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1篇
林业   26篇
农学   20篇
基础科学   5篇
  17篇
综合类   92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40篇
园艺   14篇
植物保护   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为比较企鹅珍珠贝[(Röding,1798)]海南金唇选育系(GLHH)、海南白唇选育系(WLHH)、广西金唇选育系(GLGG)和广西白唇选育系(WLGG)的生长存活差异,及了解4个选育系的生长规律,自2018年1月底至2018年12月底连续监测养殖于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港的4个企鹅珍珠贝选育系F3的存活率及其壳长、壳高、壳宽、铰合线长和体重的生长情况。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生长模型拟合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4个企鹅珍珠贝选育系的生长及存活率存在显著差异(<0.05),海南金唇选育系的生长及存活率最优,广西白唇选育系的生长及存活率最差,表明企鹅珍珠贝的生长存活可能与环境、贝龄、壳色和地理种群有关。SGompertz生长模型为企鹅珍珠贝5个生长性状的通用生长模型。研究表明,4个企鹅珍珠贝选育系的生长规律存在差异,且企鹅珍珠贝5个生长性状的生长规律存在差异,其中壳长和铰合线长的生长拐点出现得最早,分别出现在7.9(GLHH)~8.5(WLHH)月龄和7.9(GLHH)~9.1(WLGG)月龄;其次是壳高和壳宽,生长拐点分别出现在11.6(GLHH)~15.9(WLGG)月龄和11.8(GLHH)~14.3(WLGG)月龄时;体重的生长拐点出现得最晚,在15.8(GLHH)~18.7(WLGG)月龄。该研究结果表明海南金唇选育系早期生长阶段具有高存活率和优良的生长性能,广西白唇选育系可能具有最大的生长潜力(生长性状的生长极限最大),本研究可为企鹅珍珠贝的良种选育、健康养殖及优质珍珠的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叶面喷施硼肥对苦荞植株形态及产量的影响,为制定苦荞合理施肥技术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苦荞品种晋荞2号为试验材料,在现蕾期喷施不同浓度(12、24和48 mg/L)的硼肥水溶液,以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测定并分析苦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成熟期苦荞根系形态和农艺性状指标及产量.[结果]随施硼量的增加,成熟期苦荞根际土壤的速效氮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速效磷含量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速效钾含量和pH整体上呈降低趋势,有机质含量整体上呈升高趋势.叶面喷施一定浓度的硼肥溶液有助于苦荞根系的伸长,增加苦荞的株高、子叶节高度、主茎节数和主茎分枝数,进而提高其产量.当硼肥喷施浓度为12 mg/L时,苦荞的根长(137.06 cm)、株高(124.50 cm)、主茎分枝数(8.33个)和产量(1416.042 kg/ha)达最大值.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苦荞的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硼肥水溶液对苦荞植株形态及产量均有一定影响,现蕾期喷施12 mg/L浓度硼肥有利于苦荞的生长,可显著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43.
正1选择课题1.1选题背景自2010年起国家电网公司大规模建设智能化变电站,二次专业迎来一次新的挑战;青岛地区目前110kV智能变电站设计工作占全院设计工作量90%;我单位二次专业设计人员仅为定员的30%,2017年度设计工作量增长100%,提高二次专业工作效率势在必行。1.2选题理由公司要求:提高110kV智能化变电站设计效率,确保公司工程按时完成。部门要求:各专业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44.
追氮时期和施钾量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的调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氮肥追施时期和钾肥用量是影响小麦高产高效的重要因素,研究这两个营养元素的相交效应,为小麦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强筋小麦‘济麦20’为供试品种,设置盆栽试验。同位素示踪技术进行研究。氮肥用15N标记,追施氮肥时期设返青期和拔节期两个施肥时期。施钾量设K2O 0(K0)、50(K1)、100 kg/hm2(K2)三个水平。于开花期采集全株样本,成熟期将植株分为籽粒和植株两部分,分析氮素含量,计算氮素吸收、分配以及氮素利用率。【结果】虽然追氮时期和施钾量互作对‘济麦20’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未达到显著水平,但钾肥对小麦氮素吸收、运转及分配的影响因追氮时期不同而有所差异。不施钾(K0)返青期追氮处理,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氮素转移量及贡献率均达到最高; 在施用K2O 50 kg/hm2处理(K1)下,拔节期追施氮肥能有效提高小麦开花期植株氮素积累量、成熟期植株和籽粒来自土壤的氮积累量、氮素转移量及贡献率,并最终显著提高产量。由此,提高了小麦氮素积累量、转移量、籽粒产量、氮肥生产效率及收获指数,在施用钾肥100 kg/hm2(K2)条件下,两个追氮时期处理均不利于‘济麦20’氮素利用效率及籽粒产量的提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在K2O 50 kg/hm2施用量、拔节期追施氮肥条件下更有利于强筋小麦‘济麦20’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高产的形成。  相似文献   
45.
