,综合性状优良.2000年4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36.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的玉米育种工作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7.
梨-草-鸡-菌复合系统是浙江北部丘陵山区新兴的一种农林复合经营模式。运用生态经济学原理,对该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清耕梨园相比,留草与鸡粪、菌基还田,不仅能改善梨园小气候环境,有良好的改土培肥效果,而且能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改善果实内在品质,促进树体生长;还能提高单位面积净收益。该模式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8.
玉米单倍体诱导率与玉米遗传背景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10个不同遗传背景的单倍体诱导系为共同父本,24个人工组配的不同基因型基础材料为受体母本,对基础材料、基础材料的杂交模式和基础材料的组配亲本的单倍体诱导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基础材料间单倍体诱导率差异显著,变化幅度较大,诱导系诱导效率与基础材料基因型有一定的相关性;相同杂交模式的基础材料间诱导率变化也较大,杂交模式间诱导率均值差异不显著;具有相同亲本的基础材料诱导率变化较大,组间差异不显著。诱导率大小受基因互作等多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39.
我国鲜食玉米育种现状及进展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对2002~2003年国家甜玉米、糯玉米区试结果进行分析,从品质、产量和抗病性上总结了我国鲜食玉米育种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40.
<正>俄罗斯国土面积1 709.824万平方千米,地域跨越欧亚两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中俄两国共有4 300多千米的边界线和众多口岸,两国在农业及农业科技领域优势明显,互补性强,合作前景广阔。为此,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在前期合作的基础上,组团对莫斯科大学、全俄植物保护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考察访问,同时对俄罗斯农业与农业科技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