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6篇
林业   43篇
农学   62篇
基础科学   46篇
  60篇
综合类   373篇
农作物   53篇
水产渔业   40篇
畜牧兽医   147篇
园艺   57篇
植物保护   2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0 毫秒
71.
正北川白山羊是四川优良地方肉用山羊品种,2009年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导致北川白山羊腹泻的有感染性原因和非感染性原因。1感染性原因感染性腹泻也称急性胃肠炎,是由病原体感染引起的,这些病原体主要包括细菌、病毒、寄生虫和真菌等,其染病途径大致相同,即主要经口(即粪-口传播),少数经接触和(或)经呼吸道飞沫感染。病羊表现为腹痛、腹泻,发热、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72.
为了提高茶树机采绿茶杀青品质,以机采鲜叶为原料,比较微波、汽热、电热滚筒和电磁滚筒耦合热风4种杀青方式所制机采绿茶的感官品质、茶叶内含成分、色泽和香气。结果显示:电磁滚筒耦合热风杀青所制绿茶的感官得分(89分)最高,所制干茶的色相值(a/b)相对更绿(p<0.01),酚氨比较低(p<0.05),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也相对较低(p<0.01);电磁滚筒杀青所制绿茶的栗香型成分含量较高,如藏红花醛、癸醛、β-环柠檬醛、庚醛和3,7-二甲基-2,6-二辛烯醛等高级醛类,香叶基丙酮、β-紫罗酮和1-戊烯-3-酮,反式-2-辛烯醇、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等,以及二甲硫、2-甲基呋喃和1-乙基吡咯等杂环化合物,说明电磁滚筒耦合热风杀青集成了不同工艺特点,所制机采绿茶滋味鲜爽,栗香明显,该工艺有利于提高机采绿茶品质,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3.
通过有效的检测,及时解决虫害或机械造成的损伤,从而减轻果品之间病虫害的传播,同时 还需要对残次品进行处一定理,以确保成本的有效降低,达到全面提高我国果品的品质,增加国际市 场的竞争力。基于此,本文主要讨论了果品分级技术的落实现状以及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74.
在已有科技与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数据库技术,构建基于物联网与棉花功能结构模型Cotton XL的智慧棉花生产数字化系统平台。系统利用智能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田间气象、土壤和作物长势等数据以及现场视频图像信息,通过网络传输监测范围内棉株的信息至数据库,结合模型模拟分析,实现远程操控辅助管理、预测判别、智能处理和可视化模拟等功能,从而优化作物栽培管理措施,提升资源配置效率,提高棉花产量与品质,为棉农适应现代农业信息化、智能化、高效化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5.
正1临床症状大多数羊体表寄生数量不等的蜱。病羊精神沉郁,喜卧,食欲减退,反刍减少,体温升高,呼吸浅表、困难,肺泡音粗厉,流黏稠或水样鼻液,可视黏膜初充血,继而苍白,有的黄染,浅表淋巴结肿大如乒乓球,有的可见血尿,患羊日渐消瘦,四肢麻痹,步态摇摆,最后卧地不起,衰竭而死。2剖检变化病羊血液稀薄、凝固不良,全身淋巴结不同程度肿大、充血或出血,尤以肩前、肠系膜、肺等处淋巴结明显,肠壁薄红,心包积液,心外膜有大  相似文献   
76.
为保证田间甜菜种子的出苗率和生产潜力,需要在种植前对种子进行活力检测,挑选出活力高的甜菜种子进行推广种植。利用高温处理法对甜菜种子进行老化处理,再基于标准正态变换(SNV)、去趋势校正(DET)、Savitzky-Golay平滑处理(SG)、一阶差分(1D)和二阶差分(2D)5种近红外高光谱预处理方法,构建种子活力智能检测模型得出预测的种子发芽率,再利用老化处理后的甜菜种子进行发芽实验得出实际的发芽率。研究发现,甜菜种子经过一阶差分预处理建立的智能检测模型预测性能最好,其预测准确率达到91.92%。将未处理的甜菜种子的实际发芽率与一阶差分预处理法建立的智能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发现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为88.2%。近红外高光谱技术是一种快速、无损的作物种子活力测定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7.
