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农学   53篇
  3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4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为探究红光促进棉花胚性愈伤组织形成的分子机理。本研究以陆地棉CCRI24为试验材料,利用RNA-seq技术对在红光、白光培养条件下的不同阶段棉花愈伤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胚性愈伤形成过程的基因表达水平。对2个不同光处理愈伤组织共计8个样品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54.92 Gb clean data。与白光相比,5、15、20、30 d的非胚性愈伤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分别有261、58、139、44个上调,454、157、328、507个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表明,两种光质条件下的棉花愈伤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功能主要富集到细胞核、细胞膜等与细胞分裂有关的代谢过程。KEGG富集分析结果显示,红光与白光条件下的愈伤组织间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光合作用-天线蛋白、玉米素合成、二萜类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等代谢通路。研究结果表明,与胚性愈伤组织形成相关的8个基因的差异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一致。本研究为光质影响棉花胚性愈伤诱导的相关基因表达提供了数据,为解析棉花胚性愈伤组织诱导与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
棉花航天诱变试验初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研究了航天诱变处理材料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方面的变化,其变化主要表现在株高、生育进程、倒4叶宽、结铃性、铃重、衣分等方面,株型也有不同程度的变异,变异是广谱的,从中可能选育出具有特殊性状的优良育种材料或品种。  相似文献   
93.
陆地棉早熟性状多世代联合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旨在探讨连续世代陆地棉早熟性状遗传规律。【方法】以陆地棉中751213和鲁棉研28为亲本,通过对P_1,P_2,F_1,F_2和F_(2:3)5个世代联合分析,研究株高、果枝始节、始节高度、花铃期、播种至开花和全生育期等早熟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株高和果枝始节的最佳模型为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模型(D);播种至开花时间最佳模型为1对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3);全生育期最佳模型为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模型(E);花铃期和始节高度最佳模型均为1对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D-4)。【结论】上述对陆地棉早熟性状的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有助于阐明陆地棉早熟性状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94.
【目的】精细定位和克隆陆地棉光敏雄性不育基因。【方法】从陆地棉中040029的航天诱变后代中选育出新型光敏雄性不育系中9106,以中9106与11个陆地棉材料配制杂交组合,初步分析了中9106的杂种优势。以中9106为母本与陆地棉乐土603构建遗传分离群体F1、F2,分析不育性状的遗传特征。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筛选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并在包含186个单株的中9106×乐土603 F2群体中用上述SSR初步定位不育基因。【结果】中9106为母本×陆地棉乐土603的F1单株育性均表现正常,而F2群体中的可育单株数∶不育单株数符合3∶1的分离比,推测中9106的不育性状受1对隐性核基因控制。利用集团分离分析法从16 544对SSR中筛选到18对与该不育基因连锁的标记。利用中9106×乐土603的F2群体和18对SSR标记,将不育基因定位于D12染色体,位于标记NAU3442与CGR6339之间,遗传距离均为0.2c M,将该不育基因命名为ys-1。【结论】本研究有助于ys-1的精细定位及其克隆。  相似文献   
95.
介绍了酒棉21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6.
主要介绍新石K25的选育过程、生物学特性、产量、纤维品质、抗病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7.
<正>"中棉所91"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和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2年以"辽9610"为母本,以"夏162"为父本进行杂交,经10代选育而成的特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2014年1月通过了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特征特性:"中棉所91"生育期128天左右,长势较强,株高79.6厘米。第一果枝节位6~7节,果枝着生高度29.8厘米左右,株型塔形,较紧凑。主茎茸毛中等,茎秆有色素腺体。掌状  相似文献   
98.
室内条件下,分析了乙烯诱导的短季棉叶片衰老过程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以及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并对不同酶编码基因的表达差异也进行了研究;此外还探讨了过氧化氢在乙烯对不同酶类调控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乙烯诱导的叶片衰老中,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都逐渐降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及基因表达则逐步升高;然而,当过氧化氢清除剂或者抑制剂存在时,乙烯对抗氧化物酶及其基因表达不产生影响,过氧化氢介导了乙烯对不同抗氧化物酶的调控。  相似文献   
99.
应用RAPD对短季棉品种遗传多样性的初步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短季棉在我国未来棉业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迄今为止,我国已育成近200多个短季棉品种,但却未对其进行系统的遗传多样性分析.本研究则利用RAPD标记对我国29份不同年代不同生态区的早熟短季棉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的比较分析,使育种工作者更全面地了解早熟短季棉的亲缘关系和遗传基础,并且为指导早熟短季棉育种,合理利用种质资源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0.
在短季棉育种中,早熟性是最主要的性状,但早熟品种容易早衰,从而影响短季棉的产量和纤维品质。以早熟不早衰品种、早衰品种、F1和F2为材料,对不同基因型短季棉抗氧化酶系统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旨在探索棉花早熟不早衰的生理学机制及其遗传性,为早熟不早衰的短季棉品种选育提供指导。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材料试验材料选用短季棉品种(系)10个,其中早衰类型品种(系)5个,即中棉所10、中450407、中652585、中619和豫早28;早熟不早衰品种(系)5个,分别是辽4086、中925383、中061723、中961662和豫1201。同时,利用以上材料配成5个早熟不早衰×早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