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篇
农学   9篇
  3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6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正本标准适用于湖南地区辣椒种质资源的繁殖与保存。1辣椒种质资源包括辣椒地方品种、选育的常规品种、品系、遗传材料、野生近缘种。1.2去杂在辣椒种质保存繁殖过程中,剔除与原种质性状不相符合的植株。1.3隔离为保证种质资源的固有遗传特性,避免在繁殖期间因昆虫传粉、风力传粉等引起的自然杂交而采取的措施。常用的措施有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1.4罩网在辣椒种质的繁殖过程中,为保证种质纯度,  相似文献   
122.
湘研18号的母本5908是从湖南地方品种的杂交后代中选育的中熟牛角形尖椒自交系,父本8505是从欧洲保护地理椒品种中选育的果大肉厚的灯笼形甜椒自交系。该品种为中熟丰产组合,从定植到采收约48d。果实粗牛角形,微辣带甜,风味好,以鲜食为主,单果质量约48g,每公顷产量34.5t左右。适于早春露地和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23.
辣椒净光速率与农艺性状间的关联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辣椒净光合速率与农艺性状间的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净光合速率与农艺性状间灰色关联度的大小顺序为叶长>叶柄长>叶宽>第一花节位>果肉厚>株幅>株高>疫病抗性>果宽>TMV抗性>主茎高>果长>CMV抗性>疮痂病抗性>侧枝数。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净光合速率与叶片性状的相关性最强,但与侧枝数、株高、主茎高、果肉厚、CMV和疮痂病抗性的偏相关系数也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和侧枝数对净光合速率的直接作用较大,叶柄长、叶宽和第一花节位次之,其它植株性状的直接作用相对较弱。净光合速率在开花结果前期受叶片性状影响大,后期受抗病性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124.
保护性耕作对潮土团聚体组成及其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利用保护性耕作长期定位试验平台,研究了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连续5年实施免耕与秸秆还田对农田潮土团聚体组成、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翻耕,常规翻耕+秸秆还田、免耕、免耕+秸秆还田处理下5 mm粒级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显著提升,增加比例分别为16.62%、16.05%、44.23%;而免耕、免耕+秸秆还田能显著提升5~2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含量,提升比例分别为29.81%和64.28%,同时团聚体稳定率也有一定的提高;实施免耕能显著提高5~2、2~1 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除常规翻耕+秸秆还田处理下2~1 mm粒级外,秸秆还田对各粒级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125.
生物质炭和有机肥施用对芦蒿产量及土壤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选择在南京市八卦洲街道芦蒿种植区进行,研究生物质炭、有机肥以及生物质炭有机肥混施对芦蒿产量和土壤性质的影响。试验包括5个处理:(1)对照(CK);(2)生物质炭用量22.5 t/hm2 (CB);(3)有机肥用量22.5 t/hm2 (CM);(4)生物质炭用量22.5 t/hm2 有机肥用量22.5 t/hm2 (CBM);(5)生物质炭用量11.25 t/hm2 有机肥用量11.25 t/hm2 (CBM1/2),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结果显示,单独施用生物质炭(CB)或有机肥施(CM)用对芦蒿生物量、产量及根系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影响。CB处理下土壤有机碳、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分别比CK提高了32%、7%、16%和80%,而土壤pH和电导率无显著变化。单独施用有机肥(CM)处理下土壤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分别比CK提高了12%和16%,而对土壤pH、有机碳、速效钾和电导率没有显著影响。生物质炭和有机肥配合施用(CBM)提高了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当生物质炭和有机肥量由CBM减少到CBM1/2,不仅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钾,速效磷的含量也有所提高。本研究结果表明,尽管生物质炭和有机肥施用均显著提高了土壤肥力,但对芦蒿生物量、产量及根系生物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说明土壤肥力水平不是限制南京市八卦洲地区芦蒿生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6.