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对氮、磷胁迫反应差异及其QTL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来源于9311(籼稻)与日本晴(粳稻)杂交后代衍生的遗传背景为9311的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群体,分析其在大田正常、低氮和低磷条件下的单株有效穗和单株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低磷、低氮胁迫对单株有效穗和单株产量影响较大。代换系对低磷和低氮的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在低氮(磷)水平下共检测到26个单株有效穗和单株产量片段或QTL,以及12个相对单株有效穗和相对单株产量QTL。源于日本晴的等位基因均呈减效作用。低磷和低氮下共同检测到5个导入片段影响单株有效穗或单株产量。而大部分(约81%)QTL只在单胁迫处理下被检测到。表明水稻对磷胁迫和氮胁迫的反应既存在不同的遗传基础,也存在共同的遗传机制。  相似文献   
46.
黄边糙鸟蛤野生群体主要经济性状间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机选取80只野生黄边糙鸟蛤(Trachycardiumflavum),对其形态性状(壳长、壳高、壳宽)和质量性状(活体质量、软体部质量)5个经济性状进行测量,并应用通径分析和多元回归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个经济性状间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软体部质量对活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效果最大(0.7048),壳长、壳高和壳宽对活体质量的影响主要通过软体部质量实现。经多元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剔除了偏回归系数不显著的壳高,建立了壳长、壳宽和软体部质量对活体质量的最优回归方程;各形态性状对软体部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的性状是壳宽,其直接决定系数为0.4093,壳长对软体部质量的影响是通过壳宽来间接实现,构建了壳长、壳宽对软体部质量的回归方程。该结果可为深入探讨黄边糙鸟蛤的种质资源保护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7.
叶蛋白是从植物茎叶中提取的高质量蛋白浓缩物,其氨基酸种类丰富且均衡,是一种高营养蛋白。到2020年,预计我国畜牧业总需蛋白将有50%的缺口,而叶蛋白是世界上最大的蛋白质来源,对我国来源广、基数大的木本植物资源进行叶蛋白提取利用,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文中介绍木本植物新鲜叶片和干燥叶片叶蛋白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及其副产品的利用方式,指出我国叶蛋白现有提取工艺研究概念上的混淆和操作上的不足,提出对浸提方法和析出方法进行拆分式优化、区分所用木本植物品种及收割期的建议,展望包括培育新品种、加强生物方法高速浸提研究在内的木本植物叶蛋白提取研究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对于木本植物叶蛋白的提取研究,国外研究报道较少,我国也仍处于起步阶段,且叶蛋白提取工艺较为复杂,诸多因素对其结果均有影响。针对木本植物固有的生物特性,找到对应的提取工艺,对其进一步加工及工业化生产利用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48.
本文针对森林火险监测站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常见故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提出了相应解决方案,并就森林火险监测站日常维护提出了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49.
【目的】明确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单一处理和不同组合处理时对甜荞产量的影响,为甜荞的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甜荞品种"通辽本地小粒"为试验材料,在不同时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期喷施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于成熟期测定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结果】在植物生长调节剂浓度为150 mg/L时,于甜荞的分枝期喷施PPP333、开花期喷施GA3或分枝期喷施PPP333、灌浆期喷施NAA可显著提高甜荞的产量;在甜荞开花期喷施75 mg/L的GA3、150 mg/L的PPP333、75 mg/L的NAA也可显著提高甜荞的产量。【结论】适宜的GA3、PPP333和NAA处理能提高甜荞的产量,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间同时存在一定的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0.
铬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及释放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瑜  王雨  李银  胡羽成 《土壤通报》2017,(2):313-318
根据天津某铬渣堆周边地区的污染情况和水文地质条件,选取该区域3种典型含水介质(黏土、粉质黏土、粉土)填充土柱,开展室内土柱淋滤实验,研究铬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及释放规律。铬溶液淋滤实验表明,Cr(VI)在粉土中的迁移速率最快,粉质黏土中次之,黏土中最慢。清水淋滤实验表明,吸附在含水介质中的铬会在清水淋滤作用下解吸并重新释放到地下水中,从而造成地下水再次污染。根据土柱实验结果获得铬在黏土、粉质黏土和粉土中的弥散系数分别为1.87×10~(-4)m2d~(-1)、7.49×10~(-4)m2d~(-1)和1.17×10~(-4)m2d~(-1),渗透系数分别为8.60×10-6cm s~(-1)、2.14×10-5cm s~(-1)和1.34×10-5cm s~(-1),为模拟铬在含水介质中的迁移模型提供实测参数,进而为地下水中铬污染的控制与防治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