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林业   6篇
农学   11篇
基础科学   61篇
  22篇
综合类   34篇
农作物   3篇
畜牧兽医   3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干旱胁迫对9个葡萄砧木品种生理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筛选出适于新疆栽培的抗旱型葡萄砧木,从而给新疆引进优良抗旱葡萄砧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采用9个葡萄砧木品种的盆栽扦插苗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控水的条件下,给予一定的干旱胁迫,每隔5 d测定1次各个砧木品种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相对电导率、脯氨酸与丙二醛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这6个抗旱性生理指标,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值,对9个葡萄砧木品种的抗旱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在整个干旱胁迫期间,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9个葡萄砧木品种叶片的相对含水量均呈逐渐降低的趋势,其相对电导率、脯氨酸含量和丙二醛含量均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大多呈现出缓慢升高—快速下降—快速升高—较快下降的"双S"变化趋势,其过氧化物酶活性则均呈先上升再下降的变化趋势。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从各个生理指标中提取出2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到84.594%,分别用这2个主成分对葡萄砧木品种的抗旱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所建立的主成分综合模型得出的各个砧木品种抗旱能力的强弱顺序为:河岸9号山河4号河岸10号 101山河3号河岸7号 Ganzia 1613河岸4号。【结论】从主成分分析结果来看,山河3号、山河4号、河岸9号、河岸4号、河岸7号、河岸10号、1613、101和Ganzia的综合得分依次为0.549、0.587、0.60、0.528、0.547、0.570、0.535、0.557和0.546,表明河岸9号、山河4号和河岸10号的抗旱综合能力均较强,其次为101和山河3号、河岸7号和Ganzia,而1612和河岸4号的抗旱能力均较弱。  相似文献   
12.
王海鸥  钟广蓉  刘虎  王垚  张纯  闫海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1124-11126
[目的]研究几种植物混种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方法]以小瓜子、缎带椒、中柳、皇冠和西瓜草5种植物为试材,以北京市延庆县妫水湖8月份富营养化程度最高的湖水为植物生长基质,设高、中、低3个投放密度试验组,研究植物投放密度对富营养化湖水的修复效率影响;通过测定水样中总磷酸盐(TP)、总氮(TN)、氨氮和硝态氮的浓度变化,确定植物修复的最佳效率。[结果]所有植物试验组对富营养化水中氨氮的净化效果均比较显著。3个试验组中,以投放低密度试验组对氨氮吸收的处理效果比较好,对硝氮吸收的处理效果较为明显;投放中密度试验组对于总氮和磷酸盐吸收的处理效果较为明显。[结论]适当控制植物的投放密度有利于去除富营养化物质。  相似文献   
13.
S元素对水稻耐重金属Cu毒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水稻幼苗置于含有不同浓度硫元素(S,1、10 mmol·L-1)和铜元素(Cu,0.16、100 μmol·L-1和1 mmol·L-1)的培养液中培养,12 h后测定植物体内的Cu含量、叶绿素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施加较高浓度的S(10 mmol·L-1)能抑制植物根部对Cu的吸收和积累,但能促进根部Cu元素向地上部的运输.本研究还表明,Cu处理后的0~3 h,S能促成抗坏血酸含量的提高;并且S可以激活抗氧化酶类活性迅速增加消除胁迫产生的膜脂过氧化胁迫,但是不同浓度的S和Cu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简要介绍了业务外包的内涵及模式.分析其主要优点和应用情况,同时分析了我国农机制造业面临的困境,并在此基础上对农机制造业中应用外包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研究开发的5BH-5型种子包衣后烘干机基本结构、工作过程及技术特点。该烘干机基本结构包括滚筒、热风系统、排料机构和控制系统。热源采用两级火力燃油热风炉,并用温度控制器自动精确控制火力。烘干方式采用双滚筒串联横流烘干,实现连续式作业。对小麦包衣后的烘干试验结果表明实际生产率5.6 t/h,干燥强度10 kg/(m3.h),干燥不均匀度1%,自动清机度99%,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该机的设计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不同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对杏鲍菇片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真空冷冻干燥方法对杏鲍菇片干燥特性及品质的影响,采用热烫-真空冻结、不热烫-真空冻结、热烫-常压平板冻结、不热烫-常压平板冻结4种方法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对比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杏鲍菇片在冻结阶段的冻结失水率差异显著,由高到低分别是热烫-真空冻结组(39.94%)、不热烫-真空冻结组(33.80%)、不热烫-常压平板冻结组(6.03%)、热烫-常压平板冻结组(4.34%)(P0.05);干燥工艺耗时由短到长分别为热烫-真空冻结组(10.3 h)、不热烫-真空冻结组(11.7 h)、热烫-常压平板冻结组(15.2 h)、不热烫-常压平板冻结组(16.5 h),差异显著(P0.05)。热烫-真空冻结组、热烫-常压平板冻结组冻干样品复水比分别为8.46、8.43,显著高于另外不热烫的2组冻干样品(P0.05);不热烫-真空冻结组冻干样品体积收缩比为0.73,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2种常压平板冻结组冻干样品综合色差指标ΔE显著高于2种真空冻结组,其中不热烫-常压平板冻结组ΔE值最高(8.06);真空冻结组冻干样品硬度显著高于常压平板冻结组,热烫前处理可显著减少冻干样品硬度(P0.05)。微观组织扫描电镜观察结果显示,不热烫-真空冻结组冻干样品组织网孔结构致密,排列杂乱,细胞壁出现褶皱、收缩、卷曲现象,而其他3组冻干样品组织内部形成了蓬松饱满的多孔构造,网孔边界清晰,排列相对规则,2种常压平板冻结组冻干样品网孔结构孔隙明显大于2种真空冻结冻组。  相似文献   
17.