探明旋转式温室大棚烤烟立体育苗的适宜条件,为其推广应用及烤烟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效化育苗提供参考,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研究旋转式温室大棚立体育苗的苗床转速和育苗池水深对烟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旋转式温室大棚立体育苗的苗床转速为20min/r及育苗池水深为0.13m时,烟苗的发根数最多,为233.44条;根系活力最强,为1 506.58μg TTF/(g·h);发病率较低,为12.55%;成苗时间最短,为38.20d;壮苗率最高,为98.88%,且根系分布好;在该条件下,旋转式温室大棚所育烟苗的综合素质比常规漂浮育苗和大棚常规漂浮育苗的烟苗根系活力更强,发病率更低,成苗时间更短,壮苗率及移栽成活率更高,能耗较低。苗床转速为20min/r和育苗池水深为0.13m是旋转式温室大棚进行烤烟工厂化立体育苗的适宜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27.
‘兴蔬皱辣1号’是以SJ07-116为母本,SH1023为父本选配而成的品质型辣椒杂种一代。中早熟,始花节位10~11节,植株生长势较强,果实牛角形,果表光亮有皱,果皮薄,青果绿色,生理成熟果为红色,果长23 cm左右,果肩宽2.8 cm左右,果肉厚0.2 cm,单果质量35 g左右。商品成熟果全糖含量为3.24%,Vc含量152.8 mg/100 g(FW),辣度31 554SHU,抗病毒病、疫病,中抗炭疽病,前期鲜椒产量867 kg/667m2、总产量2 217 kg/667 m2,适宜在湖南、山东、山西、江西、湖北、河北、河南、云南、江苏、四川等省作春季露地栽培和春秋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28.
福布拉斯(FUBRAX)苹果是意大利人从一棵自然发生变异的KIKU8(酷奇富士)树中选育,具有优质、早果、丰产、抗病性强等特点,适合延安以北高寒地区栽培。引种表现进行详细介绍,并概述了栽培技术要点,供果农参考。  相似文献   
129.
免耕和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6,他引:9  
利用在中国科学院封丘农业生态实验站的玉米-小麦轮作保护性耕作定位实验平台,研究了免耕+秸秆还田、免耕、常耕+秸秆还田、常耕4种耕作方式对玉米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脱氢酶和转化酶活性为免耕处理大于常耕处理,有秸秆还田处理大于无秸秆还田处理,以免耕+秸秆处理最高,常耕处理最低;玉米不同生育时期,脲酶和碱性磷酸酶分别在苗期和吐丝期出现峰值,转化酶和脱氢酶在苗期较低,增加至吐丝期达到峰值,至成熟期又降至低值;微生物各类群数量表现为免耕处理大于常耕处理,有秸秆处理大于无秸秆处理;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转化酶与细菌、真菌、放线菌数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脱氢酶仅与放线菌数量呈极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0.
保护性耕作对潮土碳、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明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有机碳循环与农田地力提升机制,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笔者以保护性耕作长期试验地为平台,研究不同耕作处理对总有机碳、全氮及其不同组分在潮土中含量的影响.笔者通过研究不同耕作处理下土壤总有机碳、全氮、溶解性有机碳、溶解性有机氮、微生生物量碳、易氧化有机碳在不同土层深度中的分布情况,揭示保护性耕作措施对潮土碳、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常规翻耕,2年或4年翻耕1次的间歇性翻耕和全免耕处理0~5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含量分别提高了1.81%、6.43%、14.04%,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0.80%、10.04% 、7.93%,免耕处理下10~20cm土层中总有机碳、全氮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秸秆还田条件下,实施间歇性翻耕和免耕能显著提升0~5、5~10 cm土层中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含量;相比于常规翻耕,间歇性翻耕、免耕处理下0~5 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易氧化有机碳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地升高,免耕处理下10~20 cm土层中微生物量碳含量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秸秆还田对0~10 cm土层土壤总有机碳、全氮、溶解性有机氮及其它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作用.总体来看,保护性耕作措施有利于表层0~5 cm土层中碳、氮储量的增加,免耕条件下“养分表聚”的负面效应可通过间歇性翻耕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