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农学   2篇
基础科学   1篇
  2篇
综合类   15篇
农作物   5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概述了盐城市羊角椒生产现状、存在问题,提出了当前盐城市羊角椒产业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菜用水花生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芽前土壤处理除草剂采用药砂法防除玉米地杂草的使用技术。[方法]通过小区试验研究芽前土壤处理除草剂乙草胺采用药砂法防除玉米地杂草的效果。[结果]芽前乙草胺采用药砂法防除玉米地杂草,不仅具有同常规药液喷雾封闭法相同的防除效果,而且还具有工作效率高、使用成本低、对玉米安全、操作劳动强度低等特点,药砂法选用的干燥粗砂直径为0.2~0.3 mm,粗砂使用量以30 kg/hm2为宜。[结论]该技术是适合农村留守老人操作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稻麦生态环境中不同波段LED光源的诱虫效果。[方法]设正白+紫外2种LED组合光源以及7种单色LED光源,以传统节能宽谱诱虫光源为对照,研究在稻麦生态环境中不同波段LED光源的诱虫效果。[结果]在稻麦生态环境中,组合式LED光源的诱虫效果要明显好于传统节能宽谱诱虫光源,可作为该生态环境中的首选诱虫光源;鉴于该组合光源对检疫性虫害美国白蛾极强的诱杀效果,可在该虫害综合防治中发挥重大作用;不同种类的单色LED光源诱虫效果有差异,其中红色LED光源对瓢虫有特殊的诱杀效果,可作为二十八星瓢虫高发的蔬菜生态环境诱虫光源的重要组成。[结论]该研究结果为LED诱虫光源的大面积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我国水稻生产上水肥施用与利用现状,南方稻作区节水灌溉和控制排水研究状况,从新施肥模式的运用、新型高效肥料的推广应用和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的培肥模式论述施肥技术研究新进展。提出合理的水肥耦合调控技术、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与合理的灌排管理和耕作制度与种植结构调整成为今后南方地区水稻优质高产高效生产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瓜蒌套种麦子节本高产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近几年来从事瓜蒌试验、示范和在实际生产中总结出的瓜蒌套种麦子节本高产栽培技术与措施进行了简要概述,多年实践表明,瓜蒌根繁种苗移栽密度应控制在2 250 ~3 300株/hm2,移栽时间在4月上旬为宜,株距l m左右,行距3.8m,以适应麦子机械化播种与收割的要求;麦子收割留茬高度应控制在20~25 cm,麦秆可做瓜蒌藤蔓自然攀附的支架,节省传统瓜蒌种植搭架栽培花费的成本;麦子收获后形成的秸秆应及时均匀铺洒到田间,既减少田间杂草出草量培肥了土壤又提升了瓜蒌的品质,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形成了一套瓜蒌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甘蓝冬季育苗要求高、难度大,但为提高其种植效益,促进甘蓝冬春露地栽培,经实践,掌握了甘蓝冬季基质穴盘育苗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东北茸鹿在江淮地区的生产性能,通过利用东北梅花鹿与新疆马鹿的种间杂交,培育适应江淮地区的花马杂交茸鹿。通过天山马鹿种公鹿与花马杂交茸鹿母鹿与进行混群饲养,对花马杂交群体进行了生产和适应性能的测定,比较分析了花马杂交茸鹿的适应性。结果表明,花马杂交鹿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生命力较强,适应性好,受胎率为90%以上,双胎率2%左右;仔鹿存活率达95%;其茸质好,产茸量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适合在盐渍化土壤上种植的优质、高产、耐盐油菜品种(系)。[方法]2013~2014年在江苏沿海滩涂上进行油菜品种比较试验,研究了6个油菜品种(系)在中度盐渍化土壤环境下的越冬性状、生物学性状、产量构成与离子含量等。[结果]苏新油系列品种(系)在盐渍化土壤上长势强、分枝多,产量显著高于其他3个供试品种;苏新油141和苏新油703根、茎和叶中K~+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供试品种(系),苏新油141根、茎和叶中的Na~+和C~l-含量均高于其他供试品种(系)。[结论]苏新油系列品种(系)耐盐性强,适合在盐渍化土壤上生长,尤其是苏新油141。  相似文献   
20.
为了筛选出耐盐性较强的藜麦品种并为苗期耐盐性鉴定提供参考,以3个不同的藜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在盐胁迫下用测量法测定其相关生长指标,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叶绿素含量,电导法测定相对离子渗透率,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比较了耐盐基因CqNHX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NaCl胁迫下SQ1株高降幅较小,生物量有所增加,相对离子渗透率几乎不变,且CqNHX1aCqNHX1b表达量均极显著升高,说明SQ1在高盐环境下能正常生长;SQ34的株高和叶绿素含量均显著降低,生物量保持不变,而CqNHX1aCqNHX1b表达量均显著升高;QQ61的根冠比和叶绿素含量极显著下降,相对离子渗透率极显著升高,CqNHX1aCqNHX1b呈下调表达,说明该品种耐盐性较弱。藜麦品种间耐盐性存在显著差异,耐盐性强弱为:SQ1 > SQ34 > QQ61,SQ1作为高耐盐品种,可在盐碱地进一步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