测定人工饲养条件下喜马拉雅旱獭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对雌雄个体间及与野生状态下喜马拉雅旱獭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人工饲养喜马拉雅旱獭雌、雄性个体全血黏度(ηa)、全血还原黏度(ηn)、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刚性指数(IR)及血沉方程K值(KESR)差异均不显著(P0.05);野生状态与人工饲养条件下的旱獭血液流变学和血脂水平比较显示,野生成体旱獭血浆黏度(ηp)、红细胞沉降率(ESR)、全血还原黏度(ηn)、红细胞电泳指数(ES)、胆固醇水平(CHOL)、甘油三酯(TG)水平均显著高于人工条件下驯养旱獭的指标(p0.01)。以上数据的获得将为喜马拉雅旱獭作为实验动物进行应用开发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78.
基于便民自行车点的空间数据以及兰州市中心城区各类服务的POI点数据,运用DBSCAN空间聚类算法、空间形态指标以及缓冲区分析法对中心城区便民自行车点的时空分布格局、空间集聚特征以及缓冲区的服务范围面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2014-2017年,兰州市中心城区自行车集群在空间上总体呈现出"东密西疏"的分布格局; 2)不同自行车集群等级的形态特征不同,自行车在集群内的密度趋于上升,但地域集中指数趋于下降; 3)兰州市中心城区便民自行车的可获取性表现出相似性和差异性,城关区和安宁区部分便民自行车的可获取性较好,七里河区内便民自行车的可获取性较差; 4)通过结合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兰州市中心城区自行车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79.
为了开发木醋液作为优质生物农药的应用价值,本文归纳了不同原材料制作的木醋液在细菌真菌病害、病毒病、根结线虫病、害虫和杂草防除中的应用研究案例。总结了木醋液分别在病虫草防治中的作用:在适当浓度下,对真菌、细菌和根结线虫皆能有效抑制;作为助剂也能用于防治植物病毒病;对害虫具有驱避作用,浓度高时,直接的毒杀效果也很明显;对于作物田的部分杂草种类,木醋液具有被开发为生物除草剂的潜能。同时简单介绍了木醋液对有害生物的作用机理,指出了木醋液作为生物农药具有原材料来源广泛、广谱有效、环境友好、不易导致抗性发展等特点,其作为生物农药具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最后指出,在今后应用研发中应分馏纯化、组合复配木醋液产品,实现机制研究和产品标准化的综合目标。  相似文献   
80.
为探究拔节期和开花期不同补灌方案对不同穗型冬小麦耗水特性、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于2017-2019年在山东省泰安市以大穗型品种山农23和中多穗型品种山农29为试验材料,以拔节后无灌水(T1)为对照,设置拔节期补灌目标为0~20 cm土层相对含水率达100%田间持水率(T2)、拔节期和开花期补灌目标为0~20 cm土层相对含水率达100%田间持水率(T3)和拔节期补灌目标为0~40 cm土层相对含水率达100%田间持水率(T4) 3种补灌方案。结果表明,拔节后不同补灌方案对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影响基本一致。与T1处理相比,T4处理显著提高了0~10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使60~10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在开花期仍保持较高水平;T3处理显著提高了拔节期0~60 cm和开花期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率。与T3处理相比,T4处理的拔节至开花阶段耗水量增加了28.9%,其中对上层土壤总供水的表观消耗量增加了66.4%;T4处理在开花至成熟阶段对深层土壤总供水的表观消耗量增加了68.0%,对上层土壤总供水的表观消耗量降低了37.4%。在开花至成熟期降水较多(121.2 mm)的年份,T4处理的开花至成熟阶段耗水量、开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和籽粒产量相对于T3处理均无显著变化,但总耗水量较高,水分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在开花至成熟期降水较少(45.2 mm)的年份,T4处理的开花至成熟期的阶段耗水量、开花后旗叶净光合速率、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T3处理均显著降低。因此,在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为111.6~220.2 mm、开花后降水量为45.2~121.2 mm的条件下,大穗型和中多穗型小麦品种均以在拔节期和开花期将0~20 cm土层补灌至100%田间持水率的补灌方案最优,可同时实现高产和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