微波真空冷冻干燥中试设备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文以实现工业化生产为目标,充分考虑中试试验要求,研制出一种微波冻干中试试验设备。重点介绍了设备的系统构成、功率配置、主机总体结构和关键部件设计。各系统功率配置为:微波系统13kW、制冷系统8.35kW、真空系统4.5kW。设备干燥仓与捕水仓呈上下连体配置,中间通过屏蔽过流板相隔,可以允许水蒸气自由透过,同时也能防止微波进入捕水仓。微波系统采用小功率多口馈入方式,微波馈入口沿干燥仓周向交错排列。每只微波磁控管可独立启闭,功率连续可调(0~100%),冻干过程中可对微波系统进行精细化调节。本设备在测控方面,具备光纤实时测温、实时称重、视频监视、能耗跟踪等功能,非常便于微波冻干干燥特性研究、干燥工艺优化等研究。  相似文献   
18.
收获时期及干燥方式对花生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探索不同收获期和后熟干燥方式对花生品质的影响,该研究以泰花5号花生为试验对象,采用在株晾干法、鲜摘晾干法、鲜摘催干法3种方法对3个时期收获的花生进行后熟干燥品质对比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收获期中,在株晾干法花生百果质量、百仁质量显著高于其他2种方法,该后熟干燥方法的增重作用随收获期提前而更明显(P0.05);但在相同后熟干燥方法中,提前2周收获的干燥荚果百果质量、百仁质量均显著低于前1周和原定收期收获的花生荚果(P0.05)。自然晾晒干燥期间,在株晾干花生果壳、果仁含水率均高于同期鲜摘晾干果壳、果仁含水率,两种晾干方式含水率差异在初期逐渐增加、随后逐渐减小直至达到相当的最终含水率。鲜摘晾干和鲜摘催干果仁粗蛋白、粗脂肪均未见显著差异(P0.05),而在株晾干果仁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增加了3%、2%左右;而收获期越早,果仁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越低。在果仁不饱和脂肪酸总相对含量上,鲜摘晾干、在株晾干果仁与新鲜果仁未见差异(P0.05),但机械催干果仁显著低于新鲜果仁(P0.05)。在果仁氨基酸组成方面,经3种不同后熟干燥方法后,8种主要氨基酸及氨基酸总含量均呈现在株晾干含量最高、鲜摘晾干其次、机械催干最低的差异(P0.05)。在株晾干花生果柄横断面显微结构观察表明,果柄在干燥初期仍保留对水分、养分等物质输导、贮藏的空间通道,为荚果的物质代谢和积累提供必要条件。该研究结果为花生生产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新型包衣机种子供给计量误差校正技术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不同作物品种物料表面特性及松散特性的差异,从而造成包衣机种子定量供给系统产生约10%的计量误差,严重制约着包衣作业质量提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种子计量校正计算方法和控制方法,并在以PLC为控制核心的操作系统中嵌入了种子计量校正功能模块,可进行误差自动修正与补偿.一般经1次校正,计量误差可小于2%.设备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包衣合格率为99.2%,实现了精确包衣和有效提升包衣质量之目的.该计量校正技术也为新型包衣技术研发或传统包衣技术改造提升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花生、马铃薯等土下果实收获过程中,实时控制挖掘深度是保证作业质量的重要前提.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农机自动限深相关技术概况,提出了一套基于SensComp公司的6 500超声波测距模块的自动限深测量和控制系统,介绍了该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本自动限深技术对于土下果实收获减阻降耗、提高作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