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4篇
综合类   11篇
农作物   5篇
园艺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华北地区不同年代玉米杂交种农艺性状的改良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5年在北京和新疆两个生态区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对产量、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位高、茎倒率、倒伏率、病株率9个农艺性状和不同年代的改良进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产量、穗粒数、千粒重、株高、穗位高、茎倒率、倒伏率、病株率等不同年代农艺性状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北京和新疆的产量改良进展结果相似。试验结果表明玉米杂交种的农艺性状改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穗粒数、千粒重、倒伏率、空秆率及病株率的改良提高了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12.
198 5- 1997年对南斯拉夫玉米群体SYN1/ 9C0 进行半同胞轮回选择。 1998年通过把在唐山C1~C6和在贝尔格莱德进行C3~C6共计 10个轮回群体与 4个标准自交系进行半双列杂交研究 ,连续 2年试验 ,结果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对群体产量和测交组合产量以及产量杂种优势、配合力和田间部分性状一般配合力均存在显著差异 ,南斯拉夫和唐山两地改良效果极具互补性。实验表明 ,中南穿梭育种在提高南斯拉夫群体自身产量、测交组合产量的同时 ,能更为有效地提升群体杂种优势 ,使产量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13.
14.
层积纤维板是用特制的硬质纤维板,经涂胶,热压制成的两面光硬质纤维板。该种产品具有强度高、防潮、防水性强、变型小等特点,适于军工产品的包装和水泥模板。  相似文献   
15.
利用SSR标记研究85个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利用均匀分布在玉米基因组上的70对SSR引物研究了73个国内外早熟类群玉米自交系、6份CIMMYT标准测验种和6份国内标准测验种的遗传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70对引物在供试材料中共检测出286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2~8个等位基因,平均4.1个。每个位点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化为0.18~0.81,平均为0.58。85个自交系之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在0.43~0.93之间,平均为0.66。UPGMA聚类分析表明,85份供试自交系划分为6个亚群合并后为A、B两大类群,主坐标分析结果与聚类分析结果相似,均与自交系系谱来源关系基本一致。外来种质和未知自交系被划分到相应的杂种优势类群。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冀东生态区两个时期选育应用的主要夏玉米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及配合力效应的比较,应用6×10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0年代末90年代初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玉米自交系单株叶面积、叶向值、叶片保绿度、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等光合及农艺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显著提高.部分经济性状,如生物产量、单株产量、穗重、穗长等一般配合力也十分显著.除此之外,虽然有些自交系性状如收获指数、雄穗长度的一般配合力有所下降或不明显,但综合起来这些改良和配合力的变化,除了对杂交种的光合生理,农艺、经济等性状有积极作用,还对提高杂交种产量、增强抗逆性、降低成本有重要作用.研究结果认为,冀东生态区的夏玉米育种,应当在重视产量、抗病性、抗倒性等传统性状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光合生理性状的改善和配合力的提高,尤其是秃尖度配合力效应值增加,更应引起高度的重视.此外,自交系的种质基础和选育方法要有创新,要和光合生理等性状改良综合起来,才是冀东夏玉米育种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和南斯拉夫异地育种对南斯拉夫玉米群体改良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5-1997年对南斯拉夫玉米群体SYN1/9C0进行半同胞轮回选择。1998年在唐山对C1-C6和在贝尔格莱德对C4-C6等共计10个轮回群体与4个标准自交系进行半双列杂交研究。两年的试验结果表明,群体产量和杂交组合产量以及杂种优势、配合力和田间部分性状一般配合力均存在显著差异,南斯拉夫和唐山两地改良效果极具互补性。实验还表明,中国、南斯拉夫异地育种的提高南斯拉夫玉米群体自身产量、杂交组合产量的同时,能更为有效地提升群体杂种优势,使产量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同时提高。  相似文献   
18.
1 加入WTO,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在中国种业所处的位置、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1.1面临的挑战 1.1.1 面临现代管理运行机制的挑战。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由于隶属于各级政府,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管理机制有了长足进步,然而与成熟的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我国华北地区1970-2005年审(认)定的26个玉米单交种的主要农艺性状的分析,认为我国华北地区玉米杂交种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株型由平展型逐渐向紧凑型和半紧凑型过渡;产量稳步提高;穗长、穗粒数和行粒数增多;穗位高有下降趋势;秃尖长和秃尖度有上升趋势;千粒重、株高、穗行数、穗粗、出子率、ASI和成熟期等性状趋于稳定;产量的绝对杂种优势和相对杂种优势分别呈上升和下降趋势。试验结果认为,千粒重、行粒数、穗粒数和穗行数对提高玉米产量的作用最大,是我国华北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玉米杂交种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我国玉米杂交种产量性状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选用我国不同年代具有较高影响力的30个玉米杂交种,系统研究玉米杂交种在不同生态区和不同密度下其产量性状的演变规律。北京和新疆试验点的结果表明,50年代和1970年至21世纪初的杂交种在不同试验密度下,不同年代品种间产量增益均存在明显差异;新杂交种在抗逆性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改良进展;不同年代培育的品种在逆境严重的生态区和逆境轻的条件下都取得了积极的改良效果;我国的玉米育种水平长期以来一直停留在中低密度水平,高密度下的育种目